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化学   199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10篇
物理学   4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根据同轴虚阴极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紧凑型径向分离腔振荡器,该径向分离腔的特点是输入电子束的电流可以很大,从而可以得到较高的微波输出功率. 综合考虑影响微波输出的各种因素,在电子束为410kV,电流为35kA的条件下,模拟得到的平均功率大于50GW,频率为146GHz,电子束功率效率达到348%. 关键词: 径向分离腔 高功率微波 同轴虚阴极 电子束分布  相似文献   
102.
S波段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腔的3维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维软件设计了适用于S波段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单重入输入腔,该腔体采用了偏心设计,以便减小耦合孔处的不均匀场对腔间隙场的影响,分析了腔体耦合孔尺寸对腔间隙场均匀性的影响;建立了带输入波导结构的3维输入腔开放腔模型,并应用此模型,采用3维PIC程序模拟了注入微波功率、束直流对输入腔间隙后束流调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孔尺寸对腔间隙电场均匀性影响较大,当耦合孔离轴越近时,腔间隙场越不均匀;在结构参数和束参数固定的条件下,基波电流调制深度随着间隙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最大基波调制电流的漂移距离几乎不变;在结构参数和注入微波参数固定的条件下,束直流越大,达到最大基波调制电流所需的漂移距离越短。研究结果为腔体的设计和输入腔束流调制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方法对粗骨料取代率为0%、30%、5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冲击试验,研究了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弹性模量以及破坏形态受应变率影响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开始段呈线性关系,随应变率的增大,线性段斜率增大,持续范围扩大,峰值应力变大;峰值应力具有率敏性,随应变率增大,峰值应力不断增加,取代率对峰值应力的影响差别不明显;动态弹性模量也具有率敏性,呈正相关关系,取代率不同,其率敏性程度有所差异;随着应变率增大,试件破坏程度随之加剧,从完整无裂缝到瞬间崩裂成碎块。  相似文献   
104.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THz QCL)是一种基于超晶格或耦合多量子阱中电子共振隧穿和子带间跃迁的单极光源,其辐射频率可通过能带和波函数设计进行调控,具有响应速度高、体积小、便于集成等优点。近年来,国际上多个科研团队展开了对THz QCL的密集研究,器件性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针对THz QCL的实际应用,目前急切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受限于严重的大气衰减、光束合成等困难,急需解决THz QCL功率输出提升的问题。第二方面,研制窄线宽、高功率单模输出的太赫兹本振源。  相似文献   
105.
In this study,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3D-QSAR) was studied for the antiplasmodial activity of a series of novel indoleamide derivatives by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 and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 MSIA). 3D-QS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 training set of 20 compounds and was externally validated by a test set of 4 compounds. The best prediction(Q~2 = 0.593 and 0.527, R~2 = 0.990 and 0.953, r_(pred)~2 = 0.967 and 0.962 for CoMFA and CoMSIA)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CoMFA and CoMSIA. Those parameters indicated the model was reliable and predictable. We designed several molecules with high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ontour maps produced by the CoMFA and CoMSIA models.  相似文献   
106.
三腔渡越管振荡器高频结构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从圆柱坐标系下Borgnis位函数的齐次标量Helmholtz方程出发,引入慢波驻波概念及其场表达式,利用Borgnis位函数的边界条件及相邻子区公共界面上的场匹配条件,导出了三腔渡越管振荡器内角向均匀TM模的色散关系及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运用该解析法求得三腔渡越管振荡器的谐振频率与实验中测得的微波频率一致,求得的场分布与数值法得到的场分布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07.
ONTHEEXISTENCEANDSTABILITYOFSOLUTIONFORSEMI-HOMOGENEOUSBOUNDARYVALUEPROBLEMDongQinxi(董勤喜);HuangXiankai(黄先开)(ReceivedJuly.4.19...  相似文献   
108.
Ferroelectric Pb(Zr, Ti)O3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pulsed exeimer laser deposition on silicon-on-insulator and Pt-coated silicon-on-insulator substrates, and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was per-formed to crystallize the fil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by X-ray diffraction,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scopy and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e films were revealed to be polycrystalline perovskite structure with mainly (100) and (110) orientations, and their crystallization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annealing time. The films show good ferroelectricity, with Pr=15μC/cm2, Ec= 50kV/cm, high resistivity and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相似文献   
109.
刘应开  侯德东  周效锋  刘佐权 《物理学报》1999,48(12):2304-2307
研究激波对非晶FeBSi,FeMoBSi合金的影响,经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主晶化相α-Fe(Mo,B,Si)晶格常量.结果表明:晶格常量比正常值偏小,用双势模型计算晶格常量,理论值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从而肯定晶格常量变小是形成B的替代式固溶体和缺位式固溶体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0.
Fe73.5Cu1Nb3B9Si13.5非晶态合金的激波纳米晶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效锋  刘应开  刘佐权  李德修 《物理学报》1999,48(11):2098-2103
实验表明,非晶态合金在激波影响下会转变为纳米晶.最近的实验进一步发现,Fe73.5Cu1Nb3B9Si13.5非晶态合金中的Cu,Nb在激波晶化中的细化作用被抑制,且样品在这种转变之后作进一步的退火处理,其晶粒度变大而晶格常数变小.在激波晶化机理分析中提出了“激波流体晶化”构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