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7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报道了一个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的双稳态荧光分子开关,其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茂铁基团作为荧光团蒽PET过程的氧化还原控制单元,通过双Schiff碱C=N键与蒽相连。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蒽的荧光发射行为。以不同的化学试剂作为体系的输入信号,以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作为输出信号,利用荧光分子开关的质子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实现了一个分子水平的逻辑功能。输入信号及其相应的输出结果在分子水平上符合数字逻辑与门的真值表。  相似文献   
92.
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油及各种燃料油的管道运输量日益增加.在管道运输过程中,石油与管路系统的摩擦阻力限制了其运输,造成管道运输量的降低和能量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9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烟草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快速分离与测定。烟草中17种氨基酸在8 min之内实现了快速分离和测定。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法(C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31个烟草样品(4个品种:烤烟,香料烟,晒烟,白肋烟)中烟草氨基酸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样品中氨基酸总量为:白肋烟晾晒烟香料烟烤烟。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烟草样品可以完全各自聚为一类,同时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占到氨基酸总变量的73.3%,其中第一主成分占到总变量的62.3%,表明不同种类间烟草样品中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差异较大,其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该方法简单快捷,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分布特征能反应不同种类烟丝的特性,可用于不同种类烟草的比较和分类。  相似文献   
94.
运用平面动力系统理论对广义的WBK型耗散方程所对应的动力系统作了定性分析,给出了其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全局相图.研究了该方程行波解的性态与耗散系数r之间的关系,得到当耗散作用较大时行波表现为扭状孤波,当耗散作用较小时行波表现为衰减振荡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
基于半经验的Gupta多体势采用遗传算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并结合模拟淬火技术,系统研究了ConCu(38-n)(n=0-38)团簇的基态结构与熔化行为.结果表明:除Co7Cu31团簇基态为类IA结构外,其它ConCu(38-n)混合团簇的基态结构均是在单质Cuss(Co38)的Oh基态结构基础上的畸变;对于混合团簇的基态结构,随Co原子增加均表现出Co原子先占中心后占表面的特征;通过分析基态团簇二阶差分能和混合能表明Co7Cu31和Co14Cu24为幻数结构团簇;ConCu(38-n)混合团簇在熔化过程中均表现出热容曲线无明显宽峰的异常熔化行为;通过对团簇原子等价指数和淬火结构势能分布图对团簇异常熔化行为进行了分析表征,指出在团簇熔化过程中两种动力学稳定结构(类Oh结构与类IA结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对团簇熔化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硫唑嘌呤在聚L-丝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硫唑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呈现2个还原峰和1个氧化峰,其峰电位都随着pH值的增加而负移。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硫唑嘌呤,对于Ep=-0.65 V处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7~5.0×10-5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9632 0.8371c(μ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方法用于尿样中硫唑嘌呤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7.
态|Ψ(3)q中广义电场分量的不等幂次Nj次方Y压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由多模复共轭虚相干态|{iZj*}〉q、多模复共轭虚相干态的相反态|{-iZj*}〉q和多模复共轭相干态|{Zj*}〉q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新型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3)q中广义电场分量的偶数次不等幂次Nj次方Y压缩特性.结果发现:在各模的压缩次数Nj=2pjpj=2mj+1(mj=0,1,2,3,…,…)和Nj′=2pj′且pj′=2mj′+1(mj′=0,1,2,3,…,…)的条件下,当各模的初始相位φjφj′、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13)与(θ23),以及各单模相干态光场总的平均光子数之和qj=1R2j等分别满足一定的取值条件时,态|Ψ(3)q的广义电场分量(即第二正交相位分量)总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偶数次的广义非线性不等幂次Nj次方Y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98.
正手性化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立体结构,其对映体常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理活性,近年来在新材料开发、新药设计、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手性化合物的传统制备方法是化学法,即利用手性配体或前体和催化剂(常为过渡金属)等来进行不对称合成.但由于这些方法存在试剂昂贵、反应条件苛刻(高温高压与强酸强碱)、光学纯度低等缺点,难于适应实际工业生产的要求[1].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酶法不对  相似文献   
99.
建立甘草酸发酵液中甘草酸及其发酵产物乌拉尔甘草皂苷乙、3-O-β-D-葡萄糖醛酸-24-OH-18β-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18α-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基础。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B)-1%乙酸溶液(A)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63%B;40 min,66%B;50 min,75%B;70 min,90%B;80 min,90%B。体积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甘草酸、乌拉尔甘草皂苷乙、3-O-β-D-葡萄糖醛酸-24-OH-18β-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18α-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25~180.0μg/mL(r=0.9986);3.031~96.99μg/mL(r=0.9978);2.595~83.00μg/mL(r=0.9999);62.50~2000μg/mL(r=0.9999);11.25~180.0μg/mL(r=0.9980);1.560~50.00μg/mL(r=0.9992);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3%,101.2%,98.4%,101.9%,101.7%,97.42%,RSD分别为2.5%,1.4%,0.96%,2.8%,0.73%,0.32%。  相似文献   
100.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均相体系中[EMIM]BF4的体积分数为16%,pH为5.4,反应温度为50℃及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并且明显优于纯缓冲溶液体系中的最高酶活.重复利用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纯缓冲液介质体系相比,固定化酶在含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的均相介质中表现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表观动力学参数和活化能数据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在催化体系中能够增强酶和底物GL的亲和力,有效稳定酶-底物的过渡态,并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使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