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75篇
力学   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晴棉  李奉民 《发光学报》1995,16(4):330-33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气相外延GaN:Zn晶片的表面形貌、Zn浓度分布和阴极射线发光微区光谱及其MIS结构的电致发光微区光谱。研究表明,Zn杂质掺入GaN可以形成四种能量位置的发光中心;它们的形成与Zn浓度和晶体的微区结构有关;二者的不均匀决定了发光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42.
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质谱计新离子源的应用,对于难气化的物质已能进行直接测定。电子轰击质谱(EIMS)虽然只能测定可气化的有机物,但是由于它能给出丰富的结构信息,因此仍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3.
Si-Ba-Cs-P复合氧化物催化的单乙醇胺分子内脱水反应极易受催化剂焙烧温度条件变化影响.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氮吸附等技术进行表征.在55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虽然单乙醇胺完全转化,但产品乙烯亚胺选择性却不到10%,催化剂中的物相组成主要为CsBa2(PO3)5晶相及Cs4Ba(PO3)6晶相,孔结构主要为介孔;在700~90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催化剂酸性及BET比表面积明显下降,催化剂中的物相组成主要为α-Cs4P2O7晶相,孔径逐渐减小,虽然单乙醇胺转化率稍有下降,但产品乙烯亚胺选择性却有很大提高.当焙烧温度为800~900℃时,可在保证单乙醇胺转化率大于80%的前提下,得到高于76%的乙烯亚胺选择性.  相似文献   
44.
含分流叶片的离心压缩机级内三维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Fine/Turbo三维粘性计算程序对含分流叶片半开式叶轮的离心压缩机级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数值分析.该程序应用Jameson的中心差分格式结合Yang&Shih k-ε湍流模型,使用时间推进法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用四阶显式Runge-Kutta法进行时间推进.计算中CFL数取2.5,残差收敛至10-4数量级、计算域进出口质量流量误差小于0.05%时认为收敛.并为进一步的产品优化设计及改进研究打下基础.计算结果表明该模级的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叶轮出口截面上两个通道的速度分布极不均匀,右通道的速度比左通道的变化剧烈.为了加快收敛,计算时采用了隐式残差平均法及完全多重网格技术.  相似文献   
45.
吡唑和1-甲胺酰基吡唑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吡唑类化合物和1-甲胺酰基吡唑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3位和5位的取代使吡唑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3~4 nm,而4位的取代能够引起较大的红移(>10 nm).甲胺酰基的引入可使吡唑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20~26 nm,最大消光系数提高2~3倍.基于此,建立了快速测定吡唑类化合物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测定了长效尿素中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的含量为尿素-N的1.15%,1-甲胺酰基-3-甲基吡唑(CMP)在水溶液中水解的半减期在20,25和30℃下分别为48,30和16 h,应用不同提取剂对三种土壤中硝化抑制剂3-甲基吡唑磷酸盐(MPP)的提取率为63.2%~89.2%.  相似文献   
46.
金属形态决定其生物吸收和生物毒性,采用微量金属总浓度作为其毒性效应和允许浓度的评价标准往往会高估其毒害效应.环境中游离金属浓度与生物吸收和毒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确定游离态金属含量,探讨此类形态浓度与生物效应间的定量关系,进而用相对简便和易重复的化学方法取代生物测试方法,根据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评价环境中微量金属对生物体的毒性将成为毒性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 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 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化合物3在400 mg/L下分别对水稻稻瘟病、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水稻稻瘟病, R1为甲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时活性最好; 对于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 R1为苯基或甲基取代苯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其它化合物, R2为甲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R2为氢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填充床脱除水中酚类化合物及其填充床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当平衡浓度变化范围为0到0.8kg/m^3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用乙醇或热的NaOH稀溶液可再生被酚饱和的活性炭纤维填充床,再生效率达90%以上,建立了考虑轴向弥散、纤维内扩散和外膜传质阻力的填充床数学模型,模型由正交配置方法离散,Gear方法求解以预测穿透曲线。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结果确认轴向弥散是影响活性炭纤维填充床穿透曲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溴代乙烷( M A E B) 或丁烷( M A B B) 季胺盐与苯乙烯( St)为单体,采用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类新型阳离子两亲共聚物.详细地研究了聚合条件及共聚物的溶解性.共聚物“亲油”和“亲水”单元的无规结构被 I R、1 H N M R 及13 C N M R所证实.最后,用线性化( Y B R) 法分别求得 M A E B/ St 和 M A B B/ St 的单体竞聚率,r M A B B =044 ,r St = 015 ,r M A E B= 066 ,r St= 036 .  相似文献   
50.
应用 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 Cd(ATP)(Aa)3-(ATP4-为腺苷三磷酸根,Aa-分别为丙氨酸 ala-、蛋氮酸 met-、苯丙氨酸 phe-和色氨酸 trp-)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及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 KNO30.10 mol/L,温度为37℃时的稳定常数.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氨基酸配体的关系为 trp->met->phe->ala-.从分子内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角度对促成上述序列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