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3篇
  免费   2972篇
  国内免费   6272篇
化学   11952篇
晶体学   854篇
力学   1226篇
综合类   576篇
数学   2342篇
物理学   870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828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902篇
  2014年   1081篇
  2013年   1350篇
  2012年   1272篇
  2011年   1501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620篇
  2008年   1757篇
  2007年   1510篇
  2006年   1546篇
  2005年   1301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700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748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1年   4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芮雪  陈志立  赵帅  刘雪芹  陈新 《合成化学》2020,28(8):713-717
以7-甲氧基-1-萘满酮为原料,经Wittig反应、去甲基化、烯醇互变和Jones氧化反应等制得关键中间体7-甲氧基-1,2,3,4-四氢化萘-1-羧酸(4); 4-异丙基苯胺和4-(二甲基胺基)苯甲醛经过还原胺化反应得(E)-4-{[(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N,N-二甲基苯胺(6); 4转化为相应的酰氯后与6反应合成N-[4-(二甲基氨基)苄基]-N-(4-异丙基苯基)-7-甲氧基-1,2,3,4-四氢化萘-1-甲酰胺(W-54011),总收率2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992.
以稀土金属铽离子为发光中心离子,鸟苷酸(GMP)为配体制备得到了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稀土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加入小牛胸腺DNA溶液进一步增强荧光强度,形成“turn-on”荧光类型的稀土配合物,利用汞离子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以及与配体GMP的相互作用使荧光猝灭,形成“turn-on-off”类型稀土荧光探针,实现了汞离子的检测。Hg2+质量浓度在50~1 200 μg·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变化程度呈线性关系(I0-I)/I0=0.000 2C+0010 7,相关系数(r2)为0.991 5,检出限为1.5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对河水中Hg2+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98.1%~99.8%,RSD为0.28%~1.9%。  相似文献   
993.
A series of silver-doped cerium zirconium oxide(Ag-CexZr) samples was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ic oxide(NO) with hydrogen and propene(H2/C3H6-SCR) under excess oxygen condi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test proved that Ag-Ce0.4Zr exhibited the best C3H6-SCR activity. Hydrogen(H2) significantly enhanced NO conversion and widened the temperature window. Multi-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ascertain the properties of fabricated catalyst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H2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In situ FTI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various types of nitrates and chelating nitrite were generated on Ag-CexZr after introduction of NO. Besides, adding H2 coul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bidentate nitrate and chelated bidentate nitrate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for Ag-Ce0.4Zr catalyst. Transient reaction between pre-adsorbing NO and C3H6/C3H6+H2 illuminated that the most active intermediate was chelating nitrite,which was promoted significantly by H2 participation. Furthermore, adding H2 improved the formation of organo-nitro(R-NO2), which was the key intermediate in C3H6-SCR.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ver Ag-CexZr catalysts was proposed at 200℃ as follows:nitric oxide(NO)+propene(C3H6)+hydrogen(H2)+oxygen(O2)→chelating nitrite(NO2-)+acrylate-type species(CxHyOz)→organo-nitro(R-NO2)→isocyanate(-NCO)+cyanide(-CN)→nitrogen(N2).  相似文献   
994.
