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5篇
物理学   8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风化中焦煤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低温氧化模拟焦煤在自然界的风化过程,借助付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法,原位观察了过程中煤结构的变化,并和其成焦性质的下降相关联。所得谱图表明,脂肪族基减少、醚桥键的增多以及羧酸基的出现是氧化焦煤的结构特征。由于脂肪族基的损失以及含氧链的增多,导致用氧化焦煤炼焦时产生的液体产物减少和所形成的胶质体热稳定性降低,以致难以使芳核颗粒间产生良好的熔融缩聚反应,结果使得到的焦饼松散不均一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法已被广泛地用于固体表面酸的测定中,伹直至目前,它主要用在表面酸的定性表征上,有关定量测定方面的工作还不多。本文提出了一个定量测定非质子酸(L酸)和质子酸(B酸)的方法,对于吸附态吡啶在升温脱附过程中的光谱变化规律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环氧丙烷和甲醇在MgO上合成1-甲氧基-2-丙醇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FT-IR详细研究了MgO上甲醇对环氧丙烷的加成反应. 结果表明在MgO催化剂上甲醇很易解离吸附形成甲氧基, 根据负碳离子机理, 吸附环氧丙烷可形成类丙烯物种. 甲氧基对类丙烯物种的加成反应遵循反-Markownikov法则, 高选择性地合成1-甲氧基-2-丙醇.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由碳酸二甲酯与1,5-萘二胺合成1,5-萘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反应是一个经过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关于这个中间产物,在目前现有的各种文献中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萃取、结晶等分离手段提纯出了该中间产物,并通过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中间产物的分子量为216,组成为C12H12N2O2,结构为5-氨基-萘基-1-氨基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阳离子树脂交换法从山西晋城风化煤中提取黄腐酸,并以不同比例的丙酮-水混合溶剂提取分段,对各段份进行了光谱及化学测定。部分段份经甲基化后还作了进一步的分离。结果表明,黄腐酸是一种混合物。它以丙酮-水提取时是按分子量分段的,各段份的E_4/E_6值有规律地降低,C/H运渐增高。其红外光谱则说明,黄腐酸的基本结构是以芳核为骨架,并带有酚羟基、醇羟基、醌基等的多羧酸。  相似文献   
16.
红外光谱法考察活性纤维状氧化铝表面酸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红外光谱和升温脱附的方法,考察了活性纤维状氧化铝的表面酸性质。吸附了吡啶蒸气的红外光谱表明,活性纤维状氧化铝的表面酸主要以非质子酸形式存在。作者根据升温脱附和共吸附水时吸附态光谱的变化,探讨了表征络合吡啶的吸收峰位移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FTIR,TPSR和微量反应技术考察了CO和CO/H2在无定形、四方相和单斜相3种形态氧化锆为载体的钴基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CO在以不同形态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形式和转化行为具有较大差异.在单斜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生成桥式和多桥式吸附的CO,并容易进一步加氢生成烃类物种,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C5+烃的选择性.而以四方氧化锆为载体的催化剂上桥式吸附的CO较稳定,加氢反应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多种特殊化学品及材料[1].其中在某些化学品合成过程中,经常以均相酸或碱作催化剂,例如在合成有机溶剂丙二醇醚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矿物酸或苛性碱.虽然均相酸或碱作催化剂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同时存在产物与催化剂分离、腐蚀和废液处理等多种弊端,因此在一些反应过程中人们正积极探求用符合要求的多相催化法来代替均相催化法.A l2O3、ZnO和MgO分别具有酸性、两性和碱性并已用于多种催化反应中[2,3],本文通过IR光谱法研究了环氧丙烷在MgO,A l2O3和ZnO上的吸附活化态.在这些氧化物中…  相似文献   
19.
红外发射光谱法用于煤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套可用于煤化学研究的红外发射光谱测试系统 ,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样品槽 ,讨论了操作中影响光谱质量的有关因素 ,并以观察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结构变化为例 ,展示了这一方法在煤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考察了CO2和CO2+H2在不同形态氧化锆上的吸附和转化行为,结果表明,氧化锆的形态影响CO2的吸附形式和表面物种的生成.无定型氧化锆上主要生成碳酸氢盐和离子碳酸盐,单斜氧化锆上还出现了双齿碳酸盐,而在四方氧化锆上出现最强的线式吸附CO2,并生成聚碳酸盐.在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单斜氧化锆上生成甲烷而在四方氧化锆上则生成甲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