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64篇
晶体学   7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南四湖各生态功能湖区(养殖区、禁渔区、航道及湖滨带)垂向不同深度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曲线,并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磷与磷吸附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在10h内基本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Qmax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②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吸附-解吸平衡浓度Cepc和本底吸附态磷ωNAP含量均逐渐减小,吸附效率m逐渐增大;③吸附-解吸平衡浓度Cepc与Ex-P、Fe-P含量显著正相关,最大吸附量Qmax与Ex-P、org-P和TP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底吸附态磷ωNAP与Ex-P、De-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吸附效率m仅与org-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2.
通过研究萃取溶剂、温度、静态萃取时间和次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UV-vis和LC-MS分析原油中金属卟啉的方法。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原油中金属卟啉的最优条件为:10.3 MPa,80℃,乙腈静态萃取15 min,萃取3次。将该方法应用于孤岛原油,UV-vis结果表明,原油中钒卟啉和镍卟啉含量分别为35.95μg/g和84.48μg/g;两者均以氧化初卟啉(ETIO)和脱氧叶红初卟啉(DPEP)2种类型存在,且主要类型ETIO型分别占71.4%和80.0%。LC-MS结果显示,钒卟啉和镍卟啉的ETIO型和DPEP型系列的碳数分布范围分别是C22~C33、C25~C33和C22~C39、C28~C36,系列中含量最丰富的分别为C34-ETIO、C32-DPEP和C33-ETIO、C32-DPEP。  相似文献   
73.
以六种金属盐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了Keggin结构杂多酸盐Mx/nH0.6PW(Zr0.6H0.6PW、Al0.8H0.6PW、Zn1.2H0.6PW、Fe0.8H0.6PW、Ti0.6H0.6PW和Sn0.6H0.6PW)和Ax/3H3-xPW(AlPW、Al0.8H0.6PW、Al0.5H1.5PW、Al0.3H2.1PW和Al0.1H2.7PW)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XRD、DSC/TGA、ICP等表征。对催化剂进行催化活性筛选后,确定Al0.5H1.5PW为最佳催化剂。研究了以Al0.5H1.5PW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催化氧化萃取燃油超深度脱硫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模拟油品质量的0.25%,氧硫比为10,催化剂与过氧化氢预接触8min,反应温度60℃,初始硫含量为350mg·L-1的条件下,反应到60min时硫含量已降至2.5mg·L-1,脱硫率达99.3%。催化氧化萃取时的脱硫率比单纯萃取时的脱硫率高45.3%,效果十分显著。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4.
Keggin结构杂多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超深度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种金属盐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了Keggin结构杂多酸盐Mx/nH0.6PW(Zr0.6H0.6PW、Al0.8H0.6PW、Zn1.2H0.6PW、Fe0.8H0.6PW、Ti0.6H0.6PW和Sn0.6H0.6PW)和Alx/3H3-xPW(AlPW、Al0.8H0.6PW、Al0.5H1.5PW、Al0.3H2.1PW和Al0.1H2.7PW)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XRD、DSC/TGA、ICP等表征。对催化剂进行催化活性筛选后,确定Al0.5H1.5PW为最佳催化剂。研究了以Al0.5H1.5PW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催化氧化萃取燃油超深度脱硫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模拟油品质量的0.25%,氧硫比为10,催化剂与过氧化氢预接触8 min,反应温度60℃,初始硫含量为350 mg·L-1的条件下,反应到60 min时硫含量已降至2.5 mg·L-1,脱硫率达99.3%。催化氧化萃取时的脱硫率比单纯萃取时的脱硫率高45.3%,效果十分显著。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5.
稀土La掺杂Ti/Sb-SnO2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稀土La掺杂Ti/Sb-SnO2电极,以活性艳红X-3B为目标有机物,考察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对制备温度和La掺杂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450 ℃、La掺杂量0.7%。采用SEM、EDS、XRD、XPS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发现掺杂稀土La能降低界面电阻,使Sb元素向电极表面富集,电极中的Sb、La元素分别以Sb4+、La3+的形式存在。对空白电极和La掺杂Ti/Sb-SnO2电极进行了动电位扫描测定,考察了空白电极和La掺杂Ti/Sb-SnO2电极的析氧电位;并采用破损法测定它们的电极寿命。结果表明,La掺杂Ti/Sb-SnO2电极具有更高的析氧电位和更长的电极寿命。  相似文献   
76.
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得了平均晶粒度为15nm的CeO2粉体,并用浸渍法制备了Pd-Cu/纳米CeO2催化剂;通过XRD、SEM和HR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纳米CeO:粉体和Pd-Cu/纳米CeO2催化剂的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对CO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纳米CeO2粉体负载的Pd-Cu催化剂对CO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明显优于一般CeO2颗粒负载的Pd-Cu催化剂,其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比Pd-Cu,热分解法CeO2催化剂低约70℃,比Pd-Cu,工业CeO:催化剂低约130℃。因此,纳米CeO2粉体作载体可极大地提高Pd-Cu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