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0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以常见的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以及硝酸镧为原料,探讨了一元-二元羧酸镧的合成条件,制备了一系列一元-二元羧酸镧复合热稳定剂产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转矩流变仪法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一元-二元羧酸镧的最优合成条件为一元酸:二元酸=1.25:1,反应温度为70℃,保温时间为50min。最优产品对PVC的动态热稳定性可达1420s。  相似文献   
72.
针对涂料与涂装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此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此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PBL教学模式实施于本课程后,笔者对该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必要性和优势分析,指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3.
亚瑟·阿莫斯·诺伊斯(1866—1936),美国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物理化学研究实验室,并亲自管理实验室17年,该实验室成为美国物理化学家的摇篮。他成为美国化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缔造者之一,奠定了学院的教育理念并构建了核心课程体系。介绍了亚瑟·阿莫斯·诺伊斯的生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74.
王克诚  王丽红  孟祥军  张奕 《化学教育》2007,28(1):54-54,58
探求钾与水反应现象的本质。实验证明,在敞开体系下,钾与水反应并发生燃烧,燃烧的实质是钾及反应生成的氢气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在煤油作保护层时,钾与水只反应不燃烧。  相似文献   
75.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菘蓝属两年生草本植物.板蓝根、大青叶是菘蓝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分别为菘蓝的根和叶[1],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菘蓝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目前对板蓝根、大青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多[2-7],而它们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的研究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76.
界面聚合法制备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复合纳滤膜,扫描电镜、表层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基膜表面聚合了一层聚酰胺膜,膜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膜表面荷负电,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率为Na2SO4MgSO4MgCl2NaCl。界面聚合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PIP浓度0.5%~2%,TMC浓度0.15wt%~0.75wt%,聚合时间≥1min,热处理温度60℃~80℃,时间15 min左右。  相似文献   
77.
以对苯二胺(p-PD)为模板分子,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p-PD的印迹聚合物P(MAA)和P(AA),采用色谱法考察了其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表明,P(AA)对p-PD无明显的印迹效应;而甲醇为流动相时,P(MAA)能够选择性结合p-PD分子(k′=3.57),对p-PD有显著的印迹效应(印迹因子IF=2.95),P(MAA)柱可以实现p-PD与邻苯二胺(o-PD)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色谱分离。通过光谱实验及HF/6-31G*量化理论计算方法,对比研究了p-PD与MAA和AA之间的相互作用。MAA与p-PD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复合物,P(MAA)对p-PD具有更好的分子识别能力。研究表明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以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法可作为功能单体筛选的有效手段;对于荧光模板分子,荧光光谱法具有简便、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8.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以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结果表明聚乳酸中引入聚苯乙烯,可以增强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混物不同结构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证实聚乳酸大分子链羰基的未共用电子对和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侧基苯环的π电子形成了n-π键.  相似文献   
79.
张宁  和芹  刘爽  蔡明建 《化学通报》2015,78(3):226-230
以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鎓([Bmim]Cl)为溶剂,以6种S2O82-/MxOy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将微波预处理后的花生壳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研究表明,S2O82-/Zr O2-Al2O3-Si O2固体酸的催化效果最佳,进一步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体酸用量、水含量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由响应面法(RSM)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到优化水解工艺条件,即:在固体酸用量为5.1(wt)%条件下于160℃反应51min,乙酰丙酸产率可达到78.3%。固体酸再生重复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0.
孟祥军  王秀阁  和芹  王磊 《化学通报》2020,83(8):755-760
为了认识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采用量子化学的M06-2X/6-311+G(d,p)和CCSD(t)/aug-cc-pVTZ方法模拟了人体条件(310K、液相)下氢分子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117.2kJ·mol~(-1),活化自由能垒为156.2kJ·mol~(-1),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该反应都不容易进行。然后从电子结构和轨道作用层面对反应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从反应物变为过渡态过程中,复合物轨道的组成和轨道能级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第8号轨道能级升高最多,达到2.73eV),O~-_2片段向H_2片段的电子转移数增加了0.1760个,并且转移的电子主要集居于第8号轨道,这削弱了H_2片段两个H原子间的化学键,也是反应活化能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