An in situ strategy was introduced for synthesizing carbon modifie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 by using urea/4-aminobenzoic acid(PABA) co-crystal(PABA@Urea) as precursor materials. Via co-calcination of the PABA co-former and the urea in PABA@Urea co-crystals, C guest species were generated and compounded into g-C3N4 matrix in situ by replacing the lattice N of the carbon nitride and forming carbon dots onto its layer surface. The carbon modification dramatically enhanced visible-light harvesting and charge carrier separation. Therefor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ylene blue(MB) pollution in water over the carbon modified g-C3N4(C/g-C3N4) was notably improved. Up to 99% of methylene blue(MB) was eliminated within 60 min by the optimal sample prepared from the PABA@Urea co-crystal with a PABA content of 0.1%(mass ratio), faster than the degradation rate over bare g-C3N4.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a new way to boost up the photocatalysis performance of g-C3N4, which holds great potential concerning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from water.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AMI患者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85)。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IU-Elite及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DMS-3004A进行标准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d)、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TO、QTd、QTcd、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SDNN、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S、SDNN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O高于存活组,QTd、QTcd、LVEF、LVEDD均低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患者心率震荡(HRT)明显减弱甚至消失,HRV、LVEF明显降低,LVEDD、QTd明显增大,QT间期明显延长。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AMI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李扬  赵锋  刘先斌 《力学进展》2022,52(1):79-116
本文介绍了大偏差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非高斯随机动力系统的离出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依据不同的非高斯噪声类型,本文分别评述了随机混合系统、指数轻跳跃过程和α稳定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动力系统的离出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近期研究进展.针对随机混合系统,本文介绍了利用随机微分方程对其进行近似的拟稳态扩散近似方法,计算拟势和最优离出路径的WKB近似方法与细致平衡条件的研究,以及求解随机混合系统的简化版本(即生灭过程)的离出问题的研究进展.对于指数轻跳跃过程驱动的随机动力系统,本文介绍了其大偏差原理和中度偏差原理的泛函极值问题的建立,拟势概念的定义和平均离出时间的估计.针对具有α稳定Lévy噪声的随机动力系统,本文介绍了计算平均首次离出时间和离出概率的理论和数值方法,计算最优离出路径的Onsager-Machlup理论、机器学习方法、最大似然法和数据驱动方法.最后,给出了非高斯随机动力系统的离出现象相关的一些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冲击铲刮效应不仅增加滑坡的体积与规模,而且会增大滑坡成灾范围,风险预测与判断出现明显误差,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目前对于高速滑坡的铲刮深度、铲刮范围和铲刮体积等变量计算往往是采用基于经验的铲刮率算法,其是通过体积增量来反算铲刮变量的数学方法,而实际情况中高速滑坡的冲击铲刮是滑体冲击力和地表可铲刮材料之间的力学屈服破坏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接触力学、弹塑性力学和岩土力学,提出了地表可铲刮层在附加冲击荷载作用下铲刮变量的理论计算方法,认为竖向冲击和切向剪切是滑体冲击铲刮过程的两种主要作用方式。结合实际岩土体材料参数,发现不考虑切向荷载时,铲刮层塑性区主要以竖向破裂区为主,考虑切向荷载时,铲刮层塑性区沿切向迁移,直至塑性边界贯通至地表,符合实际情况,实现了对铲刮变量的定量化计算。  相似文献   
998.
经典AHP常用于武器装备效能或能力评估,然而经典AHP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即通过底层指标效能线性加权得到顶层指标效能,对非线性体系往往会引入较大评估误差,易产生决策性错误。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底层指标效能值等于1/2为展开点,给出基于泰勒展开的二阶加权模型,对线性体系,二阶加权模型可退化为经典线性加权模型;推导出二阶AHP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二阶AHP效能评估步骤,构建二阶AHP的基本框架。算例表明,二阶AHP评估结果相比经典AHP更接近于解析解,产生决策性错误的机率远小于经典AHP。  相似文献   
999.
为明晰回转窑内颗粒的运动行为及偏析机理,以绿豆、黄豆和黑豆为颗粒介质,依次对3种装填顺序下的颗粒流动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与实验研究,以颗粒质量分数和平均粒度为判据,对颗粒偏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回转窑内颗粒流动区可分为自由滚落区、渗流呆滞区以及窑壁携带区,自由滚落区颗粒流速最大,而渗流呆滞区流速最小。窑内颗粒沿轴向输运过程发生径向偏析,形成夹层结构,小颗粒受渗流作用在渗流呆滞区中心形成内核,大粒径和中等粒径颗粒集中在自由滚落区和窑壁携带区。窑内颗粒力链分布不均匀,强力链分布于近窑壁区,弱力链分布于自由滚落区和渗流呆滞区,且渗流呆滞区力链细而密集。当窑头附近不同粒径颗粒存在轴向速度差时,颗粒在轴向发生掺混,并产生径向偏析。  相似文献   
1000.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结构计算和分析,但如何利用计算机智能生成最佳的新型结构还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优化和深度学习的新型结构智能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构拓扑优化分析获得不同参数下的优化结果制作训练集图片,并将训练集标签定义为相应的工况类型,然后应用最小二乘生成对抗网络(LSGAN)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并生成大量的新型结构,最后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对生成的模型进行评价比较,根据需求选择最佳结构设计方案。结合一个铸钢支座节点底板设计的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上述方法的应用过程,并借助三维重构技术和增材制造技术实现结构模型的一体化制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拓扑优化和深度学习的新型结构智能生成方法不仅可以自动生成新的结构,而且可以进一步优化结构的材料用量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