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100篇
晶体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以生物可降解聚羟基丁酸酯和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PLGA)两种高分子作为壁材,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硫酸庆大霉素(GS)的载药微球。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所得微球表面呈多孔状,为球形或椭圆形,粒径在20~80μm。分析结果表明,包封率在60%以上,在体外16~20 d内药物全部释放,90 d微球体外降解50%左右。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原位聚合和混炼插层相结合技术制备了氢化丁腈橡胶/聚甲基丙烯酸镁/有机蒙脱土(HNBR/PMgMA/O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HNBR/PMgMA/O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和性能.PMgMA离子簇与未反应完全的MgMA单体形成纳米-微米共存形态结构,PMgMA对HNBR有显著的增强效果,HNBR/PMgMA/OMT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耐介质老化性能.TEM结果显示MgMA/OMT并用有助于OMT剥离分散,有机蒙脱土在硫化胶中形成以剥离和插层为主、反插层和未插层共存的微观结构;SEM显示当MgMA/OMT用量为20/10份时能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此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扯断永久变形分别为30.2 MPa,520%和30%;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热空气和耐油老化性能,耐热水性能也明显改善,在165℃的热空气、水和油中长期老化14天的老化系数分别达到0.61,0.63和0.84,其耐介质老化性能明显好于炭黑增强HNBR硫化胶及HNBR/PMgMA复合材料.良好的蒙脱土片层分散结构是提高HNBR/PMgMA/OMT纳米复合材料耐介质老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一步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以疏水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核、亲水性的聚电解质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为壳的纳米粒子分散液.将供体荧光团4-胺基-7-硝基-N-辛基苯并[1,2,5]噁二唑(NBD)以包埋的方式在聚合过程中直接引入PMMA核内部,而受体荧光团罗丹明衍生物SRHB通过吸附作用进入PEI-PMMA核壳界面,构成了含有两种不同荧光分子且可对Hg2+进行荧光比率检测的传感器.考察了含荧光分子的聚合物粒子光谱学性质,证明两种荧光分子均被引入了聚合物粒子体系.在汞离子的荧光检测试验中,加入Hg2+后,体系中的NBD荧光强度下降,而罗丹明的特征发射峰在579 nm处出现,并随着Hg2+浓度的增加,受体/供体的荧光强度比值呈现增长趋势.研究还发现,聚合物粒子基荧光探针对于Hg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且最佳使用范围是体系pH值在5~8之间,其检测Hg2+的最低浓度可达到1μmol/L.  相似文献   
104.
以对2-溴异丁酸-2′-(对磺苯基)乙酯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发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与NaOH反应转化为端基为磺酸钠的PS(PS-SO3Na).然后采用静电组装方法将PS-SO3Na与表面正离子化的SiO2胶体(SiO2-CBAFS)进行静电组装,得到表面构筑了高分子刷的SiO2胶体/粉体.采用IR、1H-NMR、TG、TEM、AFM、GPC和表面水接触角对组装体系进行结构表征、组装量和部分组装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2-溴异丁酸2′-(对磺苯基)乙酯为引发剂可以制备完全端磺酸基的PS-SO3Na,并且采用静电组装法在SiO2颗粒表面可构筑组装量高达34.4%的高分子刷,有效的提高了高分子刷的组装量;TEM观察下在SiO2胶体颗粒外围可见白色晕圈,PS-SO3Na刷的存在明显改善了SiO2胶体颗粒的分散状态;当样品润洗溶剂由THF变换为H2O时,自组装单层膜的表面水接触角下降幅度小于4°;综合TG、AFM和表面水接触的测试结果发现,用于组装的PS-SO3Na分子量介于1.5×104~3.6×104时,溶液浓度介于2.5×10-5~5×10-5mol/L时,SiO2颗粒具有较好的表面修饰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氨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氨化后粒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6.
蒙脱石-有机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冯波  章永化  龚克成 《化学通报》2002,65(7):440-444
综述了蒙脱石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包括蒙脱石对有机化合物的分配吸附现象及原理;蒙脱石与有机阳离子的离子交换反应;蒙脱石与芳香性化合物的三种吸附的相互作用形式以及这种反应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疏水改性无规共聚物水凝胶体积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疏水改性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无规共聚物水凝胶,研究了离子强度、pH、温度等条件对凝胶体积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基末端端基的疏水程度决定凝胶体积相变的速率,随着疏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烷基链的增长,凝胶的疏水性增强,凝胶的相转变pH向低pH处迁移;温度高于LCST时,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减弱,疏水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凝胶发生体积相变。  相似文献   
108.
硬弹性聚丙烯是在应变结晶和热结晶两个复合过程中形成的。利用双折射并结合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方法,研究了硬弹性聚丙烯在制备过程中晶相及非晶相分子链取向的变化,讨论了分了链的取向与硬弹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降低熔体温度或提高熔体拉伸比可以提高晶相及非晶相分子链的取向,热处理时,晶相分子链的取向程度有所提高,而非晶相分子链的取向程度有所下降。在所研究的热处理温度的范围内,硬弹性聚丙烯的弹性回复率越高,晶相分子链的取向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9.
疏水改性凝胶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化学引发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二元共聚物和HEMA/NVP/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水凝胶,研究了凝胶在不同的酸度介质中对小分子药物阿司匹林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在模拟胃肠道条件下,随着疏水性单体的加入使凝胶的药物释放速率减缓,可实现药物的控制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张晓凯  陈晓峰  王迎军  张梅梅 《化学学报》2005,63(22):2077-2081
利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材料粉末二次烧结工艺,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多孔材料,并利用体外实验(in vitro)方法和XRD,SEM及FTIR技术研究了此烧结材料的显微形貌、晶相、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800℃烧结5 min后,有少量硅磷酸钙[Ca5(PO4)2SiO4,5CPS]析出,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随着时间的增长,材料表面最初形成的无定形钙磷化合物矿化成碳酸羟基磷灰石(HCA)纳米团簇,并逐渐相互融合形成HCA覆盖层;HCA只在烧结体的玻璃相(SG相)表面生成,在5CPS微晶相表面未发现HCA,该材料在37℃恒温的SBF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