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化学   45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02篇
物理学   2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21.
【目的】研究不同缓冲体系对以玉米醇溶蛋白为载体制备的具有缓释性能的伊维菌素微球片剂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方法】体外模拟大鼠胃肠道环境,测定伊维菌素微球片剂在不同缓冲体系中药物溶出以及释放动力学;【结果】在0.1mol/LHCl和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2.2)中,2h药物溶出率分别为19.60±0.95%和25.62±5.17%(p>0.05);在0.1mol/LHCl 0.32%胃蛋白酶(w/v)、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2.2) 0.075%胃蛋白酶(w/v)和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2.2) 0.0375%胃蛋白酶(w/v)中,2h药物溶出率分别为62.00±3.76%、74.18±8.26%和64.61±3.20%;在含有大鼠5%胃内容物的0.1mol/LHCl体系中,IVM在2h内溶出的百分率为42.27%,然后转移到含有大鼠4%小肠内容物的PBS体系中继续溶出3h,溶出百分率为88.03%;【结论】胃蛋白酶可以加速伊维菌素从微球片剂中的溶出。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大气采样器流量示值误差进行计量检定发现,是否有吸收负栽检定结果差别较大,而计量检定规程并没有详细说明,因此对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异丙肾上腺素属于儿茶酚胺类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心脏骤停、房室阻滞以及抗休克等方面的治疗.测定异丙肾上腺素的分析方法文献报道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2]、荧光法[3]、分光光度法[4,5]和核磁共振波谱法[6]等.  相似文献   
124.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成分 CO和 NOx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空洞效应,对生物、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危害。污染源中 CO是性能优良的还原剂,如能不添加还原剂实现 CO催化还原 NOx,将成为最具经济技术优势的 NOx脱除技术。在富氧、低温条件下,利用 CO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为 N2,是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催化 CO还原 NOx常用的贵金属 Ir, Rh, Pt和Pd矿藏稀少,价格昂贵,有氧条件下活性急降,而分子筛催化剂和一些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普遍存在反应温度高,尤其对 N2选择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寻找新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催化体系。研究发现,稀散金属基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净化具有一定效果,因而可将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因此,本文以 TiO2-γ-Al2O3(TA)为载体, In/Ag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InAg/TA以及 In/TA, Ag/TA和InAg/Al (γ-Al2O3为载体)催化剂,考察了贫燃条件下 CO选择性还原NO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双金属催化剂InAg/Al和 InAg/TA的活性比单金属催化剂In/TA和 Ag/TA高, In/TA催化剂中引入 Ag物种能降低起燃温度;另外,相比于InAg/Al催化剂, InAg/TA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550?600°C时 N2产率超过60%,说明载体中引入TiO2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为了深入研究 InAg/TA催化剂中 Ag物种和TiO2对 In物种的作用,通过比表面测定、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 Ag物种可以提高 In物种的分散性, In和 Ag物种在 TA载体表面可以很好地分散,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 In和 Ag物种在 TA载体表面以氧化态形式存在,并且 Ag物种可以提高 In物种表面含量,表面 In和 Ag物种含量越高,吸附活性位越多,催化活性越高;同时, TiO2也可以促进 NO吸附,从而提高 InAg/TA催化剂活性。 InAg/TA催化剂在450°C连续反应72 h进行稳定性测试,测试前后分别在50?600°C进行活性测试,并用 XRD和 TEM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 InAg/T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连续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测可能由于在有 CO和O2存在的体系中, Ag物种利用自身 Ag+与 Ag0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抑制了活性组分 In2O3的还原和聚集,稳定了 In物种乃至催化剂活性。 InAg/TA催化剂用于贫燃条件下CO还原NO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主要归因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对NO吸附能力强。 Ag物种可以稳定In物种并提高其分散性, TiO2可以改善In物种和Ag物种的分散性并促进NO吸附。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斜投影-子空间夹角算法快速分析农药中阿维菌素的含量。用斜投影算法从阿维菌素对照品中提取阿维菌素B_(1a)纯光谱数据,用子空间夹角判据计算农药中阿维菌素的含量。阿维菌素的质量浓度在4~14μg/mL范围内与用斜投影法提取的阿维菌素B_(1a)纯光谱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4。斜投影-子空间夹角算法加标回收率在98.80%~101.67%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6)。用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接近,相对误差小于2.20%。该方法满足快速检测农药中阿维菌素含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6.
陶在红  秦媛媛  孙斌  孙小菡 《物理学报》2016,65(13):130301-130301
量子信息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受到光纤损耗、色散、非线性效应等多因素的影响,将产生传输态的演化与能量转移.本文以单模光纤传输方程以及电磁场量子化理论为基础,对单模光纤中基模模场进行量子化处理,推导并建立了考虑损耗、色散、非线性效应后的单光子传输方程.基于微扰法对单光子非线性传输方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稳定解存在的必要条件及其所满足的色散方程.深入讨论了广域光功率随微扰频率的变化关系,并且分析了光纤色散、非线性效应对解的影响.为量子光纤传输系统性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7.
膜催化是在催化化学和膜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日趋活跃。膜催化理论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起始探索研究阶段,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利用某些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催化活性,或是将膜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在膜内部或表面固定催化剂,使其具有催化反应功能。用这些材料组装成反应器,用于化工过程,能将反应和分离统一于一个体系内,即在膜上进行催化反应,能使反应过程和分离过程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苯柳胺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彩云  陈生田  施天益 《色谱》1998,16(1):76-77
硝苯柳胺是合成筛选出来的一种新杀螺剂。经实验探索,以3,5-二硝基苯甲酸作内标,采用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成物中硝苯柳胺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29.
硫杂杯芳烃--一类新型的分子受体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一类新型分子受体化合物——硫杂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受体化学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0.
PET/PTT双组分弹性长丝的结晶取向结构和卷曲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制军官礼服用PET/PTT双组分弹性长丝,在纺丝加工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声速法、WAXD、DSC、Instron5566对典型工艺下的弹性长丝进行了结晶和取向结构及卷曲性能的测试分析.在可纺的前提下,PET/PTT两组分复合纺丝中,PET组分优先结晶,具有高于其单组分纤维的拉伸诱导取向和结晶;而PTT组分只有形变,其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均低于其对应的单组分纤维.在实验条件范围内,两组分粘度差异越大,纤维的卷曲