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控制实验合成条件,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溶液生长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ZnO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测试手段对ZnO纳米结构的微观形态及晶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ZnO纳米结构形貌虽不同,但均具有Z nO六方纤锌矿晶相结构。ZnO纳米棒和花状ZnO纳米结构为单晶,生长方向均沿(0001)方向。ZnO纳米球则为多晶。  相似文献   
2.
依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建立了将PVP保护的金、银、铂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到油相的简单而有效的相转移技术.方法是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先于水溶液中制备粒度均匀的金属纳米粒子,然后向电化学合成后的金属纳米水溶胶中加入适量正丁醇,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即可使金属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纳米粒子的相转移效率很高,而且相转移后粒子在油相中分散很好,没有团聚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在油水混合体系电化学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的实验方法,为收集纳米粒子和制备纳米粒子薄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电气线路火灾中铜导线的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显微组织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二者之间微结构开头上的差异来分析鉴定火灾的起因,为公安消防部门侦破火灾案件提供了有利的科学证据,可使案件侦破率及破案速度大大提高。因而,将此项工作加以推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金相显微镜比较,用电镜进行观察分析具有放大倍数连续调节范围大,景深大,分辨率高,同时具有图象更清晰,立体感更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晓凯  陈晓峰  王迎军  张梅梅 《化学学报》2005,63(22):2077-2081
利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材料粉末二次烧结工艺,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多孔材料,并利用体外实验(in vitro)方法和XRD,SEM及FTIR技术研究了此烧结材料的显微形貌、晶相、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800℃烧结5 min后,有少量硅磷酸钙[Ca5(PO4)2SiO4,5CPS]析出,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随着时间的增长,材料表面最初形成的无定形钙磷化合物矿化成碳酸羟基磷灰石(HCA)纳米团簇,并逐渐相互融合形成HCA覆盖层;HCA只在烧结体的玻璃相(SG相)表面生成,在5CPS微晶相表面未发现HCA,该材料在37℃恒温的SBF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5.
张晓凯  陈晓峰  王迎军  张梅梅 《化学学报》2005,63(22):2077-2081
利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材料粉末二次烧结工艺,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多孔材料,并利用体外实验(in vitro)方法和XRD,SEM及FTIR技术研究了此烧结材料的显微形貌、晶相、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800℃烧结5 min后,有少量硅磷酸钙[Ca5(PO4)2SiO4,5CPS]析出,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随着时间的增长,材料表面最初形成的无定形钙磷化合物矿化成碳酸羟基磷灰石(HCA)纳米团簇,并逐渐相互融合形成HCA覆盖层;HCA只在烧结体的玻璃相(SG相)表面生成,在5CPS微晶相表面未发现HCA,该材料在37℃恒温的SBF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金纳米团簇的稳定剂和形状控制剂,应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尺寸可控的金纳米晶体.借助PVP聚合物的动态伸缩和卷曲特性将电化学还原得到的金纳米粒子前驱体组装成线状和环状的纳米粒子聚集体,再由不稳定前驱体粒子的定向聚集制备厚度为几十纳米的金纳米棱柱.并用分步电化学还原法合成核壳结构的金银纳米复合粒子.本文为制备不同形状和结构的贵金属纳米结构材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电化学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