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7篇
  免费   3200篇
  国内免费   2823篇
化学   14002篇
晶体学   317篇
力学   1378篇
综合类   195篇
数学   2188篇
物理学   773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661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599篇
  2016年   855篇
  2015年   886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1492篇
  2012年   1577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269篇
  2009年   1283篇
  2008年   1405篇
  2007年   1336篇
  2006年   1225篇
  2005年   1051篇
  2004年   824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52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409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层流是气液两相流中常见的流动型式,分层流中液层高度是计算的基本数据,由于界面波的存在,对液层的测量和预测都很困难.Vlachos提出了预测气液两相分层流液层厚度的关系式,但这一关系式并不适用于倾斜下降管气液两相流.本文提出了计算倾斜下降管气液两相分层流截面含气率的理论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得到的截面含气率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考虑了倾角、管径、气液各相折算速度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预测液层厚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2.
王书鸿  王九庆  叶强  乐琪 《中国物理 C》2002,26(12):1302-1308
为获得尽可能高的正电子(e+)产额,严格控制初级电子(e)束在e+产生靶上的束半径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分析了使e束半径增大的各因素和对这些因素的制约;然后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正电子源为例,给出了束半径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的比较,以具体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BEPC-Ⅱ)的相应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获得靶上最小束半径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73.
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的扩散过程,研究了温度对空位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00K左右时,位于近表面第二层上的空位开始向表面运动;当温度在1400—2000K时,空位完全扩散到表面.这与实验结果和其他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发现,温度为1400—1800K时,空位的扩散经历了两次迁移运动,其分别对应了均方位移图中的两个极大值.在不施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得到了空位的动态扩散路径,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的扩散势垒约为042eV.并探讨了一定温度下空位数目增多及其不同排列 关键词: 金刚石 空位 扩散 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74.
The phase boundary theory and the contact rule of phase regions are compared, and some weaknesses of the latter are manifest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upta’s method and the boundary theory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multicomponent isobaric sections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75.
本文用COSY,CHCOR等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TRANILAST,2[]3-(3.4-二甲基苯基)1-氧代-2-丙烯基]氨基]苯甲到进行了~1H、~(13)C NMR谱数据分析及归属,并结合~(13)C弛豫时间T_1 及变温实验对合成产品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76.
实时任务动态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调度算法是提高多任务系统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时间紧迫环境下,实时任务调度算法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研究建立实时任务调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实时任务调度的算法,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7.
78.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verifying the Pareto-optimality of a given solution to a dynamic multiple-criterion decision (DMCD) problem is investigated. For this purpose, some new conditions are derived for Pareto-optimality of DMCD problems. In the literature, Pareto-optimality i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uler-Lagrangia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re exist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to which these conditions cannot be applied directly (Song 1997).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conditions for Pareto-optimality of DMCD problems. With some mild assumptions on the objective functionals, we develop necessary and/or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Pareto-optimality in the sprit of optimization theory.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case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79.
纳米颗粒悬浮液池内泡状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平壁面上池内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的纳米粒子为26 nm的铁粉和13 nm的三氧化二铝纳米粉末,基液为去离子水。分别配成体积浓度为0.1%, 1%和2%的悬浮液。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悬浮颗粒对液体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会随着纳米颗粒性质,颗粒浓度及热流密度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加入纳米颗粒后, 对基液沸腾换热的影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作用机制,它们分别为:纳米颗粒增强了液体内部的热量迁移能力(热物性的影响)和改变了加热面的表面结构特性(加热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wders with low dens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mposites of barium ferrite coated on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using sol-gel technique. The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wders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 of microspheres were studied with XRD, EDS, FESEM and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wders are greatly improved. The maximum microwave loss of composite powders reaches 31 dB with an amount of 50 wt.% microspheres, and its density is only about 1.80 g/cm3. The effect of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o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y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