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化学   199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AlCl3为络合物配体,研究Sm2O3-Eu2O3-Gd2O3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其传输能力为:Sm≈Gd〉Eu,氯化物主要在980 ̄1100K沉积。没温区的最大分离系数分别为:βEu/Sm:1200K=1.70,βEu/Gd;1300K=1.88,βSm/Gd;1300K=1.24,βSm/Eu;850 ̄880K=2.76,βGd/Eu;880 ̄900K=2.83,βGd/Sm;800K=1  相似文献   
152.
3,4-二氢-2-羟基喹(?)啉(简称二氢喹(?)啉)是合成新型有机磷农药及一些喹(?)啉磺胺类药物的中间体.本文根据二氢喹(?)啉可被氧化成2-羟基喹(?)啉的性质,进行了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甲醇和Britton-Robinson混合液中,二氢喹(?)啉有良好的微分脉冲伏安峰.用此法测定了2-羟基喹(?)啉中二氢喹(?)啉的含量.经循环伏安法验证,电极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153.
(Sr,Ba)SiO3:Eu3+是以SrCO3、BaCO3、H2SiO3、Li2CO3、Eu2(C2O4)3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合成发光材料过程中,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索。得到了发光材料的最佳组成为:(Sr0.8Ba0.2)0.95Eu0.025Li0.025SiO3或Si0.95Eu0.025Li0.025SiO3。最佳实验条件为:灼烧温度1150℃,灼烧时间3小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谱、激光荧光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研究了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54.
沈坚之 《化学教育》1984,5(6):41-42
用普通的定性实验来验证下列化合物的溶度积是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55.
熊进之 《化学教育》1985,6(6):35-35
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演示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效果较好。图中2是一支玻璃管,φ15mm左右,长50~60mm。可用废试管制作。预先在玻璃管底部铺上一薄层玻璃棉或棉花;演示时在其中装入过氧化钠粉末2~3cm厚。向盛有碳酸钙的大试管1中倒入稀盐酸,立即连接2和1,15秒钟后即可演示检验氧气的生成(用木条余烬枪验),效果显著。最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投入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有气体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白色固体是碳酸钠。本演示要注意: 1.制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浓度以1—1.5N为宜,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速度。  相似文献   
156.
利用水热釜研究了低温水热预处理过程中高蛋白小球藻的水热降解特性,考察了125-200℃各相产物产率、元素组成、能量回收率和关键元素C、N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量的C、N元素富集在水相中,且提高温度(>175℃)有利于脱氨反应进而提高水相中NH3的相对含量。随着预处理温度升高,N在油相产物中分布逐渐增加且在175℃后快速增加;固相产率及能量回收率逐渐降低,但同时其N/C和O/C也降低,表明水热预处理是一个提质过程。借助FT-IR、XPS、TG-FTIR-MS和Py-GC-MS对比分析了原料和藻渣的官能团结构和热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过程改变了C、N不同官能团的相对含量,与原料相比,藻渣中C-C相对含量增加,而C-N、C-O等相对含量降低;除了蛋白质-N和季胺类-N,预处理后藻渣中出现了少量吡啶-N。固体藻渣官能团组分含量和结构变化降低了热失重过程NH3和HCN的释放、及快速热解产物中含N杂环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7.
七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从东紫苏和黑沙蒿中分离出的七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七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O 2的作用强弱与它们所含酚羟基数目多少有关,羟基数目越多,对O 2清除的效果越好.C2-C3双键对黄酮类化合物清除O 2的活性也有贡献;糖苷因空间位阻效应而导致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8.
利用石英毛细管反应器,研究了藻类蛋白质的模型化合物苯丙氨酸在水热条件下的反应特性;考察了低温段(130~220℃)苯丙氨酸的转化规律,并解析了苯丙氨酸在温度为220~340℃、反应时间为5~240 min的主要分解途径及其氮元素的转化途径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在130~190℃下转化率很低,可作为藻类水热液化过程中提取蛋白质的参考温度;在220~280℃下,苯乙胺是主要产物,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加长,苯乙烯产率增加。苯丙氨酸先脱羧生成苯乙胺,随着反应的加剧,苯乙胺经脱氨生成苯乙烯,苯乙烯进一步加成生成少量苯乙醇;大部分氮元素先经脱羧反应转移到苯乙胺中,进一步由脱氨反应转移到水溶性较强的NH4+中。  相似文献   
15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硅锆复合膜改性的多孔陶瓷纤维除尘管,从而实现了生物质粗燃气中固相杂质的高效分离和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在100 h的连续高温除尘净化实验中,系统研究了生物质粗燃气中的飞灰、焦油和操作条件对其高温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生物质燃气的过滤阻力主要受焦油含量影响,当焦油含量0.5/m~3时,在飞灰含量20 g/m~3的条件下可稳定运行;当焦油含量5.0 g/m~3时,须采用高温N_2气反吹;当飞灰含量1.5 g/m~3时,在较长时间内无需反吹。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