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529篇
化学   820篇
晶体学   55篇
力学   144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16篇
物理学   6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DFT)B3LYP/6-31g(d)水平上, 优化得到了环四甲撑四硝胺(β-HMX)及其与高氯酸铵(AP)裂解产物NO2、OH及OH-分别形成复合物的各种稳定构型, 计算了β-HMX及各复合物中最弱的N—NO2键解离能. 结果发现: β-HMX与NO2、OH结合后构型变化不是很大, 但对称性降低; β-HMX与OH-结合后, HMX构型发生较大变化, 原有的对称性明显遭到破坏. 计算表明: NO2易与HMX骨架环上亚甲基(—CH2—)中的H作用,“置换”出H而引发HMX的热解, 从而改变了HMX的初始分解通道; OH对HMX的N—NO2键解离影响不大, 而OH-与β-HMX结合后其N—NO2键解离能比β-HMX降低近200 kJ·mol-1, 表明OH-对其裂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NO2、OH-的存在可使HMX的分解温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92.
制备了一种以盐酸地尔硫卓与碘汞酸盐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聚氯乙烯膜盐酸地尔硫卓选择电极,并对其性能做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电极对盐酸地尔硫卓有较好的能斯特响应。盐酸地尔硫卓的线性范围为4.5×10~(-2)~1.0×10~(-4)mol·L~(-1),检出限为3.55×10~(-5)mol·L~(-1)。该电极用于盐酸地尔硫卓片剂的分析,结果与药典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以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和活性炭为载体制备NOx吸附/还原催化剂的方法,摸索了最佳Ce/Co物质的量的比例。采用低温氮吸附方法测定了样品的BET比表面和孔容,利用XRD方法表征了样品中所掺杂的金属元素的晶型。研究发现:当nCe/nCo=75/25时,材料获得最佳NOx吸附能力,当以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载体时,材料对于NOx的吸附主要来自CoOx和CeO2的二元氧化物;当以活性炭作为载体时,活性炭参与了NOx的吸附,因此其吸附容量大大提高。对NOx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样品的NH3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SnO4∶Eu3+红色发射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形貌分析以及发光寿命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 350 ℃下烧结3 h的Ca2SnO4∶Eu3+为单相产物,所得Ca2SnO4∶Eu3+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267 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最强发射位于617 nm的锐线发射,并且具有明显的长余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95.
Red ginseng has been gradually discovered to have pharma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ginseng are ginsenosides. The nootropic effect of ginsenosides from nine different red ginseng extracts was evaluated here. Nine groups of mice were perfus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ine red ginseng extracts, respectively, and two groups of mice with distilled water. The nootropic effect of ginsenosides on mice was evaluated with behavior tests and a biochemical indicator study. The extracts were identified by rapid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RRLC-Q-TOF-MS). Furthermo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different ginseng groups. The extracts with the most and the weakest effective nootropic were found. It is notable that extract processing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to decide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of ginseng extracts. As a conclusion, the most effective extract method for ginsenosides has been found. A panel of 13 ginsenosides has been screened out as chemical markers with nootropic effect, which include high level ginsenosides Ra0, Rb1, Rc, Rb2, Rb3, Re, Rd, and Rg1 and low level ginsenosides mRb1, mRc, mRb2, mRd, and F2. Low level ginsenosides were first time to be discovered as possible nootropic compounds. This method may shed light on fast discovery of bioactive compounds of medicinal plants with low leve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路基同心筒自力发射整体热环境恶劣的问题,依托弹性变形和域动分层相结合的动网格技术,基于均质多相流理论并耦合液态水专用汽化求解程序,建立在发射筒底部注水的三维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模型;以火箭发动机自由射流注水实验为基础,验证汽化程序三维计算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通过瞬态数值计算,讨论筒底注水角度对导弹、内外筒热环境和导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发射筒内发生了显著的汽化反应;导弹及发射系统总体热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实现了发射系统持续降温的目的;在筒底注水后,弹底的附加推力及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有一定增加,随着注水量的减少,注水对导弹载荷的影响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997.
基于FTM-CF100型滚动载流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纯铜滚动载流摩擦副在不同载荷和外加电压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等对摩擦表面进行微观分析,揭示了稳态运行时性能变化的机理.研究表明:增加载荷和增加电压均促进粗糙接触表面发生形变,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加降低了接触电阻,摩擦区域粗糙度的改善提高了动态摩擦系数和动态电阻的稳定性.但电阻热促进材料黏着,因而同一载荷下载流摩擦系数高于单纯机械摩擦系数,且随外加电压的增加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998.
