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化学   25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9篇
物理学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新显色剂PAPC光度法测定Zn(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PC)与Zn(II)的显色反应,在pH9.5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Zn(II)反应生成稳定的登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 长为494nm,表观摩尔吸光数为6.66*10^4L.mol^-1,cm^-1,锌含量在0-25u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铝合金和钢样中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极性含磷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包括的核查目标相当广泛,含有碳磷键的化合物属于重要的核查目标之一[1].因此,对此类化合物分析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技术是目前分析极性大,难挥发,热不稳定化合物的理想方法.以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较复杂的样品制备方式,经过衍生,生成挥发性的化合物再进行GC-MS分析[2],因此,回收率较低,大大降低了分析灵敏度.日益成熟的LC-ESI-MS技术大大简化了样品制备程序,水样和水提取样可直接分析,而且进样量较大,从而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同时也提供了分子量和结构信息.日益受到分析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3.
芳酰基芳基偶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芳酰基芳基偶氮化合物的合成;芳酰基芳基偶氮化合物;哌啶氮氧自由基;芳酰基芳肼;相转移催化  相似文献   
104.
人乳头瘤病毒HPV-16衣壳蛋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煜  邱文元 《化学研究》2005,16(4):91-94,100
人乳头瘤病毒HPV-16是引发子宫颈癌的主要元凶.研究HPV-16病毒的结构特点,对于二十面体病毒几何结构的认识、描述和疫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HPV-16病毒的衣壳结构特征、衣壳蛋白,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试探性地指出了HPV-16衣壳几何结构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5.
钟煜  邱文元 《化学通报》2005,68(4):277-284
许多病毒具有二十面体结构。本文对已经发现的各种二十面体病毒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二十面体病毒衣壳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二十面体病毒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06.
用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BPA)、4,4′-(六氟异丙基)-苯二酸酐(6FDA)和分散红1(DR1)合成了含氟聚酰亚胺,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热失重分析(TGA)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等测试技术对该聚酰亚胺的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在5%的质量损失温度分别为238和287℃,表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不同浓度的材料在自然光下的热光系数(dn/dT)值为(-2.31~-3.04)×10-4/℃,体积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2.56~4.32)×10-7/℃;一定浓度的材料在436nm单波长光照射下的热光系数(dn/dT)值为-3.08×10-4/℃,体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4.72×10-7/℃,表明该聚合物在低驱动功率的新型数字热光开关、光通信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反胶束法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Sn/C催化剂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AOT/环己烷反胶束体系中, 制备了Pt-Sn/C催化剂, 研究了不同ω (反胶束溶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量之比)值对Pt-Sn粒径的影响. 并采用TEM, XRD, XPS, 循环伏安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TEM结果表明合成的Pt-Sn纳米颗粒为球形, 在碳载体表面均匀分布, 粒径分布窄, 平均粒径为2.7 nm. Pt-Sn颗粒尺寸随着ω的增加而增大. XRD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中Pt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且没有与Sn形成合金. XPS结果表明在该催化剂中, Pt主要以零价态存在. 在甲醇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扫描结果表明, 甲醇氧化峰电位和峰电流随着ω的增加而减小, 说明反胶束方法可以通过控制颗粒尺寸, 从而影响催化剂的电氧化活性. 相对于商用Pt-Ru/Vulcan XC-72 (20 wt%, E-TEK公司), 该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峰电势以及较高的If/Ib (循环伏安曲线中正向扫描峰电流与反向扫描峰电流的比值), 这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Pt-Sn/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08.
镜像DNA     
镜像DNA的存在是分子生物学史上一个重要发现。叙述具有回文结构的镜像DNA发展的主要概况和实验事实,介绍回文外消旋体DNA的三维立体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9.
溴化锌-季(鎓)三溴盐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化锌-季鎓三溴盐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和不同金属盐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413 K和1.0 MPa条件下,以溴化锌为催化剂,苯基三甲基三溴化铵为共催化剂,无需加入任何溶剂就可以使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并以很高的收率得到环碳酸酯.  相似文献   
110.
颗粒毛细效应是指将一根细管插入填充有颗粒物质的容器中并对管施加竖直振动时颗粒在管内上升并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高度的现象, 该现象为颗粒物料的逆重力输运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技术途径. 为探究颗粒毛细效应的影响因素, 采用离散元方法, 模拟再现了颗粒毛细效应过程,展示了不同管径下颗粒竖直方向速度演变特性, 考察了不同容器宽度和振动条件下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随管径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在容器宽度与粒径比为40、管振幅与粒径比为14.33、管振动频率为12 Hz情况下, 管径与粒径比$D/d = 3.33$时, 管内颗粒堵塞严重, 使得颗粒上升缓慢,并造成颗粒柱中断; $D/d = 8.33$时, 起初毛细上升高度增加迅速, 随后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大逐渐减缓, 管内颗粒在管径方向几乎不存在速度梯度; $D/d =15$时, 随着颗粒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大, 管内颗粒柱分离为速度截然不同的两层, 上层颗粒在管径方向几乎不存在速度梯度, 而下层颗粒存在明显的速度梯度.研究还发现, 在毛细效应能够发生的管径范围内, 存在一个对应于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最大值的临界管径, 当管径小于临界管径时, 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 当管径大于临界管径时, 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随管径的增大而趋于减小; 增大容器宽度,临界管径有所增大; 增大振幅、适当提高频率能够有效促进临界管径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