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107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在pH 3.85乙酸盐缓冲溶液中,盐酸吡硫醇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邻菲啰啉能与生成的Fe(Ⅱ)显色,在波长50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据此提出了一种停留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盐酸吡硫醇含量的方法。盐酸吡硫醇的质量浓度在8.00~500 mg·L-1范围内与其ΔA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1.54 mg·L-1。方法用于盐酸吡硫醇药物中盐酸吡硫醇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在99.6%~10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  相似文献   
52.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赝势和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能、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结果表明:1)H单原子吸附时,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用ZnO(10■0)-H表示)只形成OH原子团,没有ZnH出现;面上剩余的Zn悬挂键导致此面显示出很强的金属性.DOS和能带分析显示导带(CB)底的Zn4s态得到电子,向下移动导致价带导带在禁带中出现交叠,呈现明显金属化.2)双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用ZnO(10■0)-2H表示,在ZnO(10■0)-2H吸附面上,2H分别吸附在O、Zn上,饱和了面上的两个悬挂键,DOS和能带分析显示ZnO(10■0)-2H吸附面与清洁ZnO(10■0)面大致相同,均为绝缘面.  相似文献   
53.
以葡萄糖为共混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用相转化法获得了聚偏氟乙烯/葡萄糖共混膜。研究了聚偏氟乙烯浓度,葡萄糖与偏氟乙烯的共混比例和添加剂含量等各项制膜条件对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聚偏氟乙烯的固含量为10wt%,葡萄糖含量为4wt%,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固含量的2wt%,溶液蒸发时间为30min时,能够得到性能理想的微孔膜。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电导法和浊度法研究了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NaDC)及其与相反电荷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热力学.ITC结果支持了NaDC在水溶液中先生成预胶束再形成稳定胶束的分步聚集模型,由此得到了NaDC的预胶束和胶束化过程的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并讨论了它们形成的热力学机理.进一步研究了具有头-尾链式和疏水-亲水刚性面式非对称结构的DTAB/NaDC混合体系的聚集热力学行为,得到了富NaDC临界混合胶束浓度(cmcmix)、富DTAB临界胶束浓度(CM)及对应过程的转变焓.结果表明,NaDC面式结构与DTAB链式结构的对称性差异以及相反电荷的相互作用,导致混合体系有别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或头-尾链式结构的混合体系的聚集行为.混合溶液的聚集行为受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摩尔分数的变化.富NaDC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而富DTAB的两种胶束形态转变过程为熵焓共同驱动的热力学机理.这些结果对于从热力学角度认识胆汁酸盐的自组装机理以及与传统的头-尾链式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机理和相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研究离子液体的分离与回收对于减少离子液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离子液体的利用效率、降低离子液体的应用成本、促进离子液体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利用无机盐-离子液体双水相、糖-离子液体双水相、聚合物-离子液体双水相和CO2诱导的离子液体双水相技术分离回收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离子液体分离回收的关键因素,评价了不同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6.
含亚胺氮杂芳烃(如吡啶、喹啉等)是一大类结构多样的芳香杂环,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天然产物、药物、催化剂、配体及功能材料等分子结构中.因此,发展氮杂芳烃衍生物合成方法学一直备受化学家的关注.其中,利用氮杂芳烃缺电子性质直接驱动氮杂芳烃底物参与化学转换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为了克服氮杂芳烃拉电子能力较羰基弱...  相似文献   
57.
以Zn(NO3)2·6H2O和Ni(NO3)2·6H2O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iO-ZnO系列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系列复合物的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静态配气法对其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煅烧温度对复合物乙醇敏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00℃下煅烧得到的NiO-ZnO复合物对乙醇在较低的工作温度125℃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能,如对50 ppm乙醇的灵敏度为29.8,响应和恢复时间很短仅为8s和14 s,且对于汽油、丙酮、乙醚等其余7种测试气体有较高的选择性,经1个月的稳定性测试该复合物对乙醇敏感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8.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 以水和含不同长度烷基链的咪唑类氯盐离子液体的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不同形貌的微/纳米ZnO晶体,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成的ZnO晶体进行表征. 研究了烷基链长度、 离子液体用量、 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形成棒状ZnO晶体形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棒状ZnO晶体样品均为六方晶系结构. 在棒状ZnO晶体的制备过程中, 控制反应温度, 选择不同的离子液体及其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9.
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在重水和氘代氯仿中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体系中离子液体摩尔分数的增加,在重水中,离子液体阳离子上各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且呈现了先急剧变化,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在氘代氯仿中,离子液体阳离子上H2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H4和H5以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甲基和亚甲基上的氢原子的化学位移都向低场移动,且各氢原子的核磁共振信号发生了变化.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及1H NMR化学位移随浓度的变化关系计算了[C4mim][BF4]在重水中的临界聚集浓度和聚集数,并在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缔合以及离子液体与溶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以2-硫代巴比妥酸(TBA)修饰金纳米粒子为探针,TBA与三聚氰胺通过氢键作用诱导金纳米探针团聚,进而使金纳米胶体颜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 实验优化得最佳反应条件为在乙酸缓冲溶液(pH=7.0)介质中,室温反应15 min。 对不同浓度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时发现,在0.062~0.18 μmol/L和0.18~6.0 μmol/L之间,A660/A520吸收比率与三聚氰胺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3 μmol/L。 该方法用于检测牛奶样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加标回收率为102.8%~1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