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化学   502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21篇
物理学   32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建立了树脂工艺品中8种残留卤代烃的顶空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HS-GC-ECD)检测方法。对前处理方式、顶空及色谱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顶空温度130℃、平衡时间60 min、基体采用空白树脂工艺品的顶空条件下,检测树脂工艺品中的卤代烃可获得良好的定量结果。所建方法的定量限在0.001~0.2μg/g之间,回收率在9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3.9%。  相似文献   
99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个人护理品中九种合成麝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沐浴露、洗发露、洗衣液、洗洁精、洗手液、花露水、洗衣粉和香水8类个人护理品中9种合成麝香(SMs)检测方法。样品采用甲醇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内标物质为荧蒽-D10)。9种合成麝香的线性范围为0.5~1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5~0.10μg/L。9种合成麝香的平均回收率为80.6%~125.3%,标准偏差为3.1%~9.6%。该方法利用G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灵敏度高,有效排除干扰。用本法,在146份样品中检出99份添加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检出质量分数分别为36.1~40253.2 mg/kg和1.7~8772.4 mg/kg。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测定耳草中4种金属元素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中药材耳草中砷、汞、硒、镉的含量。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砷、汞、硒、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305、0.016、0.082、0.039 ng/mL,样品中4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7.2%~105.4%之间。结论该法快速、准确、简便且准确度高,为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以5-氨基四氮唑(HATz), 异烟酸(HPyc)和ZnSO4·7H2O或Zn(NO3)2·6H2O为反应物, 在DMF溶剂热条件下分别得到了2个锌(Ⅱ)配位聚合物{[(CH3)2NH2]·[Zn(ATz)(SO4)]}n (1)和{[Zn(ATz)(Pyc)]·0.5DMF}n (2), 并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4-连接(4, 4)网络拓扑的[Zn(ATz)(SO4)]nn-二维阴离子层和[(CH3)2NH2]+阳离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二维波浪层结构。配合物2则是1个二重穿插的4-连接金刚烷拓扑的三维微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客体DMF分子填充在孔道内。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 在350 nm的光激发下, 配合物1和2分别在为445 nm和458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95.
制备了以3-((4,6-二甲基-2-嘧啶基)硫代)-丙酸(HL)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2个三元稀土配合物[Eu(L)3(Phen)]2·2H2O(1)和[Tb(L)3(Phen)]2·2H2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的。2个稀土离子(Ln)由4个羧酸配体桥接,形成二聚体排列。其余2个羧酸配体和Phen以双齿螯合方式与Ln配位。Ln的配位数为9,具有扭曲的单端方形反棱柱配位多面体构型。固态光致发光测试表明,这2种配合物都显示了金属中心的特征发射带。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化合物{[Cu2(Hpimdc)(4,4’-bpy)]·H2O}n1)和[Mn3(C8H7N2O42·6H2O]n2)(H3pimdc=2-丙基-4,5-咪唑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化合物1之中的H3pimdc和4,4’-bpy交替与铜(Ⅰ)配位形成一维链线性铜(Ⅰ)配合物。沿a轴和(100)面去观察,2个一维链分子通过游离水连接而形成1个“U”型拓扑结构。而化合物2通过2-丙基-4,5-咪唑二甲酸链与锰(Ⅱ)连接为三维的网状结构。沿b轴方向,三维结构中存在交替的左/右手螺旋状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多元醇技术制备了载铂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得到悬浮液,取14μL悬浮液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铂/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t/MWCNT′s/GCE)。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0.05mol·L~(-1)硫酸支持电解质中,在0.30~0.70V(vs.SCE)电位范围内,左旋多巴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左旋多巴在Pt/MWCNT′s/GCE上于电位0.548V处可见明显的氧化峰,且氧化峰电流显著高于在MWCNT′s/GCE和裸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提出了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左旋多巴的方法。左旋多巴的浓度在8.0×10~(-6)~2.0×10~(-1)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9×10~(-6)mol·L~(-1),平均回收率为102.8%。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干磨法,选用不同种类甲醇合成组分和不同种类的甲醇脱水组分制备双功能催化剂,并在高压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催化剂JC207是一种较优的甲醇合成催化剂,其最佳配比为80%.分子筛是一种较好的甲醇脱水催化剂,其最佳配比为20%.通过寿命试验和催化剂的XRD表征发现催化剂晶相没有改变,催化剂结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99.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石墨碳黑固相萃取小柱对茶叶样品进行净化,样品中残留的农药经过乙腈洗脱,浓缩后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添加农药浓度为0.02~1.0 mg/kg时,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5.76%~107.9%,相对标准偏差为1.38%~8.95%,方法检出限为0.006~0.01 mg...  相似文献   
1000.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而氮素(N)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快速准确地估算N素含量至关重要。由于测定N含量的化学方法繁琐耗时,利用高光谱对茶鲜叶中N含量进行预测,利用连续小波转换(CWT)提取的小波系数,探究CWT不同分解层数对于N素含量的估测能力,并讨论了不同波长选择算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首先,采集广东省英德市茶园的151个茶鲜叶样品高光谱数据,将获得的原始光谱通过卷积平滑(SG)、去趋势(Detrending)、一阶导数(1st)、多元散射校正(MSC)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五种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并作为参考。其次,采用连续小波对原始光谱进行初步处理生成多尺度小波系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分别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采样法(CARS)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方法进一步优化CWT变换后光谱数据的变量空间,最后,以特征变量为输入使用PLSR建立了N素定量监测模型,并对比不同尺度不同方法估算N素的效果。结果表明,连续小波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升茶鲜叶光谱对N素含量的估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光谱处理方法。经连续小波分解后,对茶鲜叶N素的预测能力随分解尺度的增加整体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6尺度连续小波变换后的光谱与茶鲜叶N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小尺度的连续小波分解可有效应用于茶鲜叶N含量的监测。基于CWT(1)-VCPA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且变量数相比于全波段减少了99.34%,其建模与预测R2达到0.95和0.90,相比于传统光谱处理方法,精度提升了11% ,证明CWT-VCPA可以有效降低光谱维度并大幅提升模型精度。实现了茶叶N素含量的高效量化预测,为评估茶叶的其他成分提供了可靠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