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2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化学   2515篇
晶体学   122篇
力学   390篇
综合类   89篇
数学   829篇
物理学   212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在芳烃溶剂中用氯化二乙基铝和叠氮化钠反应合成了叠氮化二乙基铝(DEAA),其产率高达87%,比文献值高出17%。在正己烷中没有合成出DEAA,在含30%四氢呋喃(THF)的正己烷中合成出DEAA·THF配合物。在芳烃溶剂中,随着苯环上甲基数目的增加,DEAA的收率增加。测定了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乙基铝的正己烷溶液、氯化二乙基铝的甲苯溶液的 27Al NMR谱。由 27Al NMR谱数 据确定了氯化二乙基铝在甲苯中解离平衡式,计算了氯化二乙基铝在甲苯中解离平衡的热力学数据。用DEAA与苯甲酸甲酯直接合成了苯甲酰叠氮,并表征了其结构。这是一个新反应,至今无文献报导。用实验证明了在正己烷溶液中,用氯化二乙基铝、叠氮化钠与苯甲酸甲酯合成苯甲酰叠氮,没有经过氯化二乙基铝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中间体DEAA的这一步。依据实验事实建立了上述三种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2.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3.
杂多化合物的酸催化特性及其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杂多化合物在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催化领域内,对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在均相和非均相体系中杂多化合物的酸催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杂多化合物的酸行为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介绍了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存在下,钛与5-溴水杨基萤光酮形成配合物的高灵敏度显色反应。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2.23×10~5l·mol~(-1)·cm~(-1),线性范围为0—4.0μg/25ml.该体系选择性好,方法稳定、快速,已用于水相直接光度测定钢铁、铝合金和纯铝中的微量和痕量钛,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玻璃孔穴中定位生长纳米碳管电极, 分析了负偏压对纳米碳管电极生长的影响. 该电极对铜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碳管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 位于-0.0100 V附近的铜离子的还原峰峰形良好, 其电流在铜离子浓度为0.01~0.30 mmol•L-1时, 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75, 且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26.
倪行  高剑南 《大学化学》1990,5(6):19-23
对一些等电子分(离)子进行了ab initio SCF计算,并与UPS谱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事实均表明:即使是原子数、电子数相等,几何构型相似的等电子分(离)子,其电子结构并不一定相同,而最高占有轨道往往相同.轨道能次序不相同,可能与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能差不同以及各原子轨道在分子轨道中所占成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科学家已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厚度仅为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科学家预测这一材料将会在电脑和医学研究领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28.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猪去氧胆酸分子钳1~6对苯胺、对甲氧基苯胺、对硝基苯胺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表明,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最大结合常数可达3123.46L.mol-1,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的识别模式以及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与计算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9.
2005年12月4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在京主持召开了“纺织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检测技术研究”鉴定会。该课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用于测定纺织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两种检测方法,这两种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适用于棉、麻、丝、毛、涤等多种纺织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检测,为我国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检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0.
建立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钢中酸溶铝的方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总铝值,应用所建立的ANN-BP网络模型,输入总铝含量直接预测出酸溶铝含量。同时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该方法用于钢中酸溶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