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8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细乳液聚合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绿色经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本科生新创性实验教学中;同时,通过在细乳液聚合中引入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螺吡喃衍生物,使制备的胶体粒子具有明显的光致变色和荧光开关特性,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对科研的亲近感。本文通过一步细乳液聚合法,在75°C下聚合反应3h制备了含螺吡喃衍生物——2-(3’,3’-二甲基-6-硝基螺[苯并吡喃-2,2’-吲哚啉]-1’-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SPMA)的光致变色胶体粒子,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对胶体粒子进行粒径和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胶体粒子的粒径在60nm左右,它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光致变色和荧光开关性质。初步的防伪应用表明其在荧光防伪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变值测量结构及其可视化统计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智捷  郑昊航 《光子学报》2011,(9):1397-1404
利用测量计算模型和系统化参量统计方法模拟双态量子交互作用系统,在多种交互作用模式下模拟双路量子干涉测量的统计分布效应.从量子交互作用出发,对Einstein受激发射,MachZehnder干涉仪和Stern-Gerlach自旋测量等测量模式形成测量四元组.利用多变量逻辑函数和变值原理,在N元0-1输入/输出序对上形成变...  相似文献   
8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微量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微量锰 ,回收率为 10 5 .0 % ,检出限为 7.7× 10 -10 g/ m L,相对标准偏差为 6 .5 16 %。本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 ,已用于血中微量锰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4.
具有乘性噪声和随机量测时滞的目标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机动目标跟踪过程中产生的乘性量测噪声与随机量测时滞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斯滤波(GF)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随机时滞和乘性噪声容积卡尔曼滤波器(CKF-RDMN)。首先,利用一组满足伯努利分布的随机序列描述随机出现的量测时滞现象。其次,利用乘性噪声满足高斯条件分布的特性,改进量测更新过程。最后依据三阶球径容积法则,对高斯积分进行求解。由于该算法是对经典GF算法的改进,因此,也可作为通用的滤波框架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与推广无迹卡尔曼滤波和推广扩展卡尔曼滤波对比,仿真结果表明,CKF-RDMN在解决乘性量测噪声与随机量测时滞问题时,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85.
利用硅烷偶联剂的表面修饰技术,将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共价接枝到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表面.红外光谱数据证实了该反应的可行性.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利用西夫碱反应将氨基化的碳纳米管与醛基化的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层层自组装到电极表面,获得灵敏度可控的葡萄糖传感器.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扫描电镜对成膜过程...  相似文献   
86.
以1,2-苯并异噻唑啉-2(3H)-酮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8种(3-氧代苯并异噻唑啉-2-基)羧酸烷酯,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在浓度为2mg/L时对亚心型扁藻、球等鞭金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都有抑制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2c~2h)对球等鞭金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优良...  相似文献   
87.
Controlling the anomalous Hall effect(AHE)inspire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material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lectronics.The recently discovered quasi-2D kagome superconductor CsV3Sb5 exhibits large AHE accompanying with the charge-density-wave(CDW)order which provides us an ideal platform to study the interplay among nontrivial band topology,CDW,and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Here,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ressure effect of the AHE in CsV3Sb5.Our high-pressure transport measurements confirm the concurrence of AHE and CDW in the compressed CsV3Sb5.Remarkably,distinct from the negative AHE at ambient pressure,a positive anomalous Hall resistivity sets in below 35 K with pressure around 0.75 GPa,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ermi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or Fermi energy shift in the new CDW phase under pressure.Our work indicates that the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CsV3Sb5 is tunable and highly related to the ban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8.
基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JF-24激波风洞, 通过开展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直连试验, 研究了高马赫数燃烧的强化方法以及燃料类型对燃烧的影响. 试验段是采用凹腔结构的圆截面燃烧室, 喷孔布置在隔离段, 燃料分别是氢气和乙烯, 当量比均为0.7. 燃料喷注分别采用无支板和小支板两种构型, 后者部分喷孔位于小支板顶部. 两种构型均设置了流向近距双排喷孔, 可分别进行单环和双环喷注. 试验结果论证了飞行马赫数10.0条件下氢气和乙烯在超高速气流中的稳定燃烧性能. 并且, 相比于单环喷注, 双环喷注以及补充小支板可以强化燃烧. 推测其原因是双环射流和激波/分离结构的近距离交互作用很可能改善掺混, 而补充小支板顶部喷注还能利用更多空气组织掺混. 在同样采用双环耦合小支板顶部喷注的强化措施下, 氢气与乙烯燃烧效率接近, 但氢推力性能更优. 这是因为较高热值氢的释热更多. 此外, 试验还证明了在当前来流条件下, 释热受控于掺混, 且高温离解效应限制释热上限. 这是由于释热降低流速且提高静温, 使高温离解的吸热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9.
采用熔体法生长Ⅱ-Ⅵ族碲化物体单晶时,不同的生长条件及热经历过程会导致生长态晶体材料中,占主导的点缺陷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晶体的物理性能及器件的使用。低温光致发光(PL)谱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条件下生长的Ⅱ-Ⅵ族碲化物体单晶中的点缺陷和杂质的能级状态。对比富Te条件下生长的未掺杂ZnTe和CdTe晶体在8.6 K下的PL谱可以发现,电阻率较低的p型ZnTe晶体,其PL谱中,电子到中性受主复合发光峰(e,A^0)强度高于施主-受主对复合发光峰(DAP),而高电阻率阻n型CdTe晶体则刚好相反,这可能是由于生长速率及降温过程的热经历不同导致占主导的本征点缺陷类型不同造成的。按化学计量比生长的未掺杂CdZnTe晶体,其PL谱中自由激子发光峰(D^0,X)占主导,而(e,A^0)峰强度高于DAP峰,变温PL谱测试表明当温度高于15 K时,(e,A^0)峰与DAP峰逐渐叠加在一起。In掺杂导致在富Te条件下生长的CdZnTe晶体的PL谱中产生明显的A中心复合发光峰,与导带的能量差约为0.15 eV,主要与In补偿Cd空位形成的复合体[In_(Cd)^+V_(Cd)^(2-)]^-有关,且其强度与In掺杂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0.
含有杯芳烃的树枝状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建华  刘军民  麦健航  江焕峰 《化学进展》2008,20(11):1716-1725
杯芳烃与树枝状大分子是超分子化学中两类极为重要的主体分子,将这两种主体分子结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基于杯芳烃的树枝状大分子,不仅仅能够将两者的优点集中到一个分子之中,同时还有可能产生一些新颖的性能,成为新型的智能材料、分子器件或是纳米材料。本文按照杯芳烃的类型,在树枝状大分子中的位置,综述了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一新型主体分子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它在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