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24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刁鹏  侯群超  梅岗  张琦 《化学学报》2006,64(3):213-217
利用金基底电位变化时硫醇自组装膜的吸脱附性质, 通过改变基底电位和组装溶液, 用电化学方法在金基底上实现了传统自组装技术难以实现的硫醇分子的替换组装; 通过金基底的分区化设计, 用控制电位的组装技术在基底的不同微区内制备了不同末端官能团的硫醇及其衍生物自组装膜;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纳米粒子的区域化组装.  相似文献   
112.
郭敏  刁鹏  蔡生民 《化学通报》2006,69(12):883-891
概述了有序纳米线/棒/管阵列的性质、应用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有序纳米线/棒/管阵列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气相-液相-固相生长法、气相-固相生长法、模板法和溶剂热法,以及阵列材料在磁、场发射、激光、电化学、光电化学和催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与应用,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3.
CsxWO3纳米棒因其优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水热法合成CsxWO3纳米棒存在易形成等轴状纳米颗粒,或合成温度高,需要后续处理等问题。本文以钨酸铵((NH4)6 W7O24·6H2O)、氯化铯(CsCl)、盐酸(HCl)和油胺(C18H37N)为原料,在220 ℃水热反应24 h合成了直径和长度分别为10~20 nm和100~250 nm的Cs0.2WO3纳米棒。研究了溶剂、合成路径以及HCl对Cs0.2WO3纳米棒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Cs0.2WO3纳米棒的形成机理,测试了Cs0.2WO3纳米棒的红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过少和过量的HCl不利于合成Cs0.2WO3,改变HCl和CsCl的加入顺序,降低(NH4)6 W7O24·6H2O、CsCl和HCl间的反应速率,有助于合成Cs0.2WO3纳米棒,且Cs0.2WO3纳米棒的红外吸收性能优于等轴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14.
将环氧树脂辐射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辐射固化后的固化度分布与反应前的电子能量沉积模拟计算结果相结合, 探讨电子束在辐射固化过程中的能量传播机制. 结果表明, 辐射开始初期, 固化反应发生前, 电子能量在聚丙烯模具内环氧树脂体系中的沉积满足离子注入理论, 即电子能量沉积在距辐射表面一定距离处达到最大, 然后随辐射距离的增加沉积能量减小; 而在玻璃模具内的树脂体系中, 电子能量从辐射表面向里逐渐降低. 随体系中固化反应的发生, 最大电子浓度区域转移, 最终出现在临近最大电子沉积浓度区域辐射深度稍远的地方. 能量吸收和反应放热导致的升温不影响树脂固化度大小, 但会影响固化度分布.  相似文献   
115.
分别采用球磨和气流磨工艺制备了Sm(Co,Fe,Cu,Zr)6.9合金粉体。研究了粉体的形状和粒径对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与球磨工艺相比,气流磨制备的粉体颗粒外形更规则。在平均粒径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气流磨粉体烧结时效后的永磁合金样品取向度更高,室温剩余磁化强度Mr、最大磁能积(BH)max和500℃条件下的Mr,iHc,(BH)max均优于采用球磨粉体经相同工艺制得的样品。外形规则的气流磨粉体制得的合金样品在室温和500℃条件下的磁性能均随粉体粒径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室温下6.8μm气流磨粉体烧结时效样品的磁性能达到最优,为Mr=8092 Gs,iHc=18.3 kOe,(BH)max=123 kJ.m-3;该样品在500℃条件下的磁性能仍达到Mr=5177 Gs,iHc=9.0 kOe,(BH)max=39 kJ.m-3。  相似文献   
116.
采用HPLC-UV法对聚丙烯(PP)中抗氧剂1010和168以及成核剂NA11三种添加剂同时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现有的索氏提取器进行改进,提高了萃取效率;通过优化洗脱条件,确保了三个色谱峰的完全分离,三种添加剂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75和0.9975.建立了上述三种添加剂在PP中剩余量测试值与实际工艺添加量的关系曲线,并用这些关系曲线结合对剩余添加剂的定量分析结果确定某种PP产品中这三种添加剂的实际工艺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关系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采用本文方法确定的某种PP产品中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和成核剂NA11的工艺添加量与实际工艺添加量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46%,-3.00%和-4.27%.  相似文献   
117.
NiAl和Cr材料中H原子间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家香  于潭波 《物理学报》2009,58(2):1179-1184
通过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在B2-NiAl和Cr合金中的占位以及对键合性质的影响. H在NiAl的富Al和富Ni八面体间隙杂质形成能分别为-2.365和-2.022eV,而在四面体间隙不稳定. H在Cr的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的杂质形成能分别为-2.344和-2.605eV. H在NiAl中的最稳定位置为富Al八面体间隙,而在Cr中的最稳定位置是四面体间隙. 可以预期H在B2-NiAl/Cr体系中主要占据Cr 的四面体间隙位置. 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电荷集居数、价电荷密度以及态密度,讨论了H对B2 关键词: NiAl/Cr双相合金 H原子 第一性原理  相似文献   
118.
应力诱发NiAl单晶马氏体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莉霞  尚家香  张跃 《物理学报》2009,58(10):7307-7312
利用嵌入原子势(EAM),对NiAl单晶在外应力作用下的动态拉伸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以及原子构型分析表明外应力诱发NiAl合金发生了马氏体相变,原子结构由B2相转变为L10相.通过研究原子构型的演化过程,发现马氏体相变是通过多个{110}孪晶面的扩展和湮灭作用来完成的.同时探讨了马氏体相变的微观机理. 关键词: 马氏体相变 NiAl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119.
氧化锌中中性氮杂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一性原理计算为基础,研究了氧化锌中中性氮杂质的原子和电子结构、缺陷形成能等.根据计算结果,氮杂质为深受主,因此对氧化锌的p型导电性没有贡献.在各种中性氮杂质中,替代氧位的氮有最低的形成能和最浅的受主能级,在富氧条件下替代锌位的氮的形成能次之.氮间隙在四面体位置不稳定,会自动弛豫到kick-out结构.尽管氮可能会占据八面体间隙位置,但由于形成能过高因此其浓度会较低.同时还讨论了各种掺杂情形下的电荷密度分布,得到了自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化学刻蚀和阳极氧化在AA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表面。当化学刻蚀时间超过3 min时,表面在很宽pH值范围内显示出水静态接触角大于150°。SEM和AFM照片表明化学刻蚀时间决定了试样表面形貌和粗糙度。FTIR用来研究氟硅烷(G502)与AA2024表面的结合。结果说明FAS(氟硅烷)分子与铝合金表面的三氧化二铝发生反应,并在阳极氧化膜层表面展示出优异的结合性能。超疏水表面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进行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EIS)测试。电化学测试结果和等效电路模型显示出超疏水表面显著改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