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1篇
化学   69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二次组态相关(QCISD)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选用6-311++g(d,P),6-311++g(3df,3pd)和D95(3df,3pd)基组对H2,BeH和BeH2:分子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到它们的基态电子态分别为H2(1∑g),BeH(2∑)和BeH2(1∑g),BeH2:分子的稳定构型为D∞h构型.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BeH和H2分子的8参数Murrell-Sorbie函数,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光谱数据和力常数;由多体项展式理论导出BeH2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H+BeH生成BeH2(D∞h)分子存在较深的势阱,容易生成H-Be-H络合物分子.反应Be+H2+-HBeH,△H=-1.4654 eV,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22.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3(SO44(TITMB)2(H2O)4][Cd(H2O)6]·2CH3OH}n1)和{[Zn(TTTMB)(HCOO)2]·CH3OH}n2)。配合物1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2O)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和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23.
利用声子的波动性,在纳米线表面引入共振结构,可以有效阻碍声子输运.为进一步优化共振结构,本文基于平衡态分子动力学(EMD)方法,研究表面共振圆环结构的高度和宽度对Si纳米线热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振圆环高度的增加,Si纳米线的热导率逐渐减小,最大减幅可达61.9%.当高度达到2nm以后,热导率基本不再变化.共振圆环宽度则对热导率的影响较小.声子色散关系中出现的平带,证实了共振圆环引起的声子共振效应;最低共振频率的变化说明了共振圆环中的声子波长决定了共振圆环高度对纳米线热导率的最大影响程度.研究进一步发现,随着共振圆环高度的增加,声学支声子对热导率贡献的比重变小.本文研究结果对高效热电材料和隔热材料的微纳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4.
氘、氚代聚苯乙烯单体abinitio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HF,MP2及BLYP从头算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了聚苯乙烯单体基态的平衡几何构型.主要用BLYP6—31方法研究了氘、氚代聚苯乙烯单体(DPS,PST)的正则振动频率、红外光谱强度、C—D键键能,并对正则振动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研究了DPS,PST单体中温度、压强与熵的关系. 关键词: 平衡几何构型 正则振动频率 红外光谱强度 键能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含有电子相关效应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 B3LYP 方法,选择LANL2DZ双ζ基组,对Cu2分子及其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进行理论研究.计算得到Cu2,Cu+2,Cu2+2,Cu-2和Cu2-2基电子状态分别是1Σg+,2Σg, 1Σu, 2Σu和1Σg,导出了相应的分子及分子离子的解析势能函数,并计算出Cu2分子的垂直电离势和电子亲合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6.
Li2分子X^1∑g^+,A^1∑u^+和B^1Пu态的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SAC/SAC-CI方法,利用D95、D95(d)、6-311g以及6-311g(d)等基组,对Li2分子的基态(X^1∑g^ )、第一激发态(A^1∑u^ )及第二激发态(B^1П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四个基组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D95(d)基组为四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D95(d)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g^ )、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A^1∑u^ 和B^1П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g^ )、第一激发态(A^1∑u^ )和第二激发态(B^1Пu)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ae,ωe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其中,基态、第一激发态与实验数据吻合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7.
Agn(n=2~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LANL2DZ 方法优化计算并分析了Agn(n=2~10)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计算和讨论了银团簇的原子化能、能级分布、能级间隙、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所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银小团簇的结构不同于块体,且随团簇尺寸大小而相应变化,原子化能和电子亲和势随原子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团簇的费米能级、电子亲和势和电离势随团簇大小变化具有明显的奇偶振荡特性,并对此作了分析.团簇的电子性质和几何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随团簇尺寸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确定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可对实验观测结果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8.
采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RECP)近似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选择LANL2DZ基组,优化得到了AunY(n=1—9)二元掺杂团簇稳定的基态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掺杂Y原子的AunY(n=1—9)团簇随n的变化,其电离势、电子亲合能和费米能级与Aun(n=2—9)一样具有“奇-偶”振荡效应;团簇离子的稳定性具有“幻数”现象,Au2Y+和Au6Y+比其他团簇离子更稳定,与质谱实验结果一致;同一团簇中,团簇最稳定的异构体(基态)是趋于Y原子有最大的邻近的Au原子数. 关键词: Au-Y团簇 密度泛函 平衡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129.
用密度泛函(B3P86/6-311g*)方法研究了Ni2分子结构和势能函数.结果表明基态Ni2为5Πg,平衡间距为Re=0.223 196 nm,离解能为1.851 16 eV.定义了分子轨道密度(DMO, density of molecular orbital)并研究了镍双原子分子的s, p, d, f的DMO对成键的贡献,为进一步研究金属的态密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0.
C2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与垂直电离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abinitio计算方法和实验光谱数据分别导出C2分子基态X1Σ+g和激发态d3Πg的Murel-Sorbie函数,同时用QCISD/6-311G方法优化出C-2、C+2、C2+2分子离子基态的平衡核间距,算出C2分子的垂直电离势,计算数据与实验光谱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