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130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混合价配位聚合物 [Cu(en)2H2O]2•8H2O,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IR, UV, TG-DSC等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88678(12) nm, b=2.30383(14) nm, c=2.61234(16) nm, α=90°, β=95.844(1)°, γ=90°, V=11.2964(12) nm3, Z=4, Dc=3.954 g/cm3, R1=0.0975, wR2=0.2041. 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聚合物中杂多阴离子骨架通过氧桥相连并形成一维无限链. 热性质研究表明, 形成标题化合物后杂多阴离子骨架分解温度大约在600.4 ℃, 热稳定性较母体杂多酸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2.
采用Pechini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a1.9-xMoO6:0.10Eu3+,xLi+(x=0,0.10,0.20,0.25),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X)以及荧光光谱(PL)等技术手段分析。 PL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6 nm)有效激发,产生616和623 nm强的红光发射,归属于Eu3+5D07F2电偶极跃迁。该荧光粉与近紫外LED芯片(370~410 nm)和蓝光LED芯片(450~470 nm)均匹配良好,具有潜在的商业应用价值。 共掺Li+离子作为敏化剂能显著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且最优掺杂量为x=0.20。  相似文献   
53.
丙烯酸乙酯与哌啶经加成反应制得3-(1-哌啶基)丙酸乙酯(1);1与格氏试剂苯基溴化镁反应制得普立地诺(2);2与甲磺酸反应合成了普立地诺甲磺酸盐,总收率70.3%,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54.
刘琼  汪佩  张干兵 《化学学报》2012,70(12):17-26
为了探寻OsO+与H2气相反应的机理,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UB3LYP,全优化了该反应的加成(氧化加成和[2+2]环加成)-消除、氢抽提-反弹,以及氧端插入等四种可能路径中所有可能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在六重态、四重态和二重态等三个自旋态下的几何结构,计算了各种机理反应的势能面.结果表明,标题反应为自旋禁阻反应,反应起始自四重态,最终产物为六重态基态,整个反应放热21.0 kJ mol-1.因反应络合物相对于入口通道有太正Gibbs函数,氧端插入机理是高能的过程.其他三种机理都具有多(或二)态反应性(MSR或TSR).其中,两种加成-消除机理的最低能量路径都可能经由四重态-二重态-四重态-六重态的三次自旋翻转,抽提-反弹机理的最低能量路径可能经历由四重态-六重态的自旋翻转.抽提-反弹机理由势能面一路攀升的吸热氢抽提过程和几乎无能垒的强放热的反弹过程组成,所以按该机理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难以发生.两种加成-消去机理的决速步(第二个H的迁移步)相同,虽然其位垒稍高,为156.9 kJ mol-1,但与其进程中前面的强放热步骤耦合,常温常压下该反应是可以发生的.其中,协同环加成步的位垒仅28.7 kJ mol-1,比第一个H的还原消去步的位垒低113.7 kJ mol-1,所以竞争的结果是,常温常压下[2+2]环加成-消去机理比氧化加成-消去机理在动力学上更有利.  相似文献   
55.
艾佑宏  赵发琼  曾百肇 《化学学报》2012,70(23):2440-2444
在0.1 mol L-1苯胺+1.0 mol L-1HNO3水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在涂有疏水性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不锈钢丝上制备了新型离子液体-聚苯胺(IL-PANI)复合萃取涂层.制得的IL-PANI涂层呈网状结构,比表面积比PANI大,IL则分散在PANI表面和网孔内.以几种苯酚衍生物为目标分析物,对所得萃取头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对这些酚类化合物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48~400μg L-1,检出限为6.1~98 ng L-1(S/N=3).同一萃取头萃取五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5%;多根萃取头平行萃取的RSD为3.7%~12%(n=3).PANI-IL涂层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使用150多次后萃取性能仅有很小的变化;在温度高至300℃时不分解.与聚苯胺涂层相比,其萃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6.
设计并合成了以均三嗪为核,苯乙烯基共轭键为桥,4-羟丁氧基为供电子基团的具有三重对称轴和较大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八极分子——2,4,6-三[对(4-羟丁氧基)苯乙烯]均三嗪,总收率7.75%,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57.
陈莉  孙绍发  宋功武 《有机化学》2012,(7):1314-1319
采用顺序一锅法,以4,5,7-三氢-吡喃并[4,3-d]噻吩基三苯基膦亚胺、芳基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19个结构新颖的5,6,8-三氢-吡喃并[3’,4’:4,5]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收率高等特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1H NMR,IR和M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此外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进一步确证了化合物3-(4-氯苯基)-2-二乙胺基-5,6,8-三氢-吡喃并[3’,4’:4,5]噻吩并[2,3-d]嘧啶-4(3H)-酮(4a)的结构.  相似文献   
58.
刘辉  李陵岚  叶楚平 《应用化学》2014,31(6):696-701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吲哚啉螺吡喃化合物1,用核磁、红外及质谱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其结构。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的酸致变色和金属离子变色性能。 结果表明,化合物1能够在氢离子或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开环与闭环反应。 当氢离子或金属离子加入到化合物1的异丙醇溶液中,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红色,同时产生460 nm新吸收峰。 进一步加入氢氧根离子或EDTA溶液后,溶液颜色变回无色,460 nm处的吸收峰又消失。 该化合物的酸和金属离子致变色性质在分子传感和离子识别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在采用阳离子型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不使用任何助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窄分布粒径可控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PS)纳米乳液。 改进微乳液聚合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苯乙烯以预乳液的形式恒速滴入引发聚合的微乳液中,使用具有高乳化性能的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能明显降低乳胶粒粒径。 实验结果表明,少量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作为共聚单体能够明显减小Z均粒径、降低粒度分布,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均能影响制备乳胶粒的粒径及其粒度分布。 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苯乙烯质量的5%~10%和1.0%~1.5%、反应温度为70~75 ℃时,能够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Z均粒径与苯乙烯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Z均粒径可以通过苯乙烯用量来控制。 不同聚合工艺下制备的聚合物粒度分布曲线表明,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在制备窄分布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0.
多功能光致变色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有机功能化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光存储、光开关和光转换器件等领域,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双光致变色化合物体系及具有荧光性能、磁性能等多功能光致变色化合物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