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304篇
综合类   194篇
物理学   3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新合成的过硒二苯2,2’-二甲酸(PSD)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分别用Stem-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实在试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PSD与BSA可反应并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得到了反应的结合常量、结合热力学性质和结合位点等参数;同时探讨了静态猝灭作用的机理和结合力的性质,为了解PSD与BSA的结合方式、在人体内的传输机理和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报道了新近合成的二氰基二硫纶和菲咯啉-5,6-二酮混配锰(Ⅱ)、铁(Ⅱ)及钴(Ⅱ)配合物MLL′(L=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L′=phen-5,6-dione,菲咯啉-5,6-二酮)红外-远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在红外及远红外光谱中,特征ν(CN),ν(CO),ν(CC),ν(CN),ν(C—S),ν(M—S),ν(M—N)吸收较强,远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中M—S键比M—N键强。利用群论方法分析了标题配合物MLL′的简正坐标和配位模式,探讨了这类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与结构的关系。标题配合物中过渡金属离子与二氰基二硫纶和菲咯啉二酮形成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其对称性近似于C2和C2V。  相似文献   
93.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镧和掺杂Tb3 的水杨酸镧 ,通过元素分析 ,TG ,DTA ,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水杨酸镧的组成、晶体结构和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测定了掺杂Tb3 的水杨酸镧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讨论。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该化合物为具有层状结构的单斜晶系 ,晶胞参数为 :a =2 1 6 0 1 0 ,b =1 3 80 1 5 ,c =3 81 0 3 ,β=97 1 1° ,V =1 1 2 7 2 3 ,Z =2 ,ρcal =1 6 2 1g·cm-3 ,ρexp =1 6 5 3g·cm-3 。掺杂Tb3 的水杨酸镧固体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可观测到很强的三价铽离子的绿色发光 ,其中5D4→ 7F5的跃迁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94.
微芯片毛细管电泳由于分离速度快、试剂消耗小,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为了提高通量,拓展应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被采用.固相萃取(SPE)是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方法,萃取材料包括磁珠~([1,2])、膜~([3])、整体柱~([4,5])等.整体柱由于通透性好,富集效率高,制备简单等特点而广泛用作固相萃取材料.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SiO_2溶胶,制备了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_2涂层毛细管,建立了毛细管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ME-ICP-MS)在线联用技术分析铝形态的新方法.选择游离态铝和Al-柠檬酸络合物为不同铝形态的代表物,详细探讨了不同实验参数对铝形态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_2涂层毛细管在pH为5.0~8.0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分离试样中的稳定态单核铝(柠檬酸铝)和非稳定态无机单核铝(游离态铝).方法的富集倍数为10,检出限为0.34 ng·mL~(-1).该法应用于湖水、池塘水和长江水中铝的组形态分析,所得结果与8-羟基喹啉负载硅胶微柱分离所得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6.
利用反相胶束独特的介质特性,捕捉到漆酶催化反应的中间体光谱动力学信号,实现了对酶催化反应过程的在线光谱研究.通过解析反应过程中在线测得的动力学光谱数据矩阵,解得中间体的生成和衰减均为一级反应,并求出实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通过实验数据与解析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7.
谭力盛  潘婧  李瑶  庄林  陆君涛 《电化学》2013,19(3):199-203
本文报道H2-O2型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电极疏水性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以季铵化聚砜(QAPS)或自交联型季铵化聚砜(xQAPS)碱性聚电解质(APE)作为隔膜和电极中的电解质(Ionomer)、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疏水添加剂调控催化层疏水性. 结果表明,阳极催化层疏水性的增强有利于提升电池放电性能,而阴极催化层疏水性适中时电池性能最优. 采用疏水性较强的xQAPS作为电解质并在阳极催化层中添加适量PTFE疏水剂,在60 oC和10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280 mA·cm-2电流密度时,电池最高功率密度达132 mW·cm-2.  相似文献   
98.
张伟亚  万昕  李丽霞  王成云  金淑培  邢钧 《色谱》2014,32(10):1152-1156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我国皮革加脂过程中常用的添加剂,但近年已被欧盟等列为禁止使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SCCPs结构复杂,且皮革基质干扰严重,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皮革制品中SCCPs的标准检测方法。本文采用硅胶为固相萃取柱萃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2:1,v/v)为洗脱剂,使SCCPs与皮革基质中的干扰组分完全分离,建立了用于测定皮革制品中SCCPs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47%~99.00%,检出限为0.069~0.110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0%~6.69%。该方法适用于皮革中SCCPs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
固态氧化物阴极在氯化钙熔盐电解质中的脱氧速率可依据氧离子的稳态扩散模型(PRS模型)由固态氧化物阴极孔隙率P,还原后金属与还原前氧化物之间的摩尔体积比R,还原后阴极的体积收缩率S等参数直接计算. PRS模型重要意义还在于可提供极简单的公式以预测不同金属氧化物还原时固态阴极的优化孔隙率,而固态阴极孔隙率对其脱氧速率有显著影响. 对于Ta2O5电解,其固态阴极孔隙率不易大于50%. 相关理论预测结果得到了固态Ta2O5在氯化钙熔盐中电解实验的良好验证,表明PRS模型对固态化合物阴极的快速、高效电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欧利辉  陈胜利 《电化学》2011,17(2):155-160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反应能计算及最小能量路径分析研究了CO2在气相和电化学环境中于Cu(111)单晶表面的还原过程。气相中,CO2还原为碳氢化合物的反应路径可能为:CO2(g) + H* → COOH* → (CO +OH)* → CHO*;CHO + H* → CH2O* → (CH2 + O)*;CH2* + 2H* → CH4或2CH2* → C2H4。整个反应由CO2(g) + H* → COOH* → (CO +OH)*,(CO + H)* → CHO*和CH2O* → (CH2 + O)*等几个步骤联合控制。在-0.50V (vs RHE) 以正的电势下,CO2在Cu(111)表面电化学还原主要形成HCOO-和CO吸附物;随着电势逐渐负移,CO2加氢解离形成CO的反应越来越容易,CO成为主要产物;随电势进一步变负,形成碳氢化合物的趋势逐渐变强。与CO2的气相化学还原不同的是,电化学环境下CO质子化形成的CHO中间体倾向于解离形成CH,而在气相中CHO中间体则倾向于进一步质子化形成CH2O中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