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628篇
化学   892篇
晶体学   68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77篇
数学   364篇
物理学   17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34例脑梗塞、33例脑出血和对照组27人血清锌、铜、锰、铬、镁、钼、锶、铁、钛、钡、镉和钙共12种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脑梗塞和脑出血组血清锌和锌/铜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锰和钼含量仅在脑梗塞组明显增高,锶仅在脑出血组显著增高,而其它几种元素疾病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伴有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病人,其血铬含量显著降低,表明锌、锌/铜比值、锰、钼、锶、铬元素与急性脑血  相似文献   
62.
Ni[S2 P(OCH2 CH2 Ph)2]2·2Py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能阻止烃类自动氧化,广泛地用作润滑油的抗氧剂、燃油的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的稳定剂和人造橡胶的硫化促进剂;在生物学上具有杀虫、抗菌、抗癌和抑制酶水解等特性[1-3]。[(RO)2PS2]nM用作润滑油抗氧剂时,为了有效地缩减氧化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63.
氯酚(CP)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木材防腐、金属防锈及杀虫剂等,因其毒性大、难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2]。目前用于CP的光催化降解的TiO2粉体悬浮体系,催化剂不易回收利用。本文采用Sol Gel法制备的负载型TiO2纳米粒子膜作为光催化剂,对4 CP进行了降解实验研究。同时应用XRD法表征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薄膜中TiO2的晶相结构和粒度,考察了不同层数TiO2膜的光催化活性,并对4 CP的降解条件及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1 实验部分1.1 玻璃负载TiO2膜的制备与表征[3-5]按照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水=3∶12∶…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BiTaO4∶Pr3+, BiTaO4的光致发光性质, 测量了BiTaO4的红外透射和漫反射光谱. BiTaO4的光致发光光谱发射峰位于约420, 440, 465 nm; 其激发谱在约330~370 nm范围有明显的激发. BiTaO4∶Pr3+的光致发光光谱为Pr3+的特征发射, 主峰为606 nm, 来自Pr3+的3P0→3H6跃迁; 其激发谱由来自于基质的峰值为325 nm和范围在375~430 nm的宽激发带以及Pr3+的特征激发组成, 325 nm, 375~430 nm的激发带可能分别来自钽酸根团的电荷迁移跃迁和基质的带间缺陷能级的吸收; 在BiTaO4∶Pr3+中存在着基质→Pr3+的能量传递. 由于BiTaO4∶Pr3+基质的密度和Pr3+的发光强度均超过PbWO4, 因此BiTaO4∶Pr3+可能是潜在的重闪烁体.  相似文献   
65.
66.
α-甲基苯乙烯阴离子平衡聚合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α-甲基苯乙烯聚合热力学。发现平衡单体浓度不仅与聚合温度有关,而且依赖于引发剂浓度。本文还报导了缔合体和单量体引发β-甲基苯乙烯聚合的平衡常数、聚合热、浆合熵及聚合自由焓。  相似文献   
67.
在流动系统中,用碳-14标记化合物研究了丁二烯催化剂上的结焦过程.吸附标记乙醇的升温脱附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态乙醇并不结焦.非标记乙醇与催化剂上的标记焦炭间的交换反应的实验结果,证明在正常反应条件下最初结在催化剂上的焦炭,大部分既不是游离碳,也不是稠环结构.标记乙醛的吸附、脱附和交换实验证明,即使在高达400℃下,催化剂表面上仍可能存有一小部分吸附态的乙醛.由上述结果可以认为,乙醇在催化剂表面上首先生成吸附态乙醛,这种乙醛的一部分转化为丁二烯,一部分随反应时间延长直接地或通过气相逐步缩合成焦炭.  相似文献   
6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原始聚酰胺材料在经历不同的预剪切过程或应用不同设备进行剪切后其结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始样品经过预剪切后,结晶温度升高5~10℃,半结晶时间降低到原始样品的一半.当聚酰胺材料经历很低的剪切时其结晶温度就有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剪切强度,结晶温度的增加趋势变缓.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有剪切历史的样品,球晶尺寸减小.作为对此,聚烯烃和聚酯材料的结晶对剪切历史不敏感,剪切与非剪切样品的结晶行为基本相同,据此推测聚酰胺分子间氢键可能是这种剪切记忆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我們制作了三种气体发生器,详见附图。所需材料少,制作簡便,使用方便,現簡述如下: 第一种:用噴灯把U形管一边的中下部逐漸加热烧紅,用圆头镊子在其周围按几个坑(五、六个即可,不能打穿),这样管内玻璃的突出部分正好可把所加入的金属块架住。再配上紧密的皮塞和导管便可使用。第二种:在一长約12—15厘米,直径此錐形瓶口略小的玻璃管或破試管的下半截,如上述一样烧紅按上小坑。装上严紧的胶塞和导管,放入錐形瓶中即可。  相似文献   
70.
采用温和条件下的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反相混合模式硅胶基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通过调整反应液中不同前体的比例,优化了整体柱的制备条件。通过扫瞄电镜,对柱床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发现,所制备的整体柱电渗流的方向和大小可随流动相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具有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渗流;当流动相pH值升至约7.5时,电渗流方向发生了反转(由阳极流向阴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对所考察的酸性(中性)化合物实现了快速分离,并获得了高达160,000N/m的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