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67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以苯酚…苯酚、苯酚…苯、苯酚…二苯醚、苯酚…喹啉和苯甲酸…苯甲酸为对象,采用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分别研究褐煤中自缔合OH、OH-π、OH-醚O、OH-N和COOH-COOH之间形成的氢键。此外,还研究了氢键供体中取代基(CH3-、CH3O-、OH-、NH2-、COOH-和NO2-)对氢键的影响。对上述复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能量、Mulliken电荷分布及振动频率。从优化的结构中可以看出上述复合物之间都存在氢键,所有复合物中O-H键键长都比苯酚中自由羟基的长,这表明这些复合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羧酸…羧酸复合物中O-H键的键长最长。此外,通过Mulliken电荷分布可看出上述复合物之间存在电荷转移。基于振动频率分析,所有的O-H键伸缩振动都发生了红移,尤其是羧酸…羧酸和苯酚…喹啉复合物,这可为煤中羟基振动的红外光谱分析提供依据。根据键能不同氢键强度按以下顺序依次递减:COOH-COOH>OH-N > 自缔合OH≈OH-醚O > OH-π,这与振动频率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不同取代基对氢键作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纤维多孔陶瓷为基体,无机水合盐为相变材料,熔融浸渍法制备了复合蓄热材料.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得出浸渍方式为完全浸渍,浸渍温度为98 ℃,浸渍时间为12 min的条件下制备出蓄热性能良好的复合蓄热材料,浸渍率高达83.17;.  相似文献   
33.
聚吡咯薄膜中茜素红S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合电位和聚合电量对茜素红S掺杂聚吡咯薄膜修饰玻碳电极性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电位范围内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在茜素红S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着茜素红S分子与聚吡咯链的相互作用,且这一相互作用敏感于扫描正电位限.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茜素红S在电极表面聚吡咯膜内的氧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34.
聚丙烯酸包覆超细碳酸钙的机理和表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岳林海  谢伟宏  水淼  徐铸德 《化学学报》2002,60(7):1156-1161
以丙烯酸单体,低分子量、高分子量聚丙烯酸为表面处理剂对超细碳酸钙进行 表面处理 ,探讨了样品的包覆效率与处理剂的化学性质、处理的方法、条件及用量 的关系。样品溶解曲线的差异表明处理剂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可能导致其在碳酸钙表 面的取向和排列方式的不同。这在XPS和IGC的分析中也得到了体现和佐证。从样品 溶解曲线,O/Ca和C~(290)/Ca摩尔比和估算得到的单分子层包覆量都较为一致,约 为0.6%左右。并初步解释了聚丙烯酸与碳酸钙表面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5.
离子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工业钛液和尿素为基本原料,采用普通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单分散的锐钛矿型的球形纳米TiO2,研究了La3+、Fe3+、Co2+、Al3+四种离子不同掺杂量对纳米TiO2粒子粒径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掺杂可以显著细化纳米TiO2的粒径,且掺杂后的TiO2仍为锐钛矿型.没有发现掺杂离子的特征峰,可以认为离子掺杂属于替位掺杂.  相似文献   
36.
硫化异丁烯润滑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宁  水琳 《摩擦学学报》2002,22(1):49-53
利用程序微量四球法 ,采用硫化异丁烯作为添加剂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 ;采用凝胶色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对摩擦产物进行定性分析 ,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钢球磨斑表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较低载荷下无摩擦聚合物生成 ,抗磨作用归因于硫化异丁烯在摩擦副接触表面上形成的化学吸附膜和少量的摩擦化学无机反应膜 ;在中等载荷条件下 ,摩擦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大分子量的摩擦聚合物起主要抗磨作用 ;在苛刻试验条件下 ,虽然有摩擦聚合物生成 ,但其无抗磨减摩作用 ,此时抗磨性主要归因于硫化异丁烯与摩擦表面反应形成的无机反应膜  相似文献   
37.
通过沉淀 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O4 2-/ZrO2固体酸催化剂,利用NH3-TPD、FT-IR及间歇式高压加氢实验考察了SO4 2-/ZrO2固体酸的酸性和催化液化性能。对SO4 2-/ZrO2固体酸的结构进行了XRD、BET及TG/DTA表征。结果表明,SO4 2-/ZrO2固体酸表面酸中心强度呈非均一化、连续分布,中强酸是SO4 2-/ZrO2主要的酸中心;煤液化反应中,SO4 2-/ZrO2固体酸催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催化裂解,酸中心越强,催化活性越高;提高SO4 2-/ZrO2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酸中心强度及强酸中心分布、增大煤的转化率;650℃焙烧3h ,SO4 2-/ZrO2催化活性最高,煤液化转化率达到76.77%。  相似文献   
38.
固相反应法制备微/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测试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表面包覆SiO2的不同硬脂酸含量的复合相变储能微纳米材料.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相变材料均呈晶相结构,红外图谱显示复合材料包覆层SiO2与相变主体材料硬脂酸C18H36O2(SA)存在键合作用,扫描电镜图片说明所合成复合材料呈较均匀颗粒状,而差热分析则表明所制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分别为66.4、64.9 ℃,相变焓分别为148.97、111.54 J/g,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可用于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储能蓄热.  相似文献   
39.
胡晨  金翼  朱少青  徐晔  水江澜 《应用化学》2020,37(4):380-386
LiFePO4电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稳定、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视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目前电动汽车主要正极材料之一。 然而在低温下LiFePO4电池性能显著降低,限制了其在冬季和高寒地区中的使用。 研究人员分析了低温下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快速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概述了提高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的4个方法:1)脉冲电流;2)电解液添加剂;3)表面包覆;4)体相掺杂。  相似文献   
40.
税国双  黄蓬  汪越胜 《声学学报》2013,38(5):570-575
进行了列车外圆弹簧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所产生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测试。对列车外圆弹簧进行疲劳加载,利用专门的非线性超声测试系统激发和接收透过弹簧的超声纵波。在相应的信号处理后,建立了声学非线性系数与弹簧疲劳次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疲劳次数小于150万次时,由于弹簧材料内部位错、滑移带等微观缺陷还没有形成足以产生显著非线性的积累,该非线性系数增长不明显;当疲劳次数达到150万次至300万次之间的疲劳响应期时,非线性系数增加明显,表明弹簧材料的内部损伤快速增加;当疲劳次数超过300万次时,弹簧材料的内部损伤积累速度减缓,非线性系数增加放缓。该研究表明列车外圆弹簧的疲劳损伤程度与其声学非线性系数直接相关,利用该方法可以为材料和结构早期力学性能退化的检测和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