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化学   610篇
晶体学   5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81.
热解气氛对晋城煤中汞析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程序升温热解反应系统和元素Hg在线检测系统耦合,在200℃~1 200℃,研究了晋城煤在N2、CO2和H2气氛下热解过程中Hg的释放特性,特别是元素Hg在释放总Hg中的分布.在N2、CO2、H2气氛下,Hg的释放均起始于200℃左右,至1 200℃时释放率达95%以上,且Hg的释放率均大于挥发分产率.释放汞的主要形式是元素汞,可说明炭在汞释放中起还原作用;N2气氛下Hg释放总量中元素Hg占97%,CO2和H2气氛下Hg释放总量中元素Hg占73%,说明H2和CO2可将部分元素汞转化为其他价态的汞.  相似文献   
82.
不同晶型结构的ZrO2在CO加氢制异丁烯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尽管单斜相ZrO2在合成气制异丁烯反应中具有最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对于其异构化活性位仍缺乏深入认识。通过研究ZrO2晶型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差异,有利于深入认识ZrO2催化剂上合成气制异丁烯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晶型结构的ZrO2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结构性质及催化CO加氢制异丁烯反应性能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四方相和无定型ZrO2,在单斜相ZrO2催化剂表面,有较多的配位不饱和的Zr位点和O位点。配位不饱和的Zr位点是CO吸附活化的位点,有利于CO的转化。而较多的不饱和配位的O位点,为异丁烯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碱性位。此外,在单斜相ZrO2催化剂表面,配位不饱和的Zr位点和O位点的存在,抑制了电子向反应中生成的甲酸盐物种转移,因此,甲酸盐物种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较弱,有利于CO加氢生成异丁烯。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生物质/煤的焦油模型化合物(TMCs)为研究对象,在两阶段固定床实验上探究了铁基氧载体(70%Fe2O3/30%Al2O3)对TMCs的转化特性,考察了不同TMCs的反应性及其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TMCs与氧载体的反应活性为:苯酚>蒽>萘,且苯酚转化生成积炭的比例最多(64%),而萘转化生成积炭的比例最少(40%);氧载体与萘的反应程度相对较高,但容易导致氧载体的烧结。此外,积炭表征显示萘生成的积炭在三种TMCs中具有最高的稳定性。增加氧载体的用量和提高反应温度不仅有利于萘和蒽的进一步转化,而且能够增加气相产物中CO2的分率。由于苯酚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及较强的裂解效果导致其转化率随氧载体用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变化较小,然而,较高的反应温度(1000℃)导致焦油发生严重的裂解现象并产生大量积炭。三次循环实验结果表明与萘反应的氧载体失活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4.
利用ALD制备了TiO2限域的Pd催化剂, 研究了限域空间内Pd纳米颗粒与TiO2的界面作用对1,4-丁炔二醇(BYD)加氢性能的影响. 相比于管外负载型催化剂, 限域催化剂在催化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体现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1,4-丁烯二醇的选择性. HR-TEM、 EDX-Mapping、 XRD、 XPS和H2-TPR表征说明, 限域体系中Pd-TiO2的界面相互作用强于传统TiO2表面负载型Pd催化剂, 这种强界面作用不仅能够提高BYD的加氢活性, 也可抑制半加氢产物1,4-丁烯二醇的异构化和深度加氢, 提高1,4-丁烯二醇的选择性, 而且限域结构也可阻止管内壁Pd纳米颗粒的脱落,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应用原位漫反射红外-质谱联用、程序升温和暂态响应技术研究了CuO/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其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CuO/Al2O3催化剂表面呈Lewis酸性, 硫化不仅可增强CuO/Al2O3催化剂的Lewis酸性, 而且可产生新的Brønsted酸性位; 吸附于Lewis酸性位的NH3具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活性. 而在硫化样Cu8(400S)中Lewis和Brønsted酸性位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吸附于Lewis和Brønsted酸性位的氨均具有SCR活性, 且后者较前者弱; CuO/Al2O3催化剂上的SCR反应遵循Eley-Rideal机理, 即SCR反应发生于吸附态NH3与气相NO之间.  相似文献   
86.
吕宝亮  徐耀  吴东  孙予罕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0):1690-1694
通过水热-高温处理两步法,合成了直径150~200 nm厚度40~80 nm的多孔α-Fe2O3纳米盘颗粒。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仪和震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颗粒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磷酸根离子对α-Fe2O3纳米颗粒(001)面的选择性吸附在盘状颗粒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合成的多孔纳米盘颗粒BET比表面积为27 m2·g-1,孔径在2~100 nm的范围内分布,样品还具有明显的铁磁性,较其他结构的α-Fe2O3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87.
PEG200改性SiO_2溶胶制备光学增透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EM、SDP 等分析手段对PEG200 改性的SiO2 溶胶制备参数与光学增透膜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200 改性后的SiO2 溶胶簇团粒度分布与交联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的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影响膜层的光学增透性能。  相似文献   
88.
SiO_2溶胶的簇团特性及其对增透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碱性条件下制备的SiO2溶胶,经旋转法镀膜,得到具有增透效果的膜层。结果表明随着与陈化温度和陈化时间密切相关的溶胶族团的粒度分布及交联行为直接影响膜层的增透效果,膜层增透效果与溶胶族团的特性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9.
Zr-Mn-K催化剂超临界相合成甲醇与异丁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分别制备了Zr-Mn-K沉淀型催化剂和超细催化剂.以正十一~十三烷的混合物为超临界介质,在反应温度360~410℃、合成气压力7.5MPa、GHSV1700h-1及介质压力2.08MPa的实验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超细催化剂和沉淀催化剂的气相和超临界相催化合成气制甲醇、异丁醇的性能.气相和超临界相反应的研究均表明,超细催化剂催化合成异丁醇的活性高于沉淀催化剂;在超临界条件下反应,超细催化剂上产物的异丁醇含量较高(为23%~32%),甲醇含量为22%~33%,其它醇均在10%左右.气相与超临界相反应结果的对比显示,超临界流体促进产物的脱附与传递,提高了CO的转化率.但超临界流体对甲烷的萃取作用强于对醇的萃取,醇选择性低于气相反应.在超临界条件下合成甲醇、异丁醇仍遵循异丁醇形成的链增长机理,超临界流体改变了链增长各步骤的相对速度,致使超临界相反应的产物分布不同于气相反应的产物分布.  相似文献   
90.
小晶粒Fe—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出小晶粒的Fe-ZSM-5分子筛。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测定其物相,SEM及粒度分析(SDP)测定了晶粒的大小,并考察了它在MTG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出的小晶粒Fe-ZSM-5分子筛平均只有04~06μm,并且粒度分布均匀,有较大的比表面,在MTG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