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42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9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测定了B<48at%的Pr-Fe-B三元系室温截面图、Pr-Fe二元系相图、Pr-Fe-B三元系6at%B(Pr<60at%)的垂直截面图和与永磁相Pr2Fe14B相关的若干赝二元系Fe-Pr2Fe14B-Pr,Pr2Fe17-Pr2Fe14B-Pr2Fe7B6,Fe-Pr2Fe7B6的垂直截面图.永磁相Pr2Fe14B是包晶反应L+γ-Fe?Pr2Fe14B的产物,包晶温度在1,145℃,相应的液相线温度约为1,298℃.Pr2Fe14B与Pr,Pr2Fe17,Pr2Fe7B6形成共晶反应,其共晶温度分别为676℃,1,085℃和1,100℃.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科力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简略分析,初步论述了力学教材改革的三条基本思路,即:合理整合,建立新的力学系列课程体系;走向开放,突破封闭性的知识结构;更新内容,正确处理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糖-蛋白质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生物学被认为是生物化学领域“最后的前沿”。糖-蛋白质相互作用是信号传导、细胞粘附、病菌感染、受精、增殖、分化和免疫应答等很多细胞识别过程的基础,在生命科学中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糖-蛋白质(尤其是凝集素)相互作用研究的电化学、压电传感、光谱学、纳米技术、微阵列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和器件及生物医学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点电荷模型,以平均共价因子N作为拟合参量和用Bkq作为晶场参量,运用完全对角化方法对Co(OH):晶体在90K时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首次对其光谱进行了识别.同时讨论了温度对能级和配体键长的影响,从而认识到能级随温度的升高而按一定比例下降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毅  陈永胜 《中国科学B辑》2009,39(9):887-896
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纳米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已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分散性和溶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研究人员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但是,关于石墨烯的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各种功能化的方法和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石墨烯进行预期和可控的功能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基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异氰酸根与羟基摩尔比(n(-NCO)/n(-OH))的聚氨酯乳液。 研究了n(-NCO)/n(-OH)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该比值增加时,乳液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结晶性降低,耐热性下降,耐水性能呈现降低的趋势。 当异氰酸根与羟基摩尔比为3时,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基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粒径为10~30 nm,膜的分解温度达到275 ℃,24 h吸水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酸锌的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在300 ℃温度下煅烧,并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生成的产物用XRD,TEM,SAED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为了研究氧化锌纳米棒的生长过程,我们通过控制制备前驱体所需原料的比例不变,改变在300 ℃温度下煅烧的时间,分别为0.5, 3, 12和24 h,来观察生成产物的形貌特征。实验发现在110 ℃温度下干燥的前驱体中已经有氧化锌微晶生成;在300 ℃温度下煅烧0.5 h后就出现了明显的由几个纳米大小的微晶所组成的氧化锌纳米棒;煅烧3 h后的产物是结构非常完整的径直单晶ZnO纳米棒;12和24 h煅烧前驱体生成的ZnO纳米棒长度有所增加,ZnO的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发现氧化锌的生长是沿着c轴方向,但是在横向也有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原  剑洪  黄毅  张雪利  张伟华 《有机化学》2004,24(3):293-296
以芳醛、6 甲基 4 羟基 2 吡喃酮为原料 ,醋酸酐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 3 ,6 二甲基 9 芳基 1,8 二氧代 2 ,7,10 三氧杂蒽 ,产物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 ;并对反应过程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芳醛、6-甲基-4-羟基-2-吡喃酮为原料,醋酸酐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3,6-二甲基-9-芳基-1,8-二氧代-2,7,10-三氧杂蒽,产物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并对反应过程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且发展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钌配合物犤1犦。如传统的DNA分子光开关犤Ru(bpy)2dppz犦2+和犤Ru(phen)2dppz犦2+犤2,3犦(bpy=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dppz=二吡啶犤3,2-a:2',3'-c犦吩嗪)。这些配合物与DNA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在水溶液中几乎不发光,但在DNA存在下则有强烈荧光发出。这是由于配合物插入DNA的碱基对之后,保护了dppz的吡嗪环上的N原子,使其免受水分子的进攻从而导致配合物荧光的恢复。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来讲,由于其自身较强的背景荧光或与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