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化学   468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53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179篇
物理学   3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一、前言(一)珠心算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及本项目的起因珠算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发明和运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珠算深刻地  相似文献   
992.
盐酸吡格列酮-乙基曙红荷移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0的盐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吡格列酮(PGTZ)与乙基曙红(EE)之间发生荷移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使溶液发生褪色现象,且在516 nm波长处测定时,溶液的褪色程度与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在9.75 × 10-7~1.26×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ε516)为6.44×104·mol-1·cm-1,检出限(3s/k)为3.25×10-7mol·L-1.方法用于市售药品中PGTZ含量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标示值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结果相符.以血浆及尿液样品为基体加入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其回收率在97.7%~103.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5%.  相似文献   
993.
以2-溴丙酸和N-叔丁氧羰基-O-苄基-L-丝氨酸为起始试剂首先制得N-(2-溴丙基)-O-苄基-L-丝氨酸(BPBS), 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三乙胺(Et3N)溶剂中80 ℃经9 h后BPBS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生成(3S,6S)-3-苄氧甲基-6-甲 基-吗啉-2,5-二酮[(3S,6S)-BMMD]及(3S,6R)-BMMD共存体, 产率70%. 将所制得的共存体以乙酸乙酯为重结晶溶剂, 采用微分重结晶法, 经4次“溶解-部分重结晶”操作循环制得两种纯光学构型的(3S,6S)-BMMD和(3S,6R)-BMMD. 将两种光学纯双手性中心的BMMD分别溶于乙酸乙酯, 室温下培养得(3S,6S)-BMMD和(3S,6R)-BMMD的单晶体, 以X射线衍射法测定上述两种BMMD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新型固体硫化剂硫代硫酸铵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预硫化。采用浸渍法将硫代硫酸铵负载在Mo/Al2O3模型催化剂上制备出预硫化的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还原气氛的热重质谱联用和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预硫化催化剂的物相、活化以及反应后催化剂的表面成分。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铵中不同价态的硫在催化剂活化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S2-硫化活性金属,S6+修饰载体,减少载体与活性金属的相互作用,促进硫化。不同S/Mo摩尔比的预硫化催化剂经原位氢气活化用于噻吩加氢脱硫反应,S/Mo摩尔比为3的预硫化催化剂显示出最好的加氢脱硫活性,预硫化催化剂比Mo/Al2O3催化剂的脱硫活性提高17%。  相似文献   
995.
曙红Y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是由日本武田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于1999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1],化学名称:(±)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2,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分子式:C19H20N2O3S·HCl,化学结构如下: 盐酸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对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控制,减少肝糖的产生和输出,从而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有明确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同时还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对胰岛B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是一种新型口服抗Ⅱ型糖尿病药.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相关性分析与DEA模型的寿险公司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八家寿险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相关性分析的DEA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相关性分析和DEA两种方法的优点.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设计出评价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然后综合运用DEA模型对这八家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效率有效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双菌体发酵的研究,构建相应的微分方程动力学系统,对双菌体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次,利用Mathematica软件对菌体的生长、产物和底物消耗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双菌体发酵模型的初步研究,为将来混合菌体发酵产生皂素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使用双金属氰化物/稀土配合物复合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其催化效率比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有显著提高,得到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105的聚合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组成(如稀土的种类、稀土与锌的比例(Ln/Zn)、稀土配合物中酸根离子的酸性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压力及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Y(CCl3COO)3稀土金属配合物有利于共聚反应的进行。当n(Y)/n(Zn)=6、聚合4 h后,其催化活性比单纯的双金属氰化物提高了31.5%,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没有太大变化,而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质量分数低于2%,而在该温度下单独采用稀土三元催化剂时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生成量通常在10%以上。聚合物中碳酸酯含量低于双金属氰化物的催化产物,说明稀土配合物只是起到活化金属与环氧丙烷配位的作用,没有提高共聚物的碳酸酯含量,整个共聚合反应依然遵循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的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TOF-MS),研究了丙烯酸分子被200nm泵浦光激发到第二电子激发态(S2)后的超快预解离动力学.采集了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时间分辨质谱信号,并利用动力学方程对时间分辨离子质谱信号进行拟合和分析,揭示了预解离通道的存在.布居在S2激发态的分子通过快速的内转换弛豫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时间常数为210fs,随后再经内转换从S1态弛豫到基态(S0)的高振动态,时间常数为1.49ps.分子最终在基态高振动态势能面上发生C-C键和C-O键的断裂,分别解离生成H2C=CH和HOCO、H2C=CHCO和OH中性碎片,对应的预解离时间常数分别约为4和3ps.碎片离子的产生有两个途径,分别来自于母体离子的解离和基态高振动态势能面上中性碎片的电离.  相似文献   
1000.
在pH为6.60的B-R缓冲介质中,替米沙坦(TMST)与甲酚红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当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时,在572nm及428nm波长处分别有正、负吸收峰。测定在572nm处增色反应的吸光度或在428nm处褪色反应的吸光度均与TMST的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作为测定TMST的基础。在所提出的方法中采用572nm作为测定TMST的检测波长。在此条件下TMST的浓度在4.6×10-7~1.3×10-5 mol.L-1之间与所测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率为5.34×104L.mol-1.cm-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TMST胶囊和片剂中TMST的含量,测定结果与标示量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