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化学   32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9篇
物理学   1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碳氢燃料裂解吸热反应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主动冷却所利用的重要手段。为探究不同燃油流量下冷却通道中的裂解换热特性,本文通过设置不同质量流量,不同出口温度探究了正癸烷的热沉、转化率、壁面温度以及结焦情况,确定了正癸烷在不同质量流量下的裂解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正癸烷在高温时化学反应对停留时间的影响减弱,停留时间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得到增强。正癸烷的气相产物分布随着质量流量变化而变化,烷烃含量随质量流量增大而减少,烯烃含量随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加。发现了低流量高出口温度情况下正癸烷的裂解强化换热现象,发生裂解强化换热时壁温会显著下降。同时通过裂解残液的色谱分析,得到了结焦反应迅速增强的温度与流量。  相似文献   
72.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十氢化萘低温燃烧的动力学机理,获得了脱氢反应、自由基加氧反应及1,5氢迁移反应等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在CBS-QB3水平下获得了相关物种的热力学参数,通过过渡态理论计算获得了具有紧致过渡态反应的高压极限速率常数,而无能垒反应的速率常数则由变分过渡态理论得到.基于此机理分析了十氢化萘低温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和热力学机制.相比于链烷烃和单环烷烃,十氢化萘自由基加氧反应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较快,1,5-氢迁移反应的能垒较高,揭示了物质结构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热力学平衡常数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十氢化萘自由基加氧反应起主导作用.通过拟合获得了所有反应Arrhenius形式的速率常数,这些参数可用于双环烷烃低温燃烧机理的构建和优化.  相似文献   
73.
基于非平衡溶剂化能的约束平衡方法和溶剂重组能的新表达式, 实现了电子转移反应溶剂重组能的数值解, 研究了二氯二氰基苯醌(DDQ)及其阴离子体系DDQ-之间的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 考虑了DDQ与DDQ-分子以平行方式形成受体-给体络合物时的两种构型. 引入线性反应坐标, 计算了该反应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重组能. 基于两态变分模型得到了反应的电子耦合矩阵元. 根据电子转移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该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74.
采用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具体溶剂分子结构对溶质光谱行为的静电影响. 通过拟合溶质所处外电场和引入溶剂分子极化率, 考虑了溶质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极化效应, 得到合理的溶质和溶剂分子的电荷分布. 经过严格推导发现, 在传统的显溶剂模型中, 平衡和非平衡溶剂化能表达式均未考虑溶剂分子永久偶极弹簧能的贡献. 因此, 在正确计算永久偶极弹簧能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了溶剂化能的表达式和新的吸收/发射光谱移动公式. 采用修改后的ASEP/MD程序, 计算得到了与实验值比较吻合的丙酮在水溶液中n→π*跃迁的光谱移动值, 验证了新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5.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羟喜树碱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导电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及其电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磷酸盐缓冲液中(pH3.0),在-0.2~ 0.4 V范围内羟喜树碱在PAR膜修饰电极表面受吸附控制,发生准可逆单电子转移电极反应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0.38;首次提出了以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检测羟喜树碱含量的新方法.在聚合时间为40圈(100mV/s),富集电位 1.0V,富集时间240s条件下,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得其氧化峰电流Ip与浓度分别在0.01~1.0μmol/L和1.0~4.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nmol/L.  相似文献   
76.
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甲醛与烯烃的Prins缩合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甲醛与烯烃Prins缩合反应生成1,3-二噁烷及其衍生物,水解得到1,3-二元醇.对不同结构的离子液体、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反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实现了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目标.产物易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7.
应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对沙丁胺醇(SAL)具有高亲和力的多克隆抗体和酶标半抗原,采用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模式建立沙丁胺醇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LISA法检测沙丁胺醇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1~1.0×10~3μg/L,沙丁胺醇对抗体-酶标半抗原结合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4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6%(n=5),定量检测下限(Ic_(10))为0.29μg/L。在猪饲料中分别添加沙丁胺醇标样10、50、250μg/kg,ELISA法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85%~108%、81%~92%和81%~102%,RSD(n=5)分别为9.1%、5.6%和8.9%,对饲料中沙丁胺醇的最低定量检测浓度为4.23μg/k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同步测定饲料中添加250μg/kg沙丁胺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9%(n=3),相对标准偏差为3.9%。  相似文献   
78.
MgO在NaY沸石上的分散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将MgO直接分解在NaY沸石上,从而获得强碱性活性位。MgO/NaY具有耐水冲刷性,克服了通常负载型固体碱在水中易流失的弱点,并在273K的顺式-2-丁烯异构化反应中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9.
周世琦  郭祀远 《化学学报》1999,57(5):437-445
以反胶束系统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反胶束系统的三大效应,即低界面张力效应、界面弯矩效应、混合熵效应,提出了一个分子热力学模型,模型所预言的反胶束水分含量随无机盐种类、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变化与所获实验规律定量相符,还能预言反胶束内表面处电势值、表面活性剂解离度。  相似文献   
80.
本文利用左、右导数的概念,对函数单调性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牛顿—莱布尼兹定理进行了推广并作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