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95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FcSB1,FcSB2和FcSBCO)、芳烃钌(Ⅱ)-碳硼烷衍生物(RuBFc和RuBCO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五种碳硼烷衍生物与BSA形成非荧光性复合物而猝灭了BSA的荧光。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FcSB1,FcSB2和FcSBCO显著地影响BSA的构象,使BSA的三级结构变得更紧凑,并显著使酪氨酸残基附近微环境的极性(位于ⅠA,ⅠB和ⅡA结构域)降低,疏水性增强。而芳烃钌(Ⅱ)-碳硼烷衍生物RuBFc和RuBCOOH对BSA构象的影响小于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揭示了新型金属碳硼烷衍生物对蛋白结构和构象的影响,为含碳硼烷、二茂铁等多功能基团的新型药物的设计与筛选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2.
按照De Gennes提出的标度概念,柔性高分子溶液可以划分为稀溶液,亚浓溶液和浓溶液3个区域,它们之间分别以接触浓度C^**和交叠浓度C^**为分界线.钱人元等根据聚苯乙烯溶液激基荧光强度浓度依赖性的实验结果,提出稀溶液区还应细分为极稀溶液和稀溶液两个区域,它的分  相似文献   
63.
本文合成了2-(2-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2-(2-hydroxyphenyl)-1H-benzimidazole)](HPBI)及其铜(Ⅱ)配合物(HPBI-Cu),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HPBI和HPBI-Cu进行了表征,用MALDI-TOF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HPBI-Cu与一氧化氮(NO)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PBI-Cu对NO具有很好的专一性,反应中铜(Ⅱ)被还原为亚铜(Ⅰ),同时HPBI被NO亚硝酰化。将具有低细胞毒性的HPBI-Cu用于检测脂多糖(LPS)激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的NO,发现它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有望成为细胞或组织中NO成像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64.
常温下合成了2-(2-羟基-5-氯苯基)-1H-苯并咪唑荧光化合物和其二价铜离子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质谱、红外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NO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NO的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受其他常见干扰分子的影响.配合物应用于脂多糖(LPS)激活的小鼠巨噬细胞中NO的测定,能够得到具有较好分辨率的荧光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65.
姜李  张波  孙剑  尹桂  尚通明  王玲  王睿勇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0):1750-1755
本文介绍了一种紫外-可见和荧光双通道铜离子探针,该探针基于罗丹明-B,通过水合肼为桥梁来连接三苯胺,便利而廉价。其在水体系下对铜离子显示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和极高的灵敏度(2.78×10-8mol·L-1)。并且,通过初步的活细胞测试,表明该铜离子探针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穿透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非常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6.
基于无机材料-微生物复合半人工光合系统是在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到一定阶段,为克服各自的缺陷,实现微生物与无机材料优势互补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体系。该体系的主要优势是将微生物的催化选择性与无机材料的光响应性结合起来,旨在解决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催化选择性差的问题。目前,可以通过光催化剂-微生物复合和电极-微生物复合来实现基于无机材料-微生物复合的半人工光合作用。本文围绕基于无机材料-微生物复合的半人工光合作用,依次从半人工水氧化、半人工光合还原和材料-微生物界面等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基于电极-微生物复合的半人工光合体系研究进展,对基于无机材料-微生物复合的半人工光合作用的领域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苏长会  刘霞  潘涛  沈宏  黄兆琴 《化学通报》2019,82(12):1130-1133
以1,1-二溴乙烯和芳基叠氮化合物为原料,碘化亚铜为催化剂,室温下通过一锅法合成了1,4-二取代-1,2,3-三氮唑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通过IR,MS,1H NMR及13C NMR等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确证,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该合成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8.
G-四链体是指一种由富含G碱基核酸序列通过G平面的π—π堆积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本文介绍作者课题组利用光谱表征方法(紫外可见光吸收、圆二色、拉曼、核磁共振光谱等)在G-四链体结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对本组利用这些光谱技术研究G-四链体DNA酶的相关工作也一并介绍。  相似文献   
69.
化石燃料的迅速消耗导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太阳能高效利用与转换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众多光催化剂中,TiO2因其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低毒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而普遍受到关注,但TiO2存在着带隙过宽而无法利用可见光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在光催化方向的实际应用.核壳型复合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光吸收能力以及所吸附的污染物分子易于从吸附面扩散到光致降解面等特点,而表现出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以及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以磁体材料为核将TiO2包覆于磁体表面,可以制备具有磁分离特性的磁载光催化剂.而铁酸铋作为一种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钙钛矿型材料,由于其较窄的带宽(2.1 eV)在可见光催化氧化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柠檬酸自燃烧法制备了可磁性分离的BiFeO3粉体,再以水解沉淀法将TiO2包裹在BiFeO3前驱体上形成了不同质量比(1:1,1:2,2:1)的核壳结构的BiFeO3@TiO2复合粉体,并以甲基紫为例,对其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分别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BiFeO3@TiO2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较单独的BiFeO3或TiO2均有所提升.其中质量比为1:1的BiFeO3@TiO2复合粉体(TiO2壳层厚度为50–100 nm)展现出最强的光催化氧化活性,且在可见光下有更高的光催化效率.经表征分析,该复合粉体光催化性能高的原因可能归结于BiFeO3与TiO2两者之间形成了p-n异质结界面,有效地提高了电荷载流子的传输分离效率,同时BiFeO3较窄的禁带宽度拓展了纳米TiO2的光谱吸收范围,增强其光吸收能力.光电化学Mott-Schottky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BiFeO3粉体在与TiO2复合之后,其电荷载流子传输与供体密度均有显著提升.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在甲基紫光催化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为羟基自由基与光生电子,并结合能带理论与自建电场理论对降解机理进行了阐述.进一步研究表明,甲基紫降解效果最优条件为:复合粉体的投加量为1 g/L,甲基紫初始浓度为10 mg/L,初始pH为5.另外,质量比1:1的BiFeO3@TiO2对甲基橙和刚果红染料废水也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表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向5mL水样中加入0.1g NaCl,溶解后加入50μL三氯甲烷(萃取剂)和300μL丙酮(分散剂),以4 000r·min-1的转速离心2min。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所得有机相中5种芳香胺的含量,以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芳香胺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峰面积与内标的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0 1~0.001 5mg·L-1。以实际空白水样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7%~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