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10篇
化学   1003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189篇
综合类   190篇
数学   311篇
物理学   8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共沉淀法制备的CeO2-ZrO2-Al2O3材料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易操作的共沉淀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CZA材料, 并通过对其晶体结构的表征, 初步探讨了ZrO2和Al2O3在CZA中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52.
以二茂铁、二茂钛、二茂锆和取代茂锆为催化剂用于催化酯化合成乙酸丁酯, 探讨了不同茂金属、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含量的茂金属就可高效催化酯化反应. 当催化剂为二茂钛, 其含量为 0.049%(摩尔比)时, 反应 30 min 产物乙酸丁酯的分离收率达到 90%, 纯度达到 98%. 以 400 目不同温度活化的硅胶为载体, 考察了负载二茂锆催化剂的性能. 当硅胶在 400 ℃ 焙烧 4.0 h, 负载二茂锆催化剂用量为 Zr/丁醇 = 0.487% (摩尔比), 反应后乙酸丁酯收率为 90.6%, TOF = 318 h-1. 该反应的产物后处理不需要用水洗涤, 无废水排出, 催化剂易回收利用, 是一个绿色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53.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La0.75Sr0.25Mn1-xNixO3+δ(x=0,0.4,0.5和0.6)系列样品,考察了其对甲烷部分氧化的催化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O2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氧化等测试手段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当x=0,0.4和0.5时,样品均形成稳定的钙钛矿结构:当x=0.6时样品同时存在钙钛矿和菱形六面体尖晶石结构.当x=0.5时样品存在4种可还原物种,同时具有高的表面氧特别是高的晶格氧含量,对甲烷部分氧化有利,这表明La0.75Sr0.25Mn0.5Ni0.5O3+δ具有良好的抗积炭性能.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x=0.5时,样品具有良好的甲烷中温转化率,最高的CO和H2选择性,以及在700℃下最好的反应稳定性和抗积炭能力.  相似文献   
954.
用热分析(TG-DTG-DTA)、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FePO4·4H2O在空气中脱水过程.热分析结果表明,FePO4·4H2O在空气中脱水的质量变化率与理论计算相吻合.XRD结果表明,FePO4·4H2O脱水产物为FePO4.由等转换率法得到脱水过程的活化能,依此为初始值,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失水反应拟合的最可几模型为两步连串反应:D4→Fn,活化能分别为79.62和103.04 kJ·mol-1,IgA值分别为8.40和11.02.  相似文献   
955.
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下,以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无定形二氧化硅基底中均匀分布的MnFe_2O_4纳米晶.由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确证了MnFe_2O_4纯相的生成. 由粉末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MnFe_2O_4纳米晶形成过程.尖晶石结构的MnFe_2O_4在800℃时开始形成,900℃时基本完成.磁性质测量表明在烧结到900℃的样品中,MnFe_2O_4纳米晶室温具有超顺磁性,78K时为软磁性.1000℃ 和1100℃下得到的样品室温和78K时都具有软磁性.  相似文献   
956.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缬草精油和含有缬草精油的混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数据中的色谱重叠峰进行了解析,得到两种精油的各个物质的纯色谱和纯质谱,同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直接比较两种精油中的共有组分,提取出共有组分的纯质谱,通过与HELP法解析出的质谱进行比较,发现AMWFA法比HELP法能更快速鉴别出混配精油中的缬草精油.  相似文献   
957.
以两种典型基质:葡萄糖(R1)和乙酸钠(R2)作为单一碳源,考察了SBR单级好氧工艺在R1和R2中的除磷效果,并通过比较各自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了SBR单级好氧工艺以不同基质作为碳源时影响其微生物摄磷能力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R1和R2中均观察到明显的超量摄磷现象,但在运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系统中微生物摄磷能力以及体内储能物质有很大的差别.稳定运行后,R1和R2中单位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总磷(TP)去除量分别为6.7~7.4、2.7~3.2mg·g^-1.R1中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另一储能物质糖原质在好氧段外碳源(葡萄糖)存在时有明显的积累现象(糖原质的最大积累量为3.21mmol-C·g^-1),在好氧段外碳源消耗完后呈下降趋势,并在好氧结束时下降到好氧前水平;R2中PHA与糖原质在好氧段外碳源(乙酸钠)存在时均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外碳源消耗完时PHA与糖原质积累量分别为2.1,0.55mmol—C·g^-1),PHA在好氧段外碳源消耗完后呈下降趋势,并在好氧结束时也几平下降到好氧前水平,而糖原质却在外碳源消耗完后继续积累,并在好氧2h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糖原质最大积累量为0.88mmol—C·g^-1),此后下降明显,在好氧结束时也几乎恢复到原始水平.在整个好氧过程中,R1中内碳源(PHA与糖原质)的积累/转化量大于R2系统.在闲置期内,R1与R2中PHA与糖原质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却观察到明显的释磷现象,且R1释磷量多于R2系统.此研究显示,由于R1与R2中进水碳源不同,在其反应系统内碳源的好氧代谢途径有所差别,使各自微生物在好氧段体内储能物质的类型与积累/转化量也有所不同,各自微生物在好氧摄磷时得到的可利用的能量也不同,因而各自微生物的摄磷能力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58.
对于具有素数个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且它们的维数相等的有限群,我们给出一个分类.  相似文献   
959.
应用MATLAB语言描述了测量任意给定的颌、颧骨区域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且在临床上用实例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60.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1.93 Ti0 05(PO4) 3/C,研究Ti4+掺杂对Li3 V2(PO4)3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均得到单斜晶系结构,且无杂相存在,少量Ti4掺杂并未影响材料的结构形貌,但显著改善了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掺杂Ti4+试样在0.2C和12 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9 mAh·g-1和102 mAh·g-1,明显高于高温固相法掺杂Ti4+试样,且循环性能良好.研究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是一种改善离子掺杂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