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24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振琦  许越 《大学化学》2003,18(1):46-48
讨论电极电势ψ与电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并对电化学中经常遇到的概念、公式进行论述.针对ψ、η、 0、 t0、k、kt0、ψe、β等容易混淆的符号及含义,通过详尽推导,加以澄清,强调了电化学与动力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崔铮  相艳  张涛 《化学进展》2007,19(4):583-589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环保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作为一种碱性高分子膜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聚电解质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池用膜的研究现状,其改性工艺主要包括共混、化学改性、质子酸掺杂、无机盐掺杂等方法,比较了各种工艺处理后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能差异,并就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离子传导机理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性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喷气燃料中悬浮物有机成分的分离和定性分析。先通过孔径0.02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分离出喷气燃料中的悬浮物,依次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提取悬浮物中的有机成分,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悬浮物的正己烷相溶液和二氯甲烷相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共检测出了2,6-二叔丁基对甲酚、1,2-二氧芑-3-乙酸,6-十六烷基-3,6-二氢-6-甲氧基-甲基酯、5-甲基-5H-苯并[23-c]咔唑等47种成分,为研究悬浮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液相合成方形PbS纳米晶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一种简单、温和的液相合成方法制备了PbS纳米晶,利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PbS纳米晶的形貌与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bS纳米晶的光学吸收和光致发光特性,并比较分析了包覆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回流时间对产物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P分子链中的O原子与纳米晶表面吸附的游离态Pb原子形成Pb-O配位键,使产物的激子吸收大为减弱,同时引起了表面浅束缚态能量的升高,最终导致了荧光淬灭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种在固体基底上制备高度取向氧化锌纳米棒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敏  刁鹏  蔡生民 《化学学报》2003,61(8):1165-1168
采用廉价、低温的方法,在修饰过ZnO纳米粒子膜的ITO基底上成功制备出具有 高长径比、高度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拉曼光谱对制备出的Zn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 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棒是单晶,属于六方晶系,与基底直,上仍 沿(001)晶面择优生长的特征,并且ZnO纳米棒基本上无氧空位的存在,统计结果显 示,水热反应2h后90%以上的ZnO纳米棒直径为120~190nm,长度为4μm  相似文献   
6.
讨论电极电势 φ与电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并对电化学中经常遇到的概念、公式进行论述。针对 φ、η、j0 、j0t、k0 、k0t、φe、β等容易混淆的符号及含义 ,通过详尽推导 ,加以澄清 ,强调了电化学与动力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从聚丙烯流动曲线估算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的控制降解技术由于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国内外都在进行研究.其中分子量分布是一个重要数据,它对于聚丙烯的注塑、纺丝、薄膜等加工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分子量分布一般用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D=Mw/Mn来表征,称为分子量分布指数.它可以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应用于天线跟踪稳定平台的捷联惯导转动基座初始对准方法。首先对卫星天线跟踪稳定平台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在不改变系统现有硬件结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天线跟踪稳定平台的结构特点进行转动基座初始对准的结论;建立完整的捷联惯导旋转基座初始对准数学模型,并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分析捷联惯导转动基座初始对准的可观测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初始对准中系统可观测矩阵的最小奇异值比静基座初始对准可观测矩阵最小奇异值大一个多数量级,能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的可观测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姿态角尤其是航向角的对准精度,为提高通信卫星天线跟踪稳定平台的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曲家乐  肖杰文  陈和田  刘晓鹏  王天帅  张千帆 《催化学报》2021,42(2):288-296,后插21-后插31
氨作为一种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用以合成其他有机物的重要成分,在化学化工及含氮化合物的生产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工业生产氨气采用Haber-Bosch工艺,将空气中丰富的氮气转化为氨气,但该工艺需要较高的压强和温度来促进氮气分解,因此会消耗大量能源.近年来,电催化反应发展迅速.在电催化工艺中,通过控制操作电位及电解质便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这种策略,各种针对能源环境的催化研究应运而生,如二氧化碳还原、水分解反应等.其中,对于氮还原的催化研究尤其是电催化设计领域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在电催化剂中,异构掺杂及原子尺度的调控可以极大地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单原子催化(SAC)因其在催化活性和催化选择性上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MXene是一种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氮化物,其优异的化学性能和稳定的表面构型可以对单原子起到良好的锚定与支撑作用,是一种更具潜力的单原子催化基体.本文基于上述思想,利用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等模拟软件,设计并研究了以MXene为基体的28种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体系,计算并分析了各SAC@MXene体系对氮还原反应的催化效果,从限制电势、催化路径、反应机制等方面探索了其催化性能.并对体系进行了态密度、晶体轨道哈密顿量、差分电荷密度等电子结构分析,找到了适用于MXene体系的单原子催化设计原则.通过对限制电势的计算表明,Ni@MXene和Co@MXene体系具有很低的限制电势(-0.13和-0.17 V),说明这些体系在较低的启动电压下即可发生氮还原反应.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适用于SAC@MXene氮催化体系的酶促-远端反应机制.电子结构分析得到SAC原子与MXene基体的Ti原子在催化过程中存在一种协同作用.态密度及晶体轨道哈密顿量也显示出SAC原子与MXene基体Ti之间的一种轨道对称性匹配关系,揭示了这种协同作用对催化反应的积极作用.计算的氢析出反应(HER)结果也显示,在相同化学环境下,SAC@MXene体系氮还原反应相对于氢析出反应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二元、三元钨基氧化物的红外吸收性能具有尺寸和形貌依赖性,但还没有普适性的物理学机理及计算方法。本工作基于Mie散射理论,推导了一维材料的长度与光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推导计算和实验验证,探究了纳米钨基氧化物的红外吸收性能与颗粒长度的关联性。首先,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推演和计算,揭示了增加纳米Cs_(0.2)WO_3和W_(18)O_(49)材料长度可适度提高其近红外吸收性能的规律。其次,测试了合成的不同长度Cs_(0.2)WO_3纳米棒和W_(18)O_(49)纳米线的红外吸收性能,结果与理论计算及模拟相吻合。其中在2 500~20 000 nm波长范围内Cs_(0.2)WO_3纳米棒和W_(18)O_(49)纳米线随长度的变化趋势不同,Cs_(0.2)WO_3纳米棒的红外吸收性能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W_(18)O_(49)纳米线的红外吸收性能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弱。Cs_(0.2)WO_3纳米棒和W_(18)0O_9纳米线的光热效应均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达18.5%和12.7%,再次验证了长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