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化学   1949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233篇
综合类   119篇
数学   498篇
物理学   13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应用异烟肼片粉末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用所建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应用RBFNN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优于PLS模型,相关系数(r)值由0.99593提高到0.99734,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值由0.00523下降到0.0042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值由0.00614下降到0.00501。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采用水热热压技术研究了海泡石中添加RE-USY分子筛的固化成型条件,同时以XRD、SEM、IR对固化体的结构变化以及表面酸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泡石中添加Y型沸石分子筛容易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化体.成型后,海泡石和分子筛的原有骨架结构保持不变.成型后的固化体含B酸和L酸中心,但B酸酸量较固化前减少,而L酸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6.
LiAgSO4-Al2O3复合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分散第二相α-Al2O3对LiAgSO4的离子导电性的影响,发现LiAgSO4-Al2O3的电导率随a-Al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300-500℃间电导率高于纯LiAgSO4,a-Al2O3含量摩尔比约为40时最高。TG-DTA和XRD分析表明,在高温稳定的体立心LiAgSO4降温后以Ag2SO4的正交β相形式存在,但在H2O存在下,生成Li2SO4.H2O和Ag2SO4.FT-IR分析  相似文献   
107.
PR_3可取代(RC_2R′)Co_2(CO)_6中的CO生成相应的取代配合物(RC_2R′)CO_2(CO)_(6-n)(PR_3)n: (RC_2R′)Co_2(CO)_6 +nPR_3→ (RC_2R′)Co_2(CO)_(6-n)(PR_3)n已经利用此反应合成了一系列PR_3取代配合物,但P(OEt)_3的取代配合物则未见报  相似文献   
108.
Our previous paper1,2reported the results of selective synthesis of mannose type glycosides and their dimers in our attempt to synthesize derivatives of N-acetyllacto- samine, which could have potential activity of anti-metastasis3. Further studies on the glycosylation of the accepters exploiting glycosyl nitrate instead of the acetate as donor showed interesting chemoselectivity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donor, namely, the glucose type and the mannose type. The reactivity difference of the t…  相似文献   
109.
作者曾研究2-芳基-5-(2-苯基-4-喹啉基)-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并发现它们具有促进小麦发芽生长的功效。Juby和Shan等报道某些四唑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性  相似文献   
110.
新的酚型开链冠醚及由其衍生的二苯并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杰  田宝芝  黄枢 《有机化学》1996,16(3):253-257
将水杨醛与碱和氯甲基甲基醚反应, 再经过NaBH4还原, 即制得邻(甲氧基甲氧基)苯甲醇, 然后将其在DMF中与NaH和二(或三)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反应, 得开链冠醚1a和1b。1a和1b经稀酸水解, 即脱保护而分别生成新的酚型开链冠醚2a和2b。用2a与二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和NaH在DMF溶液中反应, 合成顺型二苯并-20-冠-6(3); 而2a与环氧氯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 则合成了17-羟基二苯并-18-冠-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