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1篇
  免费   3355篇
  国内免费   6204篇
化学   12319篇
晶体学   722篇
力学   1277篇
综合类   886篇
数学   2682篇
物理学   86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881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1017篇
  2013年   1298篇
  2012年   1272篇
  2011年   1426篇
  2010年   1453篇
  2009年   1470篇
  2008年   1731篇
  2007年   1507篇
  2006年   1566篇
  2005年   1376篇
  2004年   1031篇
  2003年   744篇
  2002年   742篇
  2001年   829篇
  2000年   820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67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0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71.
采用喷雾辅助气相沉积法在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线上沉积CdS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仪(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10 nm的CdS纳米粒子修饰在直径约为100 nm ZnO纳米线的表面。XPS和Raman表明复合材料中ZnO和CdS之间存在化学相互作用。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结果表明ZnO/CdS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优于单相CdS或ZnO,沉积时间为30 s合成的ZnO/CdS速率常数分别是CdS和ZnO的2.91和4.03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ZnO/CdS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增强的可能原因为光吸收范围的拓展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2.
以3,5-二硝基水杨酸(H2dns)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镧配合物[La2(dns)2(Hdns)2(phen)4](1)和[La4(dns)6(phen)6](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2中La(Ⅲ)通过配体H2dns桥联分别形成双核结构和四核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2热稳定性高于1,12均在467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973.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铀含量的方法。土壤样品称样0.200 0 g,用硝酸6.0 mL、盐酸2.0 mL、氢氟酸2.0 mL于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完全。选择波长为385.958 nm的谱线作为铀的分析线。方法的检出限(3σ)为0.15 mg·L-1。方法用于分析国家标准物质GBW(E)080173,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方法的回收率在92%~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1.0%。  相似文献   
974.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备出Ag改性的纳米BiFeO3粒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FESEM、XRD、XPS、FTIR、UV-Vis/DRS等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波长365nm以上的光照下,铁磁性材料的空间选择性光化学反应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谱性质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纳米Ag-BiFeO3粒子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光化学沉积,不仅增强了BiFeO3在200~800nm光照下的响应,而且抑制了光腐蚀现象,提高了BiFeO3的稳定性。在波长大于400nm的光照射12h后单纯纳米BiFeO3粒子对罗丹明B脱色率约为74%,而Ag-BiFeO3复合材料6h后约为90%,并且重复使用3次后光催化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75.
以水杨酸为模板剂和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一种MoO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拉曼光谱、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MoO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50mA·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1000mAh·g-1,循环50次后比容量还保持在950mAh·g-1,相比于MoO3纳米带其容量保持能力和循环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76.
以5-氨基四氮唑(HATz),异烟酸(HPyc)和ZnSO4·7H2O或Zn(NO3)2·6H2O为反应物,在DMF溶剂热条件下分别得到了2个锌(Ⅱ)配位聚合物{[(CH3)2NH2]·[Zn(ATz)(SO4)]}n(1)和{[Zn(ATz)(Pyc)]·0.5DMF}n(2),并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4-连接(4,4)网络拓扑的[Zn(ATz)(SO4)]nn-二维阴离子层和[(CH3)2NH2]+阳离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二维波浪层结构。配合物2则是1个二重穿插的4-连接金刚烷拓扑的三维微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客体DMF分子填充在孔道内。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为445 nm和458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77.
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锌配合物[Zn(Hppo)2(ppo) Cl](1),Hppo=5-苯基-3-羟基吡唑,利用元素分析、FTIR以及X射线衍射法对配合物1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检测了配合物1对肝癌细胞HepG2、Hep3B和Huh7的细胞形态与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8.
考虑了带二元连续变利息力的Sparre Andersen风险模型.研究了积累值盈余过程的表达式与性质;在利率递增环境下,利用推广后的调节系数方程组与递归技术推导了最终破产概率的上界,结论表明得到的破产概率上界是更为一般的Lundberg指数上界.  相似文献   
979.
兰冲锋  吴群英 《数学杂志》2015,35(3):665-671
本文研究了扩展负相依(END)样本最近邻密度估计的强相合性问题.利用END序列的Bernstein型不等式和截尾的方法,获得了END样本最近邻密度估计的强相合速度,推广了NA样本和ND样本最近邻密度估计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980.
The extraction kinetics of uranium(VI) and thorium(IV) with Tri-iso-amyl phosphate (TiAP) from nitric acid medium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Lewis Cell. Especially, dependences of the extraction rate on stirring speed, temperature, interfacial area were firstly measured to elucidate the extraction kinetics regim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xtraction kinetic of U(VI) is govern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at interface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Ea, of 43.41 kJ/mol, while the rate of Th(IV) extraction is proved to be intermediate controlled, of which the Ea is 23.20 kJ/mol. Reaction orders with respect to the influencing parameters of the extraction rate are determined, and the rate equations of U(VI) and Th(IV) at 293 K have been proposed as $$ {\text{r}} = - {\text{dcUO}}_{ 2} \left( {{\text{NO}}_{ 3} } \right)_{ 2} /{\text{dt}} = 1. 80 \times 10^{ - 3} \left[ {{\text{UO}}_{ 2} \left( {{\text{NO}}_{ 3} } \right)_{ 2} } \right]^{ 1.0 1} \left[ {\text{TiAP}} \right]^{0. 5 5} , $$ $$ {\text{r}} = - {\text{dcTh }}\left( {{\text{NO}}_{ 3} } \right)_{ 4} /{\text{dt}} = 1. 8 8\times 10^{ - 3} \left[ {{\text{Th }}\left( {{\text{NO}}_{ 3} } \right)_{ 4} } \right]^{ 1.0 4} \left[ {\text{TiAP}} \right]^{ 1. 7 7} \left[ {{\text{HNO}}_{ 3} } \right]^{0. 3 8} , $$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