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52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采用水热法以聚乙烯亚胺为原料一步制备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透射电镜显示,所制备的碳点荧光性能优异、分散性好、且无团聚现象。在0.1mol/L PBS溶液中,荧光碳点的荧光强度随着Cu(Ⅱ)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该方法对Cu(Ⅱ)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50μmol/L,检出限为10μmol/L。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碳点对细胞活性影响均较小,其细胞毒性低。以上结果说明该碳点能成功检测Cu(Ⅱ)且细胞毒性低,在生物传感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实现纸浆材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在3台不同型号光谱仪上共享为目标,提出SWCSS-UVE及SWCSS-CARS联用算法。即分别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和无信息变量剔除(UVE)算法,减少SWCSS方法中入选的无信息或信息少波长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模型转移精度,并与单独的SWCSS和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PDS)以及斜率截距(S/B)算法校正后的传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SWCSS-UVE方法最终可从稳定一致光谱信号中进一步优选出91个波长建立模型,该模型能同时应用于2台从机所测量光谱的分析,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从模型转移前的2.0114和9.4518下降到了1.5919与1.6818,优于SWCSS, SWCSS-CARS和PDS以及S/B算法的结果。这表明SWCSS-UVE算法可以有效剔除SWCSS方法中包含的无效波长,简化模型传递过程,提高模型传递效率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13CNMR数据证实了在低磺化剂用量下脲醛树脂的磺化改性仍可发生,并对磺化脲醛(SUF)树脂制备过程中的羟甲基化、缩合、磺化及缩聚等各步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明确了SUF树脂的^13CNMR谱图中各峰位所对应的结构单元,认为3个未知峰的出现与磺化改性得到的一些新结构单元有关,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推测.通过对比不同磺化和缩聚反应程度下得到的SUF产物的^13CNMR数据,对磺化和缩聚反应后某些结构的出现和消失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二氢丁香酚(DH)为原料,利用丙烯酰氯(AC)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DH-AC)。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的结构以及聚合活性。FTIR结果表明二氢丁香酚经过丙烯酰氯改性后,3 495 cm-1为酚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完全消失,在1 762 cm-1处有新的酯基峰生成,同时在1 631和981 cm-1出现CC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丙烯酸酯官能团已成功接枝到二氢丁香酚上。1H-NMR分析结果显示DH-AC在δ=5.6的酚羟基质子峰完全消失,同时在δ=6.0,6.4和6.7出现了三个不同的质子峰,这主要是由于乙烯基CHCH2结构的引入,该结果进一步证明目标产物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结构的正确性。GC-MS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的纯度为98.63%。GPC结果显示DH-AC在偶氮二异丁氰(AIBN)作为引发剂的存在下,DH-AC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为:Mw(37400),Mn(23400),Mw/Mn=1.60,表明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单体具有高的聚合活性。丙烯酸二氢丁香酚酯(DH-AC)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为开发新型木质素基高分子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提供了一种利用体积排阻色谱-光散射(SEC-LS)联用技术来解决二元复杂共混体系组成的定量分析问题.基于体积排除色谱的绝对定量化原则,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共混物的光散射响应因子与组成呈线性关系.通过分析六组复杂共混体系的光散射响应因子与组成的关系,验证了该线性关系确实存在.进而利用该线性关系计算了共混体系的组成.在某些共混体系中,通过光散射响应因子得出的组成比利用示差法得出的组成更加接近原料组成.通过分析这两种方法产生误差的来源,阐述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 SO2 - 4/ Sn O2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 FT-IR、TG-DSC和 XRD技术研究了 SO2 - 4/ Sn O2 的结构 ,其测试结果表明 :SO2 - 4/ Sn O2 的结构与其催化活性存在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脱氢枞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饶小平  宋湛谦  高宏 《化学通报》2006,69(3):168-172
脱氢枞胺及其衍生物在手性拆分、金属离子浮选、表面活性、杀菌、医药、染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本文对脱氢枞胺的制备、脱氢枞胺成盐衍生物以及脱氢枞胺成键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脱氢枞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以聚乙烯亚胺为原料一步制备氮掺杂荧光碳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透射电镜显示,所制备的碳点荧光性能优异、分散性好、且无团聚现象。Cu(Ⅱ)对所得的碳点表现出选择性荧光猝灭效果,这种现象可用于Cu(Ⅱ)检测。在0.1 mol/L PBS溶液中,荧光碳点的荧光强度随着Cu(Ⅱ)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该方法对Cu(Ⅱ)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50 μmol/L,检出限为10 μmol/L。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碳点对细胞活性影响均较小,其细胞毒性低。以上结果说明该碳点能成功检测Cu(Ⅱ)且细胞毒性低,在生物传感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基于加权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能够获得反映活性炭孔隙结构特点的孔径分布(PSD)。用吸附等温线拟合的平均偏差评价数值方法的计算精度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同时考察理论和实验因素的理论误差项。我们还比较了3种吸附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确定采用B样条函数作为PSD先验函数的P1法解析活性炭吸附CO_2气体的等温线时,不仅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平均偏差最小,也能满足理论误差的要求,这说明该法能更加有效表征活性炭样品的PSD。  相似文献   
20.
松节油经阳离子聚合反应可生成聚萜烯。其中分子量较大 ,软化点在 80℃以上部分称为萜烯树脂 ,广泛用作热熔胶、压敏胶的增粘剂。而分子量较小 ,常温下为液体的部分称萜烯低聚物 ,由于其软化点低 ,一般不适合作增粘剂使用。迄今为止 ,萜烯低聚物作为一种工业副产品 ,国内外尚未见有效的利用。目前 ,我国萜烯树脂年生产能力近 2 0 0 0 0吨 ,其中每年副产萜烯低聚物 30 0 0多吨 ,均用作燃料使用。如能将这部分产品进行化学改性 ,制备出适合于工业用途的精细化学品 ,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萜烯低聚物的成分比较复杂 ,主要是三萜和二萜聚合物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