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16篇
物理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温下煤中矿物质对气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XRD对1100℃~1500℃高温下矿物质在弱还原气氛中的变化进行考察,并利用RIR对矿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莫来石含量增大,而SiO2含量下降,符合SiO2-Al2O3二元相图的变化。高温下部分无定形矿物质发生熔融,主要为硅铝酸盐。在煤焦二氧化碳气化过程中,熔融的硅铝酸盐与煤焦表面接触阻碍气化反应进行。利用FT-IR测定了硅铝酸盐结构的变化,说明高温下矿物质对气化反应的影响与硅铝酸盐的聚合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热重分析技术考察了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和煤热解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残渣热解具有更大的失重率和失重速率。残渣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在173℃以前为残渣热解第一阶段;从173℃~510℃是残渣热解第二阶段,此阶段为残渣的主要失重阶段;510℃以后是残渣热解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残渣继续失重,此阶段的失重是由于残渣的二次分解和残渣中的矿物质分解造成的。通过比较脱油前后残渣热失重曲线发现,残渣主要失重是由于残渣中重质油、沥青烯以及前沥青烯的热解以及挥发造成的。通过脱灰残渣的热解发现,与原残渣相比,脱灰后残渣的失重量变小,矿物质的分解和残渣中有机组分的缩聚是温度高于649℃以后残渣失重的主要原因。由热解特征参数看出,脱油残渣的初始热解温度、最大失重温度以及剧烈热解终温均高于原煤,说明和原煤相比,脱油后残渣中惰性组分不易热解。与原煤和四氢呋喃脱油渣相比,残渣具有最大的失重速率,这是由于残渣中含有大量重质油、沥青烯以及前沥青烯造成的。  相似文献   
93.
探讨合成萘丁美酮的新方法.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在超声波作用下并使用新型催化剂合成萘丁美酮.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经过IR,MS,1HNMR谱确证.通过与文献报道路线的对比,在超声波作用下合成此药物反应时间由原先的13.5h缩短到7.5h,产率由23.9%提高到39.4%.此法在合成萘丁美酮时,能够使合成时间缩短且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94.
本文在加压热天平上对云南先锋褐煤的加氢热解及MoS2为催化剂的催化加氢热解进行了研究,并与比利时烟煤的结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褐煤加氢反应起始温度低,加氢热解的转化率和焦油收率高,表明褐煤容易进行加氢反应而且加氢产物易挥发;2.在氢气气氛下,煤中羧基和酚羟基分解为CO2和CO的反应补明显抑止,导致温度900K以前,褐煤加氢热解气体产率低于惰性气氛下的热解;3.随压力和Mo载量的提高,催化加  相似文献   
95.
在加压氧化气氛下研究CaO和SO2 的反应并对该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低温时CaO和SO2 反应的直接产物是CaSO3 ;产物中的CaSO4 是CaSO3 氧化和歧化反应的双重结果。在更高温度 (6 5 0℃ )下发生的是CaO的直接硫酸化反应 ;压力相同时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增加 ,但存在一最佳的温度为 85 0℃左右。同一温度下 ,随压力的增加 ,CaO的转化率显著增加。包含可变有效扩散系数的未反应核模型 (EUSCModel)能较好地描述加压下CaO的固硫反应过程。在该模型中 ,用于决定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Thiele模数定义为转化率的函数。Thiele模数和转化率的关系表明整个固硫反应过程是动力学和扩散的共同效应 ;计算得出动力学控制和扩散控制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43 87kJ·mol-1和 5 6 79kJ·mol-1。  相似文献   
96.
生物质热解、加氢热解及其与煤共热解的热重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在加压热天平上用非等温热重法进行生物质(锯末、稻壳)在N2气氛下的热解和加氢热解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5~25℃/min)和压力(0.1~7MPa)的影响,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研究了生物质与煤在常压N2气下的共热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在400℃左右即完成热解反应,总失重率大于70%(W%,daf.),热解时仅一个峰位于300℃左右;与煤热解行为相同,随升温速率及压力的升高,转化率下降,DTG峰移向高温,但由于热解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氧气的存在对生物质热解TG和DTG的影响远小于煤热解。证明生物质热解以其内部氢对自由基的饱和及分子重排反应为主。生物质热解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处理,主要热解阶段及表现活化能分别为:锯末,267~314℃,69.66kJ/mol;稻壳,283~310℃,53.45kJ/mol;生物质由于与煤的热分解温度相差很大,因而在其共热解过程中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7.
O-烷基化对煤中氢键的调控及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O-烷基化的方法对霍林河褐煤进行预处理,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结合热重研究了处理前后煤中氢键的变化规律及热解特性。提出采用煤中高岭土、伊利石等在3690cm-1附近的红外吸收峰作为标准,校正煤的漫反射红外谱图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O-烷基化方法处理霍林河原煤后,其中的氢键数量有明显的减少,但均不能完全消除煤中的氢键;对于各种氢键调控幅度的大小随氢键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调控后煤中的氢键在高温区的热解稳定性增加;经O-烷基化后,煤的热解转化率增加,初始温度降低,热解温区加宽,失重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8.
在对βMo2N0.78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反应使用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反应后催化剂再处理对活性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噻吩加氢脱硫条件下,βMo2N0.78 催化剂的氮含量下降,表层被硫化,而且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被消耗,但体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表现了较强的抗硫化性能;脱硫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氢还原处理不能改善催化剂的活性,但预硫化催化剂在反应起始的活性与钝化催化剂在反应稳定时活性相近,加氢脱硫反应后催化剂的再次氮化处理,可以较大程度的恢复催化剂的初始活性。  相似文献   
99.
煤加氢热解研究:Ⅰ.宁夏灵武煤加氢热解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本文在100克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宁夏灵武不粘结煤的加氢热解进行了研究,反应温度773~1070K,压力0.2~4MPa,反应产物的收率与组成和惰性气氛下的热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指出:在氢气气氛下热解转化率和焦油收率大大提高,表明了在氢压下煤热解初期生成的自由基与氢反应,抑制了自由基间的相互结合,而生成较多的低分子化合物。与惰性气氛下热解相比,温度 873K和压力为3MPa下的加氢热解焦油收率提高2  相似文献   
100.
超声处理条件对水煤浆浆体各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了大同,兖州,红会,八一及神木等五种煤样。系统的考察了超处理时间超声强度对各煤浆浆体的流变特性,静态稳定性以及成浆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超声条件,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和超声强度的增加,五种煤的浆体都由胀性行为向屈服假塑性方向转化,浆体静态稳定性的由几h可以提高到一个月!另一方面,添加剂的浓度为1%时,超声处理导致各浆体表观粘度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