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22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利用氧化石墨烯(GO)的模板作用,通过喷雾热解法制备了Cu2O/rGO,再通过空气氧化处理工艺对铜的价态进行调控,最后得到CuxO/rGO复合材料。使用SEM、XRD、TEM、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Cu2O/rGO具备良好的褶皱结构,在空气氛围中氧化处理后Cu+向Cu2+发生转变且褶皱形貌得到保留,并有CuxO颗粒负载在褶皱rGO表面。Cu-0.3-600-300-3的过电位由Cu-0.3-600的581 mV降低至442 mV,Tafel斜率为48.8 mV/dec,此时XPS结果为Cu+/Cu2+=0.41。这是因为rGO和Cu+与Cu2+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杨宁文  何星  唐寅 《化学通报》2023,86(10):1226-1233
水凝胶是最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它们在化学和结构上的多样性使其能够在广泛的场景中使用,目前 水凝胶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用于药物输送、癌症治疗和伤口愈合等。聚合物网络是水凝胶的核心组成部分,赋予水凝胶最独特的功能和性质。在分子层面上可以控制水凝胶的连接方式和聚合物的网络结构。因此,在材料研发的初期,了解聚合物网络的连接方式、结构、功能和特性,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对于制备特定功能的水凝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水凝胶的凝胶机理和影响凝胶的因素,在分子层面上可以控制聚合物网络的形成,从而制备临床上需要的水凝胶。最后介绍了水凝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展望了水凝胶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荧光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而被广泛用于传感、生物成像、离子检测等领域。微流控是一种能在微尺度上精确控制和操控流体的技术,近年来在有机合成、荧光材料制备、细胞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为切入点,综述了微流控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根据反应器特征结构阐述了芯片微反应器、管式微反应器和离心式微反应器的特点及原理;进一步地,归纳整理了不同类型荧光纳米材料制备过程的典型例子,包括半导体纳米颗粒、碳点、钙钛矿纳米颗粒、稀土纳米材料、金属及氧化物复合纳米颗粒;最后,立足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的挑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阳极氧化TiO2纳米管阵列(titanium oxide nanotube array,TNAs)的形成机制,在光催化、传感器、生物医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如电压、温度、时间、pH值、氟离子和添加剂等)对TNAs阵列形态结构的影响。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卤素水系可充电电池的优势以及所面临的困难,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卤素水系电池电解液和相关电极材料的一些研究进展,结合卤素水系电池面临的挑战,将研究策略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提高电解质中盐浓度、电极材料的“化学吸附”、引入络合剂固定卤素的氧化产物以及通过卤素转换形稳定的卤间化合物等有效解决方案,其中对卤素水系电池电解质、电极材料以及主要的电化学性能总结,为促进高性能卤素水系电池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作用。最后展望了卤素水系电池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基于分子组装产生圆偏振发光(CPL)的有机手性材料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然而, 目前有机材料体系的CPL信号整体仍然较弱, 且缺乏精准的调控手段. 为此, 本工作以具有光活性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性质的多硫苯基化合物(M-1)为荧光染料, 以手性氨基酸L/D-赖氨酸盐酸盐(L/D-Lys)为手性模板, 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 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H2O的混合溶剂中形成超分子L/D-Lys@M-1共组装体. 共组装体在不良溶剂水的溶剂作用下诱导产生CPL, 且在紫外光激发下具有自聚集效应, 产生持续增强的荧光发射和圆二色(CD)信号. 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动态光散射(DLS)对组装体在光激发下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 利用CD光谱以及CPL光谱等对基态和激发态手性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溶剂诱导和光激发下实现了L/D-Lys@M-1组装体的手性传递和放大, 且不对称因子(|glum|)达到了0.3×10-2. 该研究策略为非手性的荧光分子构建CPL体系及动态调控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8.
贾海瑞  邱早早 《有机化学》2023,(3):1045-1068
十二顶点碳硼烷是一类含有碳、氢及硼原子的簇合物,具有特殊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医药、材料、能源、配位化学及金属有机化学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硼烷直接硼-氢键活化发展迅速,为硼顶点选择性官能团化提供了一系列新的高效路径.总结了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硼-氢键活化策略来实现邻碳硼烷硼-硼、硼-氮、硼-氧、硼-硫及硼-卤键构建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部分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就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杨洁  凌琳  李玉学  吕龙 《化学学报》2023,(4):328-337
深入理解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对于优化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d,p)),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研究.首先,高氯酸铵通过质子转移,生成HClO4和NH3,从吸附态进入气相.进而高氯酸的Cl—OH键均裂,生成羟基自由基·OH和三氧化氯自由基·ClO3,它们优先和NH3反应,生成·NH2.·NH2和HClO4反应生成·ClO4自由基,进而和NH3反应生成H2NO,再被自由基物种拔H生成NO. NO和·OH反应生成NO2,和·NH2及·OH反应生成N2O.这些产物与诸多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ZnSe半导体材料是制备光电器件和光催化反应催化剂的重要原材料。其单体材料具有强光下易变质、电子-空穴复合等现象。通过元素掺杂制备ZnSe复合材料,并与单体材料对比研究了元素掺杂所提升的ZnSe的光学及结构性能。首先采用水热法实验室制备纯ZnSe和Mn∶Zn加入比分别为5%、 10%、 15%和20%的ZnSe复合材料,对比材料形貌、结构,光吸收和催化性能,结果显示掺杂比为10%的样品结晶度最高,杂质成型量最少,催化性能最佳。采用Mao-Bell型金刚石压腔结合原位拉曼光谱探究纯ZnSe和掺杂比为10%的样品的高压结构相变行为,以探究元素掺杂对样品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显示,加入Mn元素后制得的ZnSe样品形貌为球状,与纯样大致相同,球状颗粒表面有小颗粒负载,且随着Mn加入量的增加,表面负载的物质增多;(2)X射线衍射(XRD)图谱表明,ZnSe样品结构为立方闪锌矿结构,随着Mn加入量的增加,样品MnSe特征峰增强,杂质MnO2成型越完全。掺杂比为10%的样品ZnSe结晶度高,杂质成型量少;(3)固体紫外漫反射(UV-Vis)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