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92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能够在生物体系中进行、且不会与天然生物化学过程相互干扰的一类化学反应. 这类反应的出现为科学家对生命进程的原位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 已经成为化学生物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核心方向之一. 自这一概念提出的近二十年里, 生物正交化学经历了反应类型由单一的“偶联反应”向成键偶联、断键剪切反应并重, 应用场景由简单的活细胞体系向更为复杂的生物活体升级的一系列发展历程. 同时, 在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研发、临床诊疗等多个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了生物正交反应的快速发展, 在反应开发、体系优化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工作, 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在“生物正交剪切反应”概念的提出与开发应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本综述中, 分别按照金属介导、光介导和化学小分子介导的生物正交偶联反应以及生物正交剪切反应, 对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进行系统介绍. 最后对生物正交反应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加以展望. 我们期待更多高效、兼容的生物正交反应得以发展, 并提出“遥控生物正交化学”的未来发展目标, 期待更多的化学家能够加入生物正交反应的开发拓展与应用探索当中.  相似文献   
42.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new path search algorithm which considers all the degrees of freedom and apply it on our calculated five-dimensional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PES) of~(236) U. Asymmetric and symmetric fission paths and barrier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43.
The improved version of Los Alamos model with the multi-modal fission approach is used to analyse the prompt fission neutron spectrum and multiplicity for the neutron-induced fission of 237Np. The spectra of neutrons emitted from fragments for the three most dominant fission modes (standard Ⅰ, standard Ⅱ and superlong)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and the total spectrum is synthesized. The multi-modal parameters contained in the spectrum model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of fission fragment mass distributions. The calculated total prompt fission neutron spectrum and multiplicity are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the Los Alamos model.  相似文献   
44.
离轴三反射望远镜遮光罩设计与杂光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邹刚毅  樊学武 《光子学报》2009,38(3):605-609
分析了离轴三反射望远镜的杂散光特性,给出了遮光罩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根据系统所要探测到的极限星等,通过计算得到了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点源透射比所必需满足的条件;在Tracepro杂光分析软件中建模,在方位角为0°、45°、90°、135°和180°时分别对0.1°~80°之间共15个离轴角度进行了光线追迹,通过计算得到了系统的PST曲线.结果表明,系统PST整体上是下降的且在离轴角30°以后接近指标要求,但在方位角0°和180°时,PST曲线在个别角度有突增的现象,通过光线追迹数据,得到了主要的杂光传输路径,提出了对遮光罩的修改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修改.最后对改进后的系统重新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杂光抑制能力达到了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5.
内螺纹肋管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空气为介质(Pr=0.698),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Re=600-2000的范围内对内螺纹肋管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不同Re、螺纹肋的旋转角度α、螺纹肋的牙数N8对速度环量、Nu、Nu和阻力系数的影响,并通过对Nu和速度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内螺纹肋管内强化换热流动中决定换热强度的物理量一速度环量。  相似文献   
46.
从双目遥感凝视系统的视场重叠区进入系统的信息量大于通过非重叠区的信息量,根据这一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运动小目标双目并行快速实时自动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差分向量无穷范数算法对原始图像序列做预处理,去掉大量低频噪音和背景,然后采用光流场法对运动小目标进行分割,最后用所提出的空间时间并行快速判定算法对分割的可疑运动小目标进行判定。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识别判定算法的空间时间是并行处理的,所以识别判定的平均速度比单目视觉系统提高了50%;在图像信噪比不小于5dB的情况下,准确判定识别的概率为97%。  相似文献   
47.
燃煤烟气中的CO2和NO对中温烟气脱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实验装置研究了200-400℃范围内的中温干法烟气脱硫过程,并通过对脱硫产物的各种分析,揭示了烟气中CO2及NO对脱硫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CO2对脱硫过程有抑制作用,尤其在反应温度大于300℃后,其作用已经不可忽视;NO对脱硫过程有促进作用,但是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至350℃以上基本消失,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生成中间产物Ca(NO3)2而减少CaCO3、CaSO3的生成量来实现的,同时NO的参与也会改善反应的气相扩散条件。  相似文献   
48.
壳聚糖/明胶/TiO2三元复合膜的制备与功能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纳米TiO2用阴离子表面改性剂SDS改性后,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TiO2复合膜,用FTIR、XRD、SEM、TEM表征了其结构与形态,并测试了其吸水率、透光率、力学性能和抑菌性能。进而探讨了复合膜中明胶和纳米TiO2含量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壳聚糖、明胶和TiO2微粒间存在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使明胶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TiO2与壳聚糖、明胶分子间有很好的界面作用。适量TiO2的加入,可使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明胶质量分数为0.30时,掺杂wTiO2为0.01、0.02的复合膜较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的湿强及干态韧性分别提高了55.9%,40.8%和49.7%,47.9%。此外,复合膜的抑菌性能随明胶的增加而降低,但随TiO2的掺杂比的增加而增强,纳米TiO2的引入拓宽了壳聚糖和明胶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9.
空间高分辨率CCD相机次镜支架最佳结构设计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陈荣利  张禹康  樊学武  马臻  李英才 《光子学报》2004,33(10):1251-1254
根据某空间高分辨率CCD相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利用结构设计软件Solidedge建立了次镜支架的结构分析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Vnastran对不同结构和尺寸的次镜支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计算,提出了次镜支架的鼓型偏置式四翼梁结构.该结构具有较高一阶谐振频率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大口径的空间相机中.  相似文献   
50.
二茂铁基α,β-不饱和烯酮与腈氧化物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7个3-取代苯基-4-苯基-5-二茂铁甲酰基异噁唑啉(4a~4g),产率中等,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4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4的氧化还原电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