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29篇
物理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主要研究了在脱氧及氧气饱和条件下,NaBH4还原9-亚芴基丙二腈(FDCN)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NaBH4在反应中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首先产生a-位碳负离子.在脱氧条件下,a-位碳负离子经质子淬灭形成相应的还原产物,在CH3CN-CH30D组成的混合溶剂中,主要的产物是9-d-FDCNH,并且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温度都会提高它的产率;在氧气饱和条件下,会有氧化产物9-芴酮(FDO)的生成.这些表明反应通过一个非完全协同的负氢转移机理来进行,即电子转移稍快于氢原子转移.  相似文献   
22.
Zhu YW  Liu WQ  Fang J  Xie PH  Dou K  Qin M  Si FQ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4):1078-1082
基于扫描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07年8月27日~9月4日期间对北京市郊区进行了大气污染物HONO和NO2等垂直廓线的连续监测,详细探讨了HONO,NO2和HONO/NO2比值的垂直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HONO的形成途径.结果显示HONO和NO2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而HONO浓度梯度下降的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23.
丁丁  王琪  金方  陈亚中  崔鹏  刘荣  沈浩 《应用化学》2016,33(4):466-472
以Si O2为载体,铜氨溶液为前驱体,采用蒸氨法在不同蒸氨压力下制备了系列铜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0%的Cu/Si 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H2-TPR)、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诱导俄歇电子能谱(XAES)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蒸氨速率对催化剂物化结构及其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的催化性能影响。在反应温度200℃、压力3.0 MPa、液时空速LHSV=0.4 h-1、氢气草酸二甲酯摩尔比80∶1的反应条件下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在蒸氨压力为31.3 k Pa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活性和选择性,草酸二甲酯转化率达到了99.9%,乙二醇选择性达94.4%。H2-TPR、XRD、TEM、FTIR及XAES表征结果表明,较低蒸氨压力有利于铜氨离子快速分解负载在载体上,避免铜粒子聚集长大,还原后形成Cu2O和Cu0物种颗粒尺寸较小,分散比较均匀,催化活性,尤其是乙二醇的选择性更佳。  相似文献   
24.
利用二硫化碳与水不混溶的特点,设计了油相为溶有单质硫的二硫化碳溶液、水相为金属盐水溶液的两相体系,在100 ℃溶剂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出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如CdS、PbS和CuS枝晶、ZnS微米球和Ag2S花生状纳米球结构等,证实了该合成方法具有通用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成分与结构的表征,提出了油-水界面反应制备微/纳结构金属硫化物的可能机理,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5.
本文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MB)分别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在pH 7.4 Tris-HCl缓冲溶液中,MB引起上述三种氨基酸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最大荧光猝灭波长分别位于346、303和282nm。其荧光猝灭值(F0-F)在一定范围内与MB成正比,用于测定MB具有高灵敏度。通过Stern-Volmer作图及温度的影响,表明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之间以摩尔比1∶1形成基态复合物,均产生显著的静态猝灭,相互作用力较强,其中MB主要通过疏水作用与Trp结合,与Tyr和Phe之间的结合过程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26.
采用柠檬酸配合法制备了系列La1-xCaxMn O3+δ(x=0,0.03,0.05,0.07,0.1,0.15,0.2)催化剂,采用低温N2物理吸附,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氧程序升温脱附(O2-TPD),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并考察了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结果表明,当Ca摩尔掺杂量为0.1时,催化活性最好.XRD和BET表征结果表明Ca可以进入钙钛矿结构中,Ca掺杂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无显著影响.H2-TPR和XPS表征结果表明Ca掺杂增加了Mn4+的含量.O2-TPD表征结果表明适量Ca掺杂可以降低晶格氧脱出温度.Mn4+具有较强氧化性,因此提高了催化活性,但随着Ca掺杂量增加,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含量有所减少,表明气相中氧难以迅速补充消耗的晶格氧,Ca掺杂量继续增加又会使催化活性有所下降.依据反应机理,Ca掺杂一方面可以促进Mn4+含量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另一方面会使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含量有所下降,降低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7.
何建波  贡晓洁 《分析化学》2008,36(4):537-540
为了量化电极反应过程中液相组分和预吸附组分对总的氧化还原电流的贡献,采用双电势跃计时电流法,在长光程薄层电化学池中,测试了染料木黄酮在石墨-石蜡电极上的第一步氧化还原行为,在该反应体系的特征吸收波长259nm和286nm下,记录双电势跃计时吸光度数据;采用自编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解析,导出了液相中的染料木黄酮及其氧化产物的计时电流曲线,从而提出了一种由光吸收信号获得双电势跃计时电流曲线的新方法。这种重构的计时电流曲线,对应于相应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液相浓度的变化,为氧化还原体系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28.
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二甲胺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氧化法制备改性ACF,以二甲胺水溶液为吸附对象,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ACF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吸附等温线;在动态吸附条件下测定了动态穿透曲线,并研究了ACF的再生方法。在ACF优化用量0.6g/100mL溶液条件下,对初始浓度256mg/L二甲胺溶液的吸附率为85%;吸附饱和的ACF用5%盐酸溶液进行再生时,再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9.
系列纳米结构锰氧化物的水热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KMnO4为锰源、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系列纳米结构锰氧化物。通过调节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水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制备出了不同纳米结构的锰氧化物,包括Mn3O4纳米粒子、MnOOH、α-MnO2和β-MnO2纳米棒。采用XRD和TEM测试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水热-后煅烧方法合成了Sr5(PO4)3Cl∶Ce3+磷光体。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水热条件的溶剂类型和组成可以得到球形/橄榄球形Sr5(PO4)3Cl∶Ce3+磷光体。橄榄球形Sr5(PO4)3Cl∶Ce3+磷光体的内在生长方向为[001],空间群为P63/m。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后煅烧方法来研究Sr5(PO4)3Cl∶Ce3+磷光体的光学性能,发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Ce3+含量、煅烧温度、H2O-三乙醇胺体系中的体积比。Sr5(PO4)3Cl∶Ce3+磷光体的发光谱以及CIE色温图表明,该产物具有蓝光发射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