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0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化学   2599篇
晶体学   116篇
力学   484篇
综合类   199篇
数学   828篇
物理学   228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signs of lepton flavor universality(LFU)violation have been observed in b→cτ■ and b→sl+l-transitions.Recently,the D* and τ polarization fractions P_L~D* and P_L~τ in B→D*τ■decay were likewise measured by the Belle collaboration.Motivated by these intriguing results,we revisit the RD(*)and RK(*) anomalies in a scalar leptoquark(LQ)model,where two scalar LQs,one of which is a S U(2)L singlet and the other a S U(2)L triplet,are introduced simultaneously.We consider five b→ cτ■ mediated decays,B→D(*)τ■,B_c→ηcτ■,Bc→J/ψt■,and ∧_b→∧_cτ■,and focus on the LQ effects on the q~2 distributions of the branching fractions,LFU ratios,and various angular observables in these decays.Under the combined constraints of the available data on RD(*),RJ/ψ,P_L~τ(D*),and pLD*,we perform scans for the LQ couplings and make predictions for a number of observables.Nume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differential branching fractions and LFU ratios are largely enhanced by the LQ effects,with the latter expected to provide testable signatures at the SuperKEKB and High-Luminosity LHC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更好地描述疏松态金属材料的冲击压缩特性,基于托马斯-费米原子统计模型,研究金属晶体中电子热行为对系统内粒子数、内能、压强等参数的影响,修改了描述疏松金属材料的Wu-Jing模型中的参数R的计算方法。结合混合物的冷能叠加原理,得到考虑电子相影响的疏松态混合物物态方程。并对不同配比的密实态W/Cu合金、不同疏松度的Al/Ni合金的典型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进行计算,获得其冲击压力-比容关系及冲击波速度-粒子速度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本文中模型对未反应条件下的金属材料冲击压缩特性预测较好;疏松材料的冲击压力-粒子速度关系并不呈现出密实材料的近似线性关系,其冲击压缩过程分为压实前和压实后2个明显的阶段;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的冲击压缩特性受材料孔隙率、材料配比等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 Method)基于粒子数密度来判断自由表面会出现将内部粒子误判为自由表面粒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几何法和体积法的自由表面粒子判定方法。通过对溃坝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全新的自由表面粒子判定方法对流体平稳运动以及剧烈运动两种工况,都能准确地判断出自由表面粒子,解决了基于粒子数密度判断方法因粒子分布稀疏产生误判的问题。这种全新的自由表面粒子判定方法对今后采用MPS方法计算两相流问题时,两种介质在界面处的传热传质计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利用贸易额的绝对值和指数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地区结构. 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过于集中, 且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地区结构和主要10个国家的内部地区结构均有所优化, 但不甚明显, 其中出口的整体地区结构更为分散, 进口的内部地区结构更为均匀. 最后基于分析结果, 为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地区结构合理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一个求解带箱子约束的一般多项式规划问题的全局最优化算法, 该算法包含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 利用局部最优化算法找到一个局部最优解. 在第二阶段, 利用一个在单位球上致密的向量序列, 将多元多项式转化为一元多项式, 通过求解一元多项式的根, 找到一个比当前局部最优解更好的点作为初始点, 回到第一个 阶段, 从而得到一个更好的局部最优解, 通过两个阶段的循环最终找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并给出了算法收敛性分析. 最后, 数值结果表明了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O2/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材料的晶相结构和组成,采用恒流放电的方式对LiSi/LiCl-KCl/( MnO2/G)单体电池进行了电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GO后获得的材料由大量的纳米花球式和纳米棒式结构无规则的交织排列在一起,α-MnO2纳米簇结构依附在石墨烯纳米片上;产物在2θ为22°~27°时出现了较宽的无序堆叠的石墨烯的衍射峰;Mn元素氧化后离子状态为Mn4+;LiSi/LiCl-KCl/( MnO2/G)单体电池有两个放电平台,分别为2.58 V、1.96 V,放电电压截止到1.0 V时,对应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150.2 mAh/g。  相似文献   
997.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是爆破开挖扰动的重要指标,研究确定岩体临界损伤PPV对爆破损伤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溪洛渡水电站640 m高程马道下边坡岩体的爆破开挖为工程背景,依据岩体跨孔声波测试结果,采用基于LS-DYNA的二次开发技术对保留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爆破近区PPV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损伤程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PPV存在门槛值,当PPV大于该值时,岩体的损伤变量从零开始迅速增加至0.8左右,之后随着PPV的增大,损伤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直至岩体完全损伤;分别基于岩体的损伤度、最大拉应力的PPV判据以及近区拉应力峰值与PPV的统计关系等3种方法确定岩体临界损伤PPV,从定量衡量损伤区范围看,常用的基于最大拉应力的PPV判据确定的临界损伤PPV偏小,而其余2种方法确定的临界损伤PPV相对精确。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闪长岩在单轴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和各向波速变化规律,在单轴阶段加载和循环阶段加载条件下,对闪长岩岩样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累计数、不同应力水平不同方向的波速、切线模量、轴向应变速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应力水平的增高,声发射事件数不断增加,在高应力水平(约80%峰值强度)时,声发射累计数急剧增多,随后切线模量出现震荡变化。(2)在加载过程中,压密程度及裂纹扩展方向对波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不同方向波速在不同的应力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由此可以推测破裂面位置和破裂模式。在较高应力水平下(约60%峰值强度),平行于加载方向的波速趋于稳定,而垂直于加载方向的波速则持续下降,故用垂直于加载方向传播的波速预测岩石的破坏更具可靠性。(3)随着应力的增加,应变速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临近岩石破裂时无异常变化出现,说明利用变形观测难以预测此类岩石的破坏。以上研究表明,根据纵波波速、声发射累计数和切线模量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岩石的破坏。  相似文献   
999.
探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作为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辅助分类工具的可行性。选取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6种华溪蟹属淡水蟹类78个样本,采用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以及ITS2核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同属序列片段,经DNA提取、引物筛选、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计算得到的遗传距离和所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华溪蟹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的选择。在本实验涉及的淡水蟹类个体及类群的识别上,16SrRNA和ITS2基因片段不适宜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而COI基因片段结合GenBank部分华溪蟹属序列数据分析,可区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75%的物种。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可作为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物种鉴定的辅助分类工具。  相似文献   
1000.
对2014年8月19日08:00至20日08:00温州市大暴雨过程做技术总结. 通过对500 hPa环流分析,利用欧洲中心850 hPa和1 000 hPa细网格风场产品以及雷达拼图、实况雨量分析发现,该次过程为高空槽和低层偏南风急流控制下的系统性强降水,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该次降水过程分为19日白天和夜间2个时段,19日白天的暴雨过程由低层850 hPa中尺度辐合线所造成,辐合线上,有较强的风速辐合.19日夜间的暴雨过程由1 000 hPa风向和风速的辐合造成.该次降水过程降水时段集中、雨强强、累计降水量大.通过分析各家模式降水产品,总体来说,各家对于此次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把握均较差,即使中尺度系统的位置预报正确,但对极端短时强降水(如3 h降水≥100 mm)的预报尚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