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化学   12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首次利用2-氟异烟酸为配体合成并表征了6例一维螺旋链稀土离子配位聚合物,分别为:{[Ln(FINA)3(H2O)2]·H2O}n(Ln=Pr(1),Nd(2),Eu(3),Gd(4)),{[Dy(FINA)3(H2O)2]}n(5)和{[Gd(FINA)2(phen)(OH)]}n(6)(HFINA=2-氟异烟酸,phen=1,10-邻菲罗啉),其中1~4为相同构型。由于镧系收缩效应的影响,配体在1~5中表现出不同的配位模式而稀土离子也呈现不同的配位构型。这些一维链通过分子间强的O-H…O/N氢键和芳环间的π…π作用以及C-H…F氢键等丰富的分子间力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有趣的是在化合物1~4中存在可以容纳一个水分子的一维溶剂分子孔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3表现出铕离子的特征红色荧光,荧光寿命为333.81μs;而4则表现出配体特征的荧光。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在2~6中稀土离子间表现为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热重分析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吡唑是含有两个相邻氮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因其广泛而优良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化学家关注。在过去几十年中,药物学和农药学领域对吡唑类衍生物进行了广泛研究。据文献报道,吡唑类衍生物具有镇痛、杀菌、消炎、抗抑郁、抗病毒、抗癌、减肥、降脂、降压和降糖等生物活性。不仅如此,吡唑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也非常有用,作为合成构件,在配位化学中被用作多功能配体,也在过渡金属交叉偶联反应和聚合反应中有所应用。近几年研究发现,吡唑类衍生物还可应用于紫外线稳定剂、含能材料和智能材料等领域。因此,探索简便高效的方法合成吡唑类化合物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合成吡唑环的方法很多,但多存在溶剂不环保、催化剂毒性大费用高、反应条件苛刻及产率低等缺点。
  酞菁是一类具有18电子共轭二维平面芳香体系的大环化合物,与天然卟啉的结构极其相似。二者都易于利用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环内有4个氮原子易与金属原子或离子配位形成金属配合物。研究表明,金属卟啉常作为氧化酶的活性位点而广泛存在于天然体系中,充当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作为其类似物,金属酞菁被用作反应体系催化剂的研究成为热门。此外,金属酞菁具有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制备,无毒无味,可根据反应进行修饰改性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作催化剂。
  考虑到金属酞菁在催化氧化反应上的良好效果,本文将其应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酮与水合肼氧化芳构化反应。选用查尔酮与水合肼作为模板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发现,使用氯化酞菁铁配合物作催化剂时,在碱存在下,室温下反应即可高效转化为3,5-二取代1H吡唑。在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拓展了底物范围,发现无论芳香环上的取代基是给电子基团还是吸电子基团,均能顺利地以较高收率得到相应吡唑衍生物。此外,由于氯化酞菁铁在乙醇中并不溶解,因此进行了催化剂回收套用实验。反应完成后,将催化剂过滤并用少量乙醇洗涤,然后以查尔酮与水合肼为反应模板进行催化剂循环实验,发现催化剂回收使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并未降低。最后,对该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在氮气气氛中得到并分离出了反应中间体。在确定了中间体结构后,将其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也顺利得到了吡唑化合物。结合文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即α,β-不饱和酮先与水合肼发生迈克尔加成,然后关环得到吡唑啉化合物,再经由氯化酞菁铁活化空气中氧分子氧化下,得到最终的3,5-二取代1H吡唑化合物。
  总而言之,本文发展了一例氯化酞菁铁催化α,β-不饱和酮与水合肼的氧化芳构化反应,以较高收率实现了3,5-二取代吡唑化合物的合成。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可循环使用5次、操作简易和利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34.
以自制的4,4'-双甲酰基二苯醚类化合物、β-酮酸酯及脲为原料,在Fe C13·6H2O的催化下,通过Biginelli反应合成了12种新型双嘧啶酮二苯醚类衍生物(6a~6l),探讨了双嘧啶酮合成的反应历程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另外,对4,4'-双甲酰基二苯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控制对氟苯甲醛的加入时间,提高了产率,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d,6h和6i的抗菌效果较好,对西瓜枯萎病的EC95值均小于对照药三唑酮;当取代基R2为CF3时,化合物的杀菌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35.
杨鹏辉  孙伟 《化学通报》2015,78(12):1170-1172
从邻苯二胺出发,合成了2-腈甲基苯并咪唑,对2-腈甲基苯并咪唑与醛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催化剂进行了优选,研究表明,吗啡啉/乙酸是催化2-腈甲基苯并咪唑与芳香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在吗啡啉/乙酸催化下,合成了新型的双苯并咪唑丙烯腈衍生物和3-吲哚-2-苯并咪唑丙烯腈衍生物;将2-腈甲基苯并咪唑经过碱性水解,酯化,得到苯并咪唑乙酸乙酯,后者经过次序Knoevenagel缩合/分子内酯交换高产率地得到了新型的苯并咪唑取代的香豆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36.
刘斌  杨建辉 《大学化学》2015,30(3):51-55
以配合物乙酰丙酮铁为前驱体,利用超声雾化的方法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α-Fe2O3薄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37.
壳聚糖(CS)是自然界中唯一的聚阳离子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无刺激、pH响应性等优点,因而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聚阳离子壳聚糖与聚阴离子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甲基丙烯酸二元共聚物(poly(MPC-co-MA),PMA30)进行静电复合,制备CS-PMA30聚离子水凝胶。以考马斯亮蓝为模型药物,对CS-PMA30水凝胶的控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CS-PMA30体系是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物理交联水凝胶,具有pH响应性,有望在药物控释、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8.
利用丙酸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5,10,15,20-四(4-(4-吡啶)酮基)苯基卟啉,并进行了IR,UV-Vis,MS及EA表征,探讨了试剂4-羟基吡啶的异构现象及合成方法。采用溶液结晶法得到了该卟啉分子的晶体,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及粉末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相邻的卟啉分子通过吡啶环之间的π…π作用与其他卟啉分子相连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进一步通过吡啶环与卟啉环之间的π…π作用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可以作为构建金属卟啉框架新材料(MPF)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39.
报道了金纳米微粒(Au NP)修饰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Au NP修饰在熔融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制备成Au NP修饰毛细管.探讨了修饰剂Au NP的浓度对电渗流及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Au NP修饰的毛细管能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及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上的吸附,提高分离效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现了...  相似文献   
40.
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将富勒烯嫁接到酞菁环的周边或轴向位置上,可以形成一类新型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酞菁一富勒烯化合物.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含富勒烯结构单元的酞菁的合成及电化学、光致电子转移、分子聚集和自组装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