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2篇
  免费   2072篇
  国内免费   1892篇
化学   8006篇
晶体学   230篇
力学   674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1080篇
物理学   44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441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868篇
  2012年   1103篇
  2011年   1162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838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水热稳定的MgAl2O4尖晶石对-αAl2O3载体表面进行修饰,采用具有较强亲水性能的SnO2对活性组分Nb2O5进行修饰,制备了SnO2-Nb2O5/MgAl2O4/-αAl2O3催化剂,并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研究了Sn/Nb摩尔比对催化剂酸性、环氧乙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状态和吸附强度以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Nb摩尔比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催化剂的结构不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存在明显差别,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2.
丁勇  高强  王滨  闫亮  索继栓 《分子催化》2005,19(2):146-149
在乙睛溶剂中考察了一系列杂多化合物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催化的各种缺电子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反应.在所研究的杂多化合物中,二缺位的[γ-SiW10(H2O)2O34](Bu4N)4显示出了最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晶型和粒径的二氧化钛微粉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在流动注射的微柱分离富集体系中不同晶型和粒径的TiO2微粉对Cu2 , Cr3 , Mn2 , Ni2 , La3 , Eu3 , Ga3 , Mo(Ⅵ)和W(Ⅵ) 等金属离子的吸附pH条件及动态吸附容量, 并进行了比较; 初步探讨了TiO2微粉的吸附机制. 结果表明, 当TiO2的粒径大小相近时, 晶型对吸附容量的影响不可忽略; 当晶型相同时, 粒径的大小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1名正常对照组的头发Zn、Cu、Fe、Ca、Mg元素含量。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头发n和Mg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u、Fe和Ca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可能与Zn和Mg元素含量降低,Cu、Fe和Ca元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用氯化聚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CPE-g-St)和氯化聚乙烯(CPE)对聚苯乙烯(PS)进行共混改性。当CPE含量为25%时,用CPE-gSt改性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为18.5kJ.m^-^2,是用CPE改性的共混物冲击强度的2.1倍;其拉伸强度不低于34MPa。  相似文献   
108.
以生物碱(咖啡因)为衍生化试剂,用浸渍法使其负载于活性炭(AC)上,制成一种新的金属阴离子吸附材料———负载咖啡因-活性炭(CAC)。用ICP-AES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金属阴离子[Mo7O24]6-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其化学稳定性;还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和氨水对待测物吸附率和解脱率的影响及共存离子的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109.
110.
王斌 《有机化学》2005,25(1):81-85
在65 ℃、氮气保护下, 往咔唑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缓慢滴加1,4-二氯-2-丁炔. 反应9 h后, 在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中重结晶, 分离得到反式N-3-炔丁烯基咔唑. 在加热, BPO, BF3, FeCl3, P2O5, 紫外或可见光的引发作用下, 反式N-3-炔丁烯基咔唑发生齐聚反应.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MS, UV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表征. IR和1H NMR图谱显示单体聚合后炔基及其相连氢原子的特征吸收峰(ν: 3278, 2099 cm-1; : 2.8~3.0)消失, VPO法测得齐聚物分子量在8.3×102至1.9×103之间(聚合度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