A graded porous structure SnO2/ZnO composite was prepared with sunflower rods as a biological template.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phase analysi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X-ray diffractiometry(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ZnO sample was a pure phase of hexagonal wurtzite, and the template had been completely removed. The surface of the sample presented a honeycomb-like structure of a sunflower rod template, which wa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the porous channels, and had a smaller average size and exhibited n-n heterojunction at tlie n-type ZnO interfa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re ZnO, the response of the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SnO2/ZnO composite to 100 mg/L w-butanol reached a maximiuTi of 40.61 at 240℃, about 2.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ZnO. Its respons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are 6 and 3 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also better than those of pure ZnO. SnO2/ZnO composite exhibits good gas selectivit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orming of n-n heterojunctions of the material.  相似文献   
999.
矿井进入深部开采过程中,突水威胁分别来自顶板老空水和底板高压岩溶水。煤矿突水水源类型的在线识别能够预警煤矿水害,是矿井水害防治关键环节,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代表离子法作为传统的煤矿突水水源类型识别方法,需要深入现场采集水样,密封处理后在实验室检测水样中7种典型的无机离子浓度,计算得到突水评价因子。这种存在检测周期过长、样品易被污染以及预警响应滞后、无法在线判别等不利因素。针对代表离子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首先,针对淮南矿业集团新集二矿的4种水体,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分批次取得161组水源样本,其中采空区积水46条,砂岩水59条,太灰水42条和奥灰水14条。用LIFS-405激光诱导荧光系统发射的405 nm激光检测水样,水体受激后得到突水水样的荧光光谱。主成分分析得到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不足85%,4种水样无法有效直接辨识。针对该问题和水样荧光光谱中的随机高频波动干扰,采用一阶滞后滤波方法抑制波动频率较高的周期性干扰;针对线判别分析对数据更新率的要求,采用递推平均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递推平均一阶滞后平滑滤波方法,并对滤波处理后的荧光光谱进行自相关计算,得到二维自相关荧光光谱特征图。实验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滤波法处理方法,计算得到的4种测试水样的二维荧光光谱图较好的滤除了噪声干扰,并表现了出了明显的差异性。针对二维自相关荧光光谱特征图,构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突水水源类型判别模型,用于判别突水水源类型。该方法采用深度学习的模型框架,直接对二维自相关荧光光谱特征图进行识别,有效避免了PCA降维的片面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源类型的准确识别率达到了98%,是一种有效的矿井突水水源类型判别方法,为在线矿井突水水源类型判别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时序NDVI与光谱微分变换的森林优势树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光谱特征准确识别优势树种类型对于区域林业资源的监测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时间序列高分影像能够有效获取林分树种不同物候期生长特性及其冠层光谱动态信息,有利于克服区域森林类型精细识别中普遍存在的异物同谱难题。以中国东北地区赤峰市旺业甸国有林场为试验区,采用覆盖完整自然年的共36景高分一号(GF-1)WFV时间序列数据(16 m),提取包含不同优势树种生长阶段特征的林分冠层光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研究区内5种典型优势树种:油松、落叶松、山杨、白桦和蒙古栎,进行不同时间尺度下(单季相、全季相、逐月和逐旬)的光谱识别研究。同时,分别基于原始时序光谱及其一阶、二阶和三阶微分变换结果,探讨了不同分辨率时序NDVI光谱及其3种微分变换结果对区域森林优势树种的识别效果。结果显示,基于不同尺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能够获得比不同季节单时相数据更好的树种识别结果(p<0.05),其中采用全季相数据的树种总分类精度相比于春、夏和秋不同季节的单季相数据结果,分别提高了7.67%,6.64%和3.6%,表明时间序列影像中所包含的植被物候信息对于区分不同森林树种类型十分重要,同时秋季是采用单时相数据的最佳识别季节(p<0.05);在不同时间序列数据中,基于逐旬的NDVI数据显著优于基于逐月和全季相数据的光谱识别结果(p<0.05),而基于全季相数据的光谱识别结果最低(p<0.05),表明更密集的时序光谱信息有利于区域树种类型识别精度的提升。此外,结合光谱微分变换后的树种识别结果比仅采用原始NDVI时间序列的识别结果精度更高(p<0.05),其中基于逐旬和逐月时间分辨率数据的最高识别精度能够达到82.1%和78.74%,分别提升了3.38%和2.95%。研究表明采用基于全年逐旬或逐月尺度的时序光谱数据,并结合相应的微分变换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尺度优势树种的识别精度,为相关多光谱森林植被精细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