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910篇
化学   1689篇
晶体学   71篇
力学   216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497篇
物理学   144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21.
 本文用DSC技术研究了物理老化对PEK-C、PES-C及其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的影响.老化时间(t)延长,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焓松弛峰温(Tmax)、峰高(△Cpmax)和热焓(△H)提高;△H与lgt成线性关系.碳黑或碳纤维对PES-C的物理老化行为无影响,而反应性乙炔端基砜(ATS)固化物能限制PEK-C和PES-C在T_g以下温度的物理老化过程.利用物理老化能更为方便地判断多相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EK-C/PSF为相容体系,而PEK-C/PES-C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2.
师范学校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中规定在师范学校教学中,应该完成以下的任务: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对小学自然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可见师范学校的化学教学是面临着双重任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同时还要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合格的小学教师。几年来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在师范学校化学教学中初步的摸索出一点体会,正确与否请大家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23.
链酚胺型配体锌(Ⅱ)配合物模拟碳酸酐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酚胺型链状配体,N,N'-二(2-羟基苄基)丙二胺(H~2L)及其Zn(Ⅱ)配合物(ZnL),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R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的配位情况,得到了配位酚羟基的解离常数。运用分光光度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在pH=5.5~9.0(50mmol·dm^-^3缓冲溶液)范围内,研究了配合物作为碳酸酐酶模拟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得到了NA酯水解的配合物催化速率常数k~N~P。实验结果表明,ZnHL^+的配位酚羟基的解离常数pK~a为6.83;催化速率常数k~N~P与pH之间不存在Sigmoidal型曲线关系,而是在pH值中性附近有最大值,ZnHL^+对NA酯水解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并且采取双重催化机理,是碳酸酐酶很好的模拟物。  相似文献   
124.
呋喃丹的极谱法测定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呋喃丹的极谱伏安行为及其测定进行了研究。在0.2mol/L NH3-NH4Cl底液中(pH 8.8),对其进行扫描,发现于-1.21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呋喃丹的浓度在5.0×10-6-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对5.0×10-5mol/L呋喃丹溶液进行6次平行实验,RSD为0.2%。实验结果表明,呋喃丹在极谱电极上有吸附性质。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进行监测取得满意的结果,96 h内呋喃丹的降解率为98%。  相似文献   
125.
牛奶样品经磷酸溶液提取,提取液用苯磺酸阳离子交换柱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链霉素残留液用甲醇从C18固相萃取柱上洗脱,经旋转蒸发器减压蒸干,残渣用0.01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溶解,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263nm和发射波长435nm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10mg/kg;在0.01~0.10mg/kg范围,三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8.3%~80.2%,变异系数(CV)为7.4%~12.4%,方法检出限为0.005mg/kg.  相似文献   
126.
C4/C5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催化剂类型、裂解工艺、催化裂解的影响因素和裂解机理4个方面对国内外C4/C5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主要采用ZSM-5分子筛系列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酸改性或水热改性高硅ZSM系列分子筛及介孔MCM41分子筛。总结了国内外C4/C5烃的裂解工艺,认为影响催化裂解的主要因素是裂解原料、催化剂类型及工艺条件。目前,裂解机理主要是自由基与碳正离子机理相结合的机理。并简述了本课题组目前有关C4烷烃催化裂解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7.
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导数光度法测定原油中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5Br PADAP为显色剂 ,用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干扰离子 ,在波长 6 30nm采用一阶导数光度法测定原油中钒 ,方法灵敏度高 ,摩尔吸光系数为 3.0× 10 5L·mol- 1·cm- 1,较其它光度法测定钒的摩尔吸光系数提高 1~ 2个数量级。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并做加标回收试验 ,钒的回收率在97.5 %~ 10 4 .0 %。与ICP AES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9.
水溶性卟啉与很多过渡金属离子的反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青村和夫等研究了钯与TPPS_3的反应。同时石井研究了TPPS_4与钯的反应。为了制定高灵敏度的钯的光度法,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实验部分 (一)试剂及仪器 TPPS_4溶液:10~(-4)M。钯标准溶液:称取钯片,溶于浓硝酸(加几滴浓盐酸)。稀释至一定浓度。应用  相似文献   
130.
多支链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张路  楚艳苹  赵濉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2):1451-1454
用自制的四种高纯度多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研究了支链结构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支链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标准吸附自由能DGadӨ更负;但是,饱和吸附量Γmax却随支链烷基碳数增加而减小,且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随吸附量减小而降低,表现出与一般表面活性剂不同的变化趋势.从多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分子结构特点,解释了随支链烷基碳数增加Γmax和γcmc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分子的独占面积(as)对Γmax及γcmc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