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6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The macroscopic deformed potential energy for super-heavy elements Z=120 is determined within a generalized liquid drop model (GLDM). The shell correction is calculated with the Strutinsky method and the microscopic single particle energies are derived from the shell model in an axially deformed Woods-Saxon potential with the same quasi-molecular shape.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of a nucleus is calculated by the macro-microscopic method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liquid-drop energy and the Strutinsky shell correction. The theory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deformed potential energies in a set of cold reactions. The neck in the quasi-molecular shape is responsible to the deep valley of the fusion barrier due to shell corrections. In the cold fusion path, the double-hump fusion barrier is predicted by the shell correction and complete fusion events may occur.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me of projectile-target combinations in the entrance channel, such as ^50Ca ^252Fm→120 and 58Fe 244 pu→^302 120 , favour the fusion reaction,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candid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super heavy nuclei Z=120 and the former might be the best cold fusion reaction to produce the nucleus ^302 120among them.  相似文献   
22.
采用氢等离子体,实现了碳纳米管向金刚石的结构相变,并实现了金刚石的高密度成核,有效成核密度可达10\+\{11\}/cm\+2以上,处于目前金刚石成核密度的最高行列,为制备优质的金刚石薄膜提供了保证.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都证实了金刚石的形成.同时,对纳米金刚石晶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碳纳米管 纳米金刚石 结构相变  相似文献   
23.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FTIR,Raman和XPS光谱表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红外、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水热条件下碳纳米管在不同氧化剂中的表面修饰过程。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可以成功地实现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而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改变反应产物中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24.
超声波处理高序石墨合成碳纳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超声波处理水溶液中的高序石墨固体,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不但看到了与电弧放电和激光烧蚀产物相似的碳纳米多面体和纳米管,而且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实心碳纳米球.对这种由扰动石墨晶格组成物的形成过程给出一种可能的模型解释 关键词: 高序石墨 超声波处理 碳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一种同位旋相关的输运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和6 0. 0MeV/u时 12C+ 12C的反应,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实验结果,说明了方程的可靠性. 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反应系统 17 -20,22Ne+ 12C中核素 19Na的产生截面,发现缺中子核引起的反应,具有更大 19Na的产生截面,为新核素的探测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晋兴雨  邱锡钧  朱志远 《物理学报》2006,55(10):5338-5343
基于相对论性激光-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研究了相对论性激光-等离子体系统中圆偏振入射脉冲激光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对激光脉冲宽度的影响. 具体分析了在不同初始物理参数下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在等离子体传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激光脉冲在等离子中压缩. 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入射激光的强度和入射脉冲宽度以及减小等离子体的初始密度,能够有效地实现脉冲宽度在等离子体中压缩;当激光脉冲的初始参数a0=0.12和τ=70以及等离子体密度n0=0.3时,脉冲宽度相对压缩T/τ接近于1/10,从而给出了激光压缩的理论优化参数. 关键词: 相对论性激光-等离子体 激光脉冲宽度 等离子体密度 自压缩  相似文献   
27.
在超强fs激光与氘团簇的相互作用中, 分析了可以引发核聚变的高能氘核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团簇双重膨胀的机制,计算了氘核动能及团簇解体的时间, 为选取合适的激光脉冲宽度参数提供参考. Considering the Coulomb explosion in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a deuterium cluster target with ultra intensity femtosecond laser,the causation which generate energetic deuterium nuclei for the fusion has been analyzed. The mechanism for the dual explosion of deuterium cluster is proposed, and hence the velocity of deuterium nuclei and the expansion time of deuterium ion clusters have been estimated.  相似文献   
28.
For the relativistic plasma, how to fix the Lorentz factors of the particles is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problem.We resolve this problem by demonstrating the exact relation between the average Lorentz factor and temperature in relativistic plasmas. A rather simple relation is also obtained for the ultra-relativistic case.  相似文献   
29.
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高温电解水蒸气是一种可以在低碳排放条件下实现大规模氢气制备的技术。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工作条件,尤其是所通入的气体组成和压力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电解池理论模型来研究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氧电极上通入不同氧分压的吹扫气对电解池反应特性的影响,文中所研究的氧分压范围为1.01×10~3–1.0×10~5 Pa。结果表明,可逆的开路电压随着氧分压的提高而增大,然而由活化极化、欧姆极化和浓差极化共同作用导致的极化电压随着氧分压增大而降低。在低电流密度时氧分压越小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性能越好,而在高电流密度时氧分压越大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性能越好。因此在低电流密度时采用低氧分压吹扫气有利于降低电解过程的耗电量,在高电流密度时采用氧气作为吹扫气有利于减少电解水的电能消耗并能够得到纯氧作为副产物以提高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0.
双粒子模型的基础是描述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势为EAM(embedded atom method)势的Monte Carlo模拟. 模型建议:在Ni3Al晶界弛豫时,微量元素原子既被看作为偏析子又被看作为诱发子. 作为偏析子它在晶界偏析(或富集),作为诱发子它诱发Ni原子在晶界偏析(或富集). 可见本模型能解析共偏析(或共富集)现象. 根据正(或诱发子)效应与负(或偏析子)效应的联合影响,模型解释了Ni在Ni3Al晶界最明显富集现象. 关键词: 偏析子与诱发子 基体效应 在晶界共富集 晶界内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