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95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以氧氯化磷、乙醇胺及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经环合、磷酰化及水解反应制得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在N,N′-羰基二咪唑作用下,DSPE与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2000)反应合成了1,2-二硬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mPEG2000-DSPE),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82.
以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与三氯氧磷及乙醇胺反应合成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再以聚乙二醇2000 (PEG2000)为原料,通过磺酰化、叠氮化反应合成叠氮基聚乙二醇2000(N_3-PEG2000); DSPE与N_3-PEG2000在N,N-羰基二咪唑(CDI)作用下生成叠氮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N_3-PEG2000-DSPE);最后通过催化氢化制备氨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NH_2-PEG2000-DSPE),其结构经过IR、MS及~1H NMR等确证。  相似文献   
83.
微波辐射下L-氨基酸的快速消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辐射作用下的L-氨基酸消旋反应是一种新的氨基酸消旋方法,具有对环境友好的优点。本文报道了在微波辐射下,以1.O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替代有机酸作为反应溶剂,水杨醛为催化剂,水杨醛与L-氨基酸的摩尔比为0.1,L-氨基酸可以快速消旋;消旋反应随微波辐射功率的提高而加快,在600W时已接近最大反应速率。同时也讨论了微波作用下L-氨基酸的消旋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酱油、食醋及碳酸饮料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方法。称取酱油、食醋或超声脱气后的碳酸饮料样品0.100 0 g,加入500 mg·L-1内标(肉桂酸)溶液0.1 mL,用水稀释至50 mL。移取10 mL上述样品溶液于萃取小瓶中,用1 mol·L-1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至2.5,加入0.50 g氯化钠。用丙酮超声洗涤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小段(6.0 cm)并置于磷酸三丁酯中超声浸润3 min。向中空纤维膜腔体注入50μL氢氧化钠溶液(pH 13.0),封口后浸入萃取小瓶中,以转速1 000 r·min-1萃取25 min。按照仪器工作条件,吸取中空纤维膜内的溶液用于HPLC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苯甲酸和山梨酸的质量浓度均在0.01~10.00 mg·L-1内与其对应的目标物与内标峰面积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01,0.003 mg·L-1;对酱油样品进行测定,日内精密度(n=6)和日间精密度(n=...  相似文献   
85.
以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依次与三氯氧磷和乙醇胺反应,得到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其在N,N’-羰基二咪唑作用下与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2000)反应,生成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mPEG2000-DSPE)。产物结构经过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氢谱等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86.
以邻氯溴苯为起始原料,选用K4[Fe(CN)6]为氰基化试剂,Pd/C催化反应制得邻氯苯甲腈。 考察了温度、碱、催化剂的用量和原料比等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 邻氯溴苯转化率达98.5%,产物邻氯苯甲腈得率95.1%。  相似文献   
87.
为从分子水平认识多糖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壳聚糖(CTS)与锌试剂(ZCN)的相互作用机理;测得ZCN-CTS复合物吸收光谱出现新的吸收峰所需的临界ZCN/CTS摩尔比为2.67×103, CTS对ZCN的最大结合数为6.93×103,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吻合,证明了多糖与生物探针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可靠性;探讨了ZCN与CTS相互作用产生变色反应的机理,认为其是在ZCN与CTS大分子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要由ZCN与CTS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88.
万晖  欧阳炜  焦庆才  刘茜  周尚根  丁黎华 《化学学报》2001,59(12):2181-2185
应用光谱法研究秀明质酸(HA)与天青A(AA)的相互作用机理,考察了反应体系中pH和AA/HA摩尔比对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得AA-HA复合物吸收光谱产生蓝移效应所需的临界AA/HA摩尔比1.28×10^3,HA对AA的最大结合数3.22×10^3,实验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对多糖与生物探针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9.
应用光谱探针技术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天青A(A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考察了SDS/BSA摩尔比对BSA/SDS/AA反应体系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SA-SDS-AA三元复合物产生新的光谱吸收峰以及变色反应,主要是由于结合态AA分子空间定向作用形成的聚集体聚集程度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0.
王晓勇  郭子建 《化学进展》2009,21(5):845-855
金属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铂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实际疗效和适用范围,因此需要继续研究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新型金属抗癌药物,以改良或补充现有铂类药物的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设计金属抗癌药物的一些新策略,包括改变铂类药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改进铂类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研发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和寻找DNA以外的作用靶标等。这些内容体现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从事金属抗癌药物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