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12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4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3-(2′-噻吩甲酰)-1,1,1-三氟丙酮(HTTA)与铈(Ⅳ)形成Ce(TTA)4配合物.本文报道其实验及测定结果.晶格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21b,晶体学常数a=10.699(2),b=17.436(5),c=20.680(2)Å.V=3847.1Å3,Z=4,F(000)=1736,Dc=1.77g·cm-3,.Mr=1028.82,μ=15.20cm-1.CAD4衍射仪,Mo-Kα射线收集数据.结构由重原子法解出,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各向同性热参数.偏离因子R=0.148.晶体中每个铈原子与四个TTA中的八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多面体为扭曲的四方反棱柱,铈(Ⅳ)处于四方反棱柱体的中心,Ce-O平均键长2.333Å,O-Ce-O平均键角70.5°,晶体中部分噻吩环与三氟甲基处于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42.
作为系统研究大环硫氮杂冠醚结构的一部分,合成了1,4,10,13-四硫-7,16-二氮杂环十八冠醚的硝酸盐[H_2(C_(12)H_(26)N_2S_4)(NO_3)_2]1和镍配合物[Ni(C_(12)H_(26)N_2S_4)Cl_2·4H_2O]2,并测定和计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P2_1/c,a=7.936(5),b=8.866(7),c=14.756(5),β=95.33(4)°,V=1033.7~3,Z=2,D_o=1.45g·cm~(-3),μ=43.7cm~(-1),F(000)=480,最终偏离因子 R=0.059,R_w=0.059.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I,a=6.941(4),b=9.862(3),c=16.507(3)(?),α=98.78(2),β=95.52(3),γ=93.48(3)°,V=1108.3~3,Z=2,D_o=1.58g·cm~(-3),μ=14.9cm~(-1),F=(000)=556,最终偏离因子 R=0.060,R_w=0.065.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与自由配体 L 相比较,N 原子的构型变化最大,在氯化镍配合物2中,四硫二氮大环发生严重扭曲,其中四个 S 和两个 N 原子在 Ni 原子周围形成八面体配位,Ni—N 距离从2.109到2.140(?),Ni—S 距离从2.370到2.435.同时,量化计算结果说明,S、N 原子与 Ni~(2+)配位时均为电子授体,且 S 对 Ni~(2+)的授电子能力,似略大于 N 原子.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吡唑硼类配体的配位行为,合成了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钾[KHB(G_5H_7N_2)_3],简称(KL)和双[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合铜(Ⅱ){Cu[HB(C_5H_7N_2)_3]_2},简称(CuL_2),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KL属空间群P2_1/n。a=1.0527(8),b=0.9464(3),c=1.7730(9)nm,β=94.51(5)°,Z=4,D_0=1.268g·cm~(-3),R=0.079。化合物CuL_2属空间群PI,a=0.8768(1),b=1.0170(2),c=1.0859(1)nm,a=62.45(1),β=83.78(1),γ=78.52(1)~°,Z=2,D_0=1.298g·cm~(-3),R=0.06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KL由钾离子和配体负离子组成,K~+与配体L中的B原子相距0.3634nm,在配体负离子中B原子与三个吡唑环的N原子及H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化合物CuL_2由孤立分子组成,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且与两个配体分子中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并表现出明显的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44.
以α-Zr(HPO4)H2O为质子固体电解质设计电解池, 于常温常压实现了CO电催化加氢还原反应, 反应产物与电极材料、 电流密度密切相关. Cu/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甲醛, 电流密度100 mA/cm2时, 甲醛的Faradic效率达到29.0 %, Fe/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乙烯, 电流密度100 mA/cm2-时, 乙烯的Faradic效率达到15.0%.  相似文献   
45.
顺式二(乙二胺)二硝基合钴(Ⅲ)酒石酸锑盐,Δ-cis-[Co(en)2(NO2)22-d-[Sb2(C4H2O6)2]·2H2O,是由酒石酸锑钾对外消旋混合物cis-[Co(en)2(NO2)2]Cl进行拆分的产物。标题化合物(Sb2Co2C16N12O22H40)的晶体结构由衍射方法确定。晶体学参数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a=10.033(5), b=13.203(2),c=25.928(7)(),V=3434(2)3,Z=4,Mr=1114.06, Dc=2.156Mgm-3,μ=21.07 mm-1,F(000)=2208, R=0.072,RW=0.084。结构表明,分子由2个Co(Ⅲ)配离子和一个酒石酸锑阴离子及两个水分子组成,阴离子为一双核螯合离子。Sb原子一对孤对电子与其周围四个配位氧原子形成变形三角双锥结构。通过Co和Sb原子对CuKα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确定了分子的绝对构型。二个Co(Ⅲ)离子均为Δ构型,酒石酸锑阴离子为R构型。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中三点接触离子对在手性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利用Sybyl 6.3软件包中的分子力学程序对2个4-酰基-2-吡唑啉-5-酮类化合物分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它们的最低能量构象,发现它们具有适宜的配位环境,可能是一类新型的三齿配体。 合成和表征了1-苯基-3-甲基-4-(邻-甲酰基苯甲酸)-2-吡唑啉-5-酮 和1-苯基-3-甲基-4-(顺-乙酰基丁烯酸)-2-吡唑啉-5-酮化合物。 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配合物的生理活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采用X射线分析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化合物C_(20)H_(22)-O_2N_4P_2S4(1)为反式构型,M_r=540.63,正交晶系,空间群Pcab,a=7.255(2),b=18.297(3),c=18.576(2),V=2465.9 ~3,Z=4,D_c=1.456g/cm~(-3),最终偏离因子R=0.058,R_ω=0.049;化合物(2)为顺式构型,单斜晶系,空间群Ic,a=14.649(5),b=7.009(2),c=22.694(8),β=100.60(3)°,V=2290.1 ~3,Z=4,D_c=1.643g/cm~(-3),最终偏离因子R=0.061,R_ω=0.065。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这对顺反异构体的构象明显不同:反式异构体的分子本身有对称中心且与晶体学对称中心重合,氧,氮,磷杂六员环为椅式构象,磷硫单键为轴向键,磷硫双键为平伏键;顺式异构体的分子本身无对称中心,两个氧氮磷杂六员环分别为椅式和船式构象,环上的磷硫单键为平伏键,磷硫双键为轴向键,与反式异构体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48.
以往对于知识分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少见,但从员工所面临的来自组织环境的多重压力出发,采用演化博弈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仍是空白。本文引入时间压力、同辈压力和补偿机制,构建组织内员工知识分享的演化博弈动态模型,通过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得到演化博弈的稳定均衡解,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和同辈压力是知识分享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时间压力通过影响分享者的时间成本而对知识分享产生负向影响,同辈压力通过让分享者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可而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分享行为的发生。此外,系统的初始状态对系统的演化结果也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组织实际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9.
在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实验中,未考虑由钨丝电子发射引起的损耗,存在约-1.86%的系统误差.用新型红外测温仪可以观察到因上述损耗而出现的钨丝温度的变化,为修正该系统误差提供直接的观察依据.  相似文献   
50.
给出了分段线性插值收敛速度的一种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