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化学   346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106篇
物理学   3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01.
在分析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降解橙Ⅱ过程的基础上,比较了全过程拟合和两段拟合两种方法计算橙Ⅱ脱色动力学常数的精度,建立并验证了以催化剂用量和H2O2初始浓度为变量的橙Ⅱ脱色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中,橙Ⅱ的脱色以15/min为时间节点分为快速和慢速脱色两个阶段。快速脱色阶段主要以N=N断裂为主,发色体降解为辅;慢速脱色阶段主要以发色体矿化为主,N=N断裂为辅。两段拟合法得到的橙Ⅱ脱色动力学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能够为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降解橙Ⅱ提供更为精确的理论计算。本研究将为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2.
本文通过改变90%叶高截面叶型的安装角和厚度分布获得了不同的加载形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加载形式对叶尖泄漏流动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加载形式影响了泄漏流的流量和法向/流向速度差沿轴向的分布,进而影响泄漏流动损失。随着叶尖负荷向前缘移动,叶尖泄漏总流量增大,当泄漏量和动量差沿轴向分布相对均匀,当地峰值减小,叶中附近所占比重增加;在泄漏量与动量差共同作用下,泄漏涡卷起位置向上游移动,但与主流掺混强度减弱,损失减小;采用均匀加载和前加载形式能有效降低泄漏流与主流的动量差,减小泄漏损失,提高涡轮性能。  相似文献   
903.
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动力学设计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可以实现自供能传感、控制与驱动,具备灵活、节能环保、可持续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件的集成与融合,提出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将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进行扁平化设计,使其在二维平面内采集振动能量,在保证较大功率输出下能够显著减小器件所需三维空间。为了提高输出功率与工作频宽,设计了具有双稳态与力放大机制的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考虑弯张小变形,通过能量法建立了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关键设计参数对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了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在简谐激励下的俘能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可以低频、宽频弱激励下有效俘获能量。面内压电振动能量采集设计方法有利于推动便携式、可穿戴式自供能等方面的应用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904.
邹海飞  李敏  邓顺艳  夏兵  周燕 《分析测试学报》2023,(12):1639-1644+1651
基于凝胶过滤层析(GFC)进行前处理,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了血清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高通量、高灵敏检测新方法。选用Sephadex LH-20凝胶小柱对150μL血清样本进行过滤分离,先用Tris-HCl缓冲液(0.1 mol/L,pH 7.4)淋洗去除结合蛋白的甲状腺激素,然后用甲醇对游离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洗脱,采用LC-MS/MS法进行检测和定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FT3和FT4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9 5,批内及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10%,准确度为85.4%~110%,基质效应为85.8%~114%,回收率为85.8%~107%。采用该方法与平衡透析法(ED)同时检测了95份血清样本,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和MedCalc统计软件(v. 20.0. 0)对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GFC/LC-MS/MS与ED/LC-MS/MS法对血清中FT3、FT4的测定...  相似文献   
905.
铝的多孔阳极氧化自组织过程结晶度依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子束蒸发在硅衬底上的多晶铝膜多孔型阳极氧化得到的多孔列阵排布与体材料单晶铝氧化前序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氧化时间,应用电压、电解液等电化学参数外,新引入的结晶度将作为一重要因数影响自组织过程,结晶度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晶粒间界区域相比于晶粒内部存在的铝原子浓度和阳极氧化反应速度涨落,这种涨落将干扰孔底电场的分布,对自组织过程产生微扰,由于微扰具有实时和随机性质,将使铝膜阳极氧化不再  相似文献   
906.
907.
海洋环境传感器、航行器/机器人等无人机电系统可用于海洋军事侦察、资源探测、生态监测、海洋大型设备设施状态监测等,有益于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长期有效供能是制约海洋无人机电系统在辽阔海域作业的瓶颈难题.电池电量有限且污染环境,线缆供电成本高且限制了海洋机电系统的机动性.波浪能是最丰富并且可以被大规模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将波浪能量转换为电能,可以实现海洋环境机电系统的自供能传感、控制与驱动,具备可持续、灵活便捷和节能环保的优势,有望破解海洋无人机电系统供能瓶颈难题.此外,随着化石能源面临着枯竭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发海洋能源能够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全面论述波浪能量采集、基于波浪能量采集的自供能海洋无人机电系统和海洋无人机电系统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自供能海洋无人机电系统面临的关键挑战并进行展望,为解决海洋无人机电系统长期有效供能难题提供多维度参考,推动自供能传感、控制与驱动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助力海洋无人机电系统应用于深海远海.  相似文献   
908.
瞬断是表征精密导电滑环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其具有出现概率低、时间短、难以检测的特点,但却又极易对系统造成不确定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系统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对惯导设备转台调制过程中出现航姿跳变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搭建检测系统复现导电滑环的瞬断现象,指出外界微小异物进入环槽必定会导致具有刷丝对称双接触特点的导电滑环产生瞬断现象,从而导致航姿跳变故障的发生,且使导电滑环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  相似文献   
909.
Trapped atoms on photonic structures inspire many novel quantum devices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quantum sensing. Here, we demonstrate a hybrid photonic-atom chip platform based on a Ga N-onsapphire chip and the transport of an ensemble of atoms from free space towards the chip with an optical conveyor belts. Due to our platform’s complete optical accessibility and careful control of atomic motion near the chip with a conveyor belt, successful atomic transport towards the chip is m...  相似文献   
910.
Yuhui Dong 《中国物理 B》2023,32(1):18507-018507
Benefiting from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PLQY), wide gamut range, and narrow emission linewidth, as well as low-temperature processability,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QD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Despite tremend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ovskite QDs-based LEDs (PeQLEDs) is still plagued by the instability. The ion migration in halide perovskites is recognized as the key factor causing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PeQLEDs. In this review, the elements species of ion migration, the effects of ion migration on devic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hinder/mitigate ion migration in PeQLEDs are successively discussed. Finally, the forward insights on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