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3篇
  免费   2080篇
  国内免费   1940篇
化学   13434篇
晶体学   197篇
力学   759篇
综合类   170篇
数学   2220篇
物理学   5543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1143篇
  2012年   1361篇
  2011年   1477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1236篇
  2007年   1137篇
  2006年   1026篇
  2005年   925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803篇
  2002年   887篇
  2001年   776篇
  2000年   546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4篇
  1977年   37篇
  1976年   37篇
  1975年   35篇
  1974年   48篇
  1973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Zn(BTZ)2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Cl3为脱水剂,将邻氨基硫酚与水杨酸脱水环化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并进一步将所得产物与乙酸锌反应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材料。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ITO/PVK:TPD/Zn(BTZ)2/Al近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其色坐标位于白场之内(x=0.242,y=0.359),在驱动电压为16V时,亮度达3200cdm2,对应的量子效率为0.32%。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24,y=0.343),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且量子效率达0.47%。最后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2.
稀土固体是重要的激光和光电子材料。目前 ,由于以宽带信号和太赫兹比特数据传输率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稀土固体材料的相干瞬态动力学过程成为宽带与高速信息光子学的基本物理问题之一。研究了室温下稀土粉末样品Eu3+ ∶Y2 O3自由感应衰减的相干瞬态光谱 ,这有助于理解有效的光吸收动力学、激发态弛豫、相干能量传递和超短光脉冲在稀土固体中的传播。用一对紫外飞秒相干光脉冲作用于稀土粉末样品Eu3+ ∶Y2 O3,然后监测物质激发态的布居数随两个激发脉冲之间的延时的变化 ,测量到其自由感应衰减量子拍 (FID) ,从拍频周期分析确定了其能级精细结构 ,能级的退相时间长达皮秒量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对稀土离子的量子干涉的研究 ,表明其在受激受控光放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A New Triterpene from the Orchid Pholidota yunnanen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ew triterpene, 25-methylenecyclopholidonyl p-hydroxy-trans-cinnamate, was isolated from a orchid Pholidota yunnanensis. The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1H, ^13C-NMR assignments were achieved by spectral and chem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54.
Gr-凝聚环的分次FP-内射维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巨涛  程福长 《数学研究》1998,31(3):339-344
引进了分次FP-内射维数,对Gr-凝聚环的分次FP-内射维数作了刻划,将Stentrom等人的若干工作推广到分次环上.  相似文献   
55.
一种可实时化的多光谱图像融合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光谱摄影和光电成像技术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实时化的多光谱图像融合系统。与多光谱摄影相比,不仅可实现多光谱实时化摄像,而且光谱响应进一步向近红外延伸,并引入图像处理技术。实验表明:这种技术对于增加系统的识别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进一步构成不同用途的新型多光谱图像融合系统。  相似文献   
56.
研制出了用于计算氚投料量在FEB聚变堆各个子系统中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模拟程序包SWITRIM。通过近5年的使用,表明其运行良好、计算结果可靠。用SWITRIM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变堆起动过程中的“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新现象。简单介绍了SWITRIM程序包的组成和用户使用说明以及最新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57.
Influences of oxygen exposure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Ge(1 1 1) ultrathin fil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magneto-optic Kerr effect technique. As the oxygen exposure increases on Co/Ge(1 1 1) films,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could be modified. As an example for 15 ML Co/Ge(1 1 1) films, the coercivity increases from 730 to 920 Oe and the remanence Kerr intensity is reduced for 500 Langmuir (L) of oxygen exposure. Corresponding compositions analyzed 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oxygen on the surface layer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oxygen exposure time. Oxygen distributes on the topmost layers of the film. The adsorbed oxygen influences 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 of Co and results in the changes of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Besides, the appearance of O/Co/Ge interface could modify the stress anisotropy, and as a result the coercivity of ultrathin Co/Ge(1 1 1) film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58.
59.
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色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国斌  王智  娄淑琴  简水生 《物理学报》2004,53(6):1862-1867
应用超格子模型分析了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色散特性,讨论了Bragg光纤的色散的比例性质以及光纤的芯径、包层周期、填充率与波导色散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举例实现了Bragg光纤在1.55μm附近的宽带色散平坦. 关键词: Bragg光纤 模式 色散 波导色散  相似文献   
60.
The new phenylpropanoid diglycoside ligusinenoside A ( 1 ), and the two new 8,4′‐oxyneolignan(‘8‐O‐4′‐neolignan’) diglycosides ligusinenosides B ( 2 ) and C ( 3 ), together with nine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s of Ligusticum sinensis Oliv. The structures of 1 – 3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