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化学   234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9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82篇
物理学   2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21.
陈军  夏武杰  薛杨静  胡建坚 《应用数学》2016,38(4):237-240,26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3,4苯并芘(BaP)介导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培养EPCs,消化收集第4代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Bap组:予BaP,浓度为20μmol/L;3种浓度黄芪甲苷各组(先加入浓度分别为2、10、50μg/ml的黄芪甲苷,2h后再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Bap)。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细胞的增殖、黏附以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1),黄芪甲苷预保护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提高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均P<0.05);BaP组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下降(P<0.01),ROS表达明显上升(P<0.01),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可降低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P<0.05),提高SOD含量(P<0.05),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ROS表达(P<0.01)。结论黄芪甲苷对BaP介导的EP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22.
723.
董丽娟  薛春华  孙勇  邓富胜  石云龙 《物理学报》2016,65(11):114207-114207
光学双稳态的阈值取决于非线性材料中的场局域程度, 场局域越强阈值越低. 而材料的损耗是影响场局域强弱的重要因素. 之前, 人们普遍认为, 增加损耗会削弱场局域, 不利于降低阈值. 本文研究了由磁单负材料和电单负材料组成的异质结构中光学双稳态现象, 发现随着损耗的增大, 其阈值可以呈现先降后升的非单调变化. 进一步研究表明, 异质结构界面处的电磁场强度随着损耗增大呈现先降后升的非单调变化, 即增加损耗也有可能增强场局域. 研究结果揭示了场局域程度与材料损耗之间的非单调依赖关系, 为设计开发非线性功能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4.
混合误差下回归函数小波估计的一致收敛速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构造了回归函数的一类小波估计,在误差序列为ψ 混合或φ 混合下得到了小波估计的强一致收敛速度和狉阶矩一致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25.
高光谱图像技术在农产品检测及识别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野生黑枸杞经济效益显著,经常被种植黑枸杞冒充。提出一种利用高光谱图像对野生黑枸杞无损快速识别的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共采集256份(野生、种植各128份)黑枸杞在900~1 700 nm范围的高光谱反射光谱,每份平均光谱作为此样品的光谱;(2)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对采集的光谱预处理;基于Kennard-Stone法,按照校正集和预测集比例为2∶1对样品划分,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光谱进行降维处理,提取特征波长30个;分别将全光谱和SPA 提取的30个特征波长作为模型输入,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和随机森林(RF)识别模型。(3)结果表明,在识别野生黑枸杞模型中,基于全光谱和SPA建立的SVM,ELM和RF模型校正集识别率均高于98.8%,基于全光谱和SPA建立的SVM,ELM和RF模型预测集识别率均高于97.7%。基于全光谱(FS)建立的三种识别模型略优于基于SPA建立的三种识别模型。但从简化模型方面,SPA提取的特征波常数仅为全光谱的11.8%,大大降低了模型运算量。三种模型中,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无损识别野生黑枸杞效果最好,均达到100%。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分类模型可快速识别野生黑枸杞。  相似文献   
726.
将Eu(tta)3dpbt (dpbt: 2-(N,N-diethylanilin-4-yl)-4,6-bis(3,5-dimethylpyrazol-1-yl)-1,3,5-triazine; tta:thenoyltrifluoroacetonato)包埋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正辛基三甲氧基硅及其水解缩合产物组成的杂化基质中, 制备了Eu(tta)3dpbt 质量分数为40%的荧光纳米粒子, 其平均粒径为45 nm. 所制备的发光纳米粒子在水中分散稳定性高、光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长波敏化Eu3+发光性能优良, 适宜作为生物分析的发光标记物. 所制备的发光纳米粒子的可见区激发峰位于415 nm, 激发峰尾部延展至475 nm, 其发光量子产率为0.31(λex=415 nm, T=23 ℃), 最大双光子激发作用截面为5.0×105 GM (λex=830 nm, 1 GM=10-50 cm4·s·photo-1×particle-1). 以转铁蛋白修饰上述发光纳米粒子表面制备的纳米生物探针被成功应用于活的HeLa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和双光子激发Eu3+发光成像.  相似文献   
727.
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下的虚拟企业基因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因学说研究的深入,运用DNA理论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逐渐成为管理学的热点.基于现有的企业DNA理论,本文首先从概念、结构、基因组要素识别及基因重组原理等方面对虚拟企业组织DNA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通过生物学中的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虚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最后,研究了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对虚拟企业基因重组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基因重组模型.该研究不仅揭示出不同的进化策略,基因重组的效率效果不同;而且还充分论证了在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下,借助于基因重组技术,通过持续提高"基因"能力要素的竞争能力,能够有效保持虚拟企业在"市场生态"中的知识地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8.
薛永江  胡静  李凯 《实验力学》2022,(2):175-18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视场分割的双远心镜头视频引伸计.该视频引伸计通过4个平面反射镜将双远心镜头的视场分割为2个空间上分离的视场,并通过视场标定技术确定了测量系统的放大率和两视场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DIC)跟踪试件上2个标记点的运动,获得标距段的伸长量,进而计算出应变.本文通过视场分割的方法扩大了双远...  相似文献   
729.
潘晶  齐娜  薛兵兵  丁群 《物理学报》2012,61(18):180504-180504
手机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手机短信息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本文致力于设计实现手机短信息加密与安全传输的硬件系统, 采用混沌A5/1混合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手机短信息加密系统设计方案. 使用由Logistic混沌序列做初始密钥而改进的A5/1混合算法作为加密算法, 分析其伪随机性并证明圆周相关与线性相关的关系; 采用SIM300模块设计实现手机功能, 仿真普通手机短信息和加密短信息的传输; 开发一套软件测试平台, 可以在计算机上呈现硬件系统的测试结果. 经测试表明, 本文提出并实现的硬件系统可以加密手机短信息并保证其正常传输, 从而提高了手机短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30.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弱光干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求对无线激光通信最有效、最实用的干扰方式,针对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无线激光通信系统,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弱光干扰的原理和条件,验证了弱光干扰的可行性,发现其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误码率升高。同时,研究了干扰光的不同重复频率、功率和占空比对采用不同通信体制、速率、发射功率等设计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产生的不同的干扰原理和现象。发现了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因其不同的时钟体制造成的弱光干扰差异,同步通信主要发生“比特干扰”和 “时钟恢复干扰”,异步通信系统主要发生“起始位干扰”和“数据位干扰”。由于异步通信中帧结构和编码都较为简单,与同步通信相比更易受到干扰光的影响,受到干扰的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