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化学   2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制备了一个氢键桥联的双核Co(Ⅱ)双螺旋化合物[(L)CoCl]2·2H2O(L=6-甲基吡啶-2-甲醇),并研究了它的介电和磁性质。磁性测试、HF-EPR谱分析和介电性质均表明,该分子内氢键在磁交换相互作用和介电性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头计算对这一结论给予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2.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通过调控SiO2层厚度,可以改变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当SiO2层厚度增加到42 nm 时,仍能观察到明显的LRET现象.这一距离远超过通常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有效范围,表明由长发光寿命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形成的给体一受体对可在更大的距离上实现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03.
用固相反应合成了乌青铜型钛酸盐陶瓷BaNd2Ti4O12, 并用电化学阻抗和微波介质谐振测试表征了不同热处理和钽掺杂对电导和微波介电损耗的影响. 电导率随退火气氛(空气, 氧气和氮气)的变化与缺陷反应平衡2OO×↔2VO··+O2↑+2e'和TiTi×+e'↔Ti'Ti随氧分压的变化一致, 表明BaNd2Ti4O12具有n型导电性质. 在空气和氧气中退火有利于减少包括VO×, Ti'Ti和弱束缚电子在内的本征缺陷因而降低电导. 而在低氧分压的氮气中进行退火处理, 增加了缺陷的浓度, 同时提高了电导率. 在空气/氧气/氮气中的退火处理对微波介电损耗没有明显的影响, 表明本征缺陷对微波介电损耗的影响可以忽略. 空气退火处理样品的电导率和微波介电损耗低于空气淬火处理的样品; 其中电导的变化与缺陷反应平衡相关, 但空气退火降低微波介电损耗可能与退火消除晶格热应力有关. 五价钽的掺杂降低了电导但增大了微波介电损耗. 本研究表明空气退火处理能有效地改善BaNd2Ti4O12陶瓷的品质因子Q×f, 其值提高了约12%.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制备了一种以羧基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Ir(Ⅲ)-Eu(Ⅲ)双金属配合物,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光物理性质表征.该配合物具有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46%),而且Ir(Ⅲ)配合物作为天线分子对Eu(Ⅲ)离子具有很高的敏化效率(93%).TD-DFT计算研究表明,羧基联吡啶在传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Ir(Ⅲ)配合物长波长的3MLCT吸收,可以把激发波长扩展到500nm的可见光范围.  相似文献   
105.
新型蓝色磷光嘧啶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合成了以2-(2,4-二氟苯基)嘧啶(DFPPM)为主配体的两种新型二嗪铱配合物 (Ph:苯基)和,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光致发光光谱结果显示:配合物 的发射峰波长为472 nm和489 nm;而配合物 的发射峰波长为447 nm和472 nm,1931CIE色度坐标为(0.14,0.15),是一种深蓝色磷光材料。以 为客体材料、PVK为主体材料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相比有较大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氟化钠与氯化钡反应制备了满足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要求的氟化钡颗粒. 该方法虽然可以避免产生干扰红外光谱分析的碳酸钡杂质, 但氟化钡的产率偏低.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证实, 氟化钠与氯化钡反应同时会生成氟氯化钡, 在沉淀洗涤过程中, 氟氯化钡的溶解会造成钡离子的流失和氟化钡产率的下降. 本文采用氟化钠溶液洗涤沉淀制备氟化钡, 可使氟氯化钡转化为氟化钡, 使氟化钡产率得到明显提高.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氟化钡颗粒的粒径约为100 nm. 利用沉降挥发法制备了以氟化钡颗粒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板, 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薄层色谱板可成功分离罗丹明B和孔雀石绿, 分离所得样品可被红外光谱检测且不受固定相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7.
钱康  王炳武  王哲明  苏刚  高松 《化学学报》2013,71(7):1022-1028
合成了两例具有局域D4d对称性的单核钆配合物: Gd(THD)3L (THD=2,2,6,6-四甲基庚烷-3,5-二酮, L=Phen (1,10-菲罗琳, 1), Bpy (2,2'-联吡啶, 2). 磁性研究表明其在低温下具有较大的磁热效应, 在2.5 K时, 0到5 T外磁场下的磁熵变(-ΔSm)分别高达17.0和18.4 J·kg-1·K-1. 研究发现, 化合物1, 2还同时具有明显的场依赖磁弛豫性质. 通过分析弛豫时间随外加磁场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发现其低场下的弛豫行为可以用共振声子俘获机制来解释, 高场下的弛豫行为则可能来源于直接过程.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发现钇盐/线型聚醚基聚氨酯系列反应液的粘度随着稀土盐含量的增多呈规律性上升,认为这与稀土离子同聚氨酯体系中的极性基团产生相互作用有关,由此造成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链排列曲向等结构形态的变化。红外光谱测定证明稀土离子与聚氨酯中的部分羰基配合,产生了新的酰胺结构,其特征吸收谱带位于1650cm^-1;对该体系的流变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稀土与聚氨酯间的相互作用的存在。流变学与分子光谱学相结合为高分子溶液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9.
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benzoicacid)3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效率与铽配合物的掺杂浓度有关 ,随着Tb配合物的掺杂浓度的增加 ,Tb的特征发光在掺杂体系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而PVK的发光相对明显减弱 ,当Tb(m benzoicacid) 3 :PVK的质量比高于 2 0 %时 ,整个体系的发光变为以Tb的发光为主 ,而PVK的发光基本猝灭了。以PVK :Tb(m benzoicacid) 3 掺杂体系为发光层 ,八羟基喹啉铝 (Alq)为电子传输层 ,制备了双层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的结构为ITO/PVK :Tb(m benzoicacid) 3 /Alq/LiF/Al,该器件的电致发光为三价铽离子的特征发光 ,在 2 1V的电压下 ,亮度可达 311nt。  相似文献   
110.
SIMCA法在中红外癌症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体肿瘤的中红外光谱法早期检测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研究了中红外FTIR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方法 (模式识别技术 )相结合对人体恶性肿瘤进行检测的方法 ,并讨论了如何通过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波长范围的选择来提高模式识别技术 (SIMCA法 )分类判别效果。研究了 6 3个胃癌病人的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光谱 ,选择有代表性的 4 0个样品作为训练集 ,剩余的 2 3个样品作为预测集 ,该方法的准确率为 91%。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对良、恶性组织进行鉴别诊断 ,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肿瘤快速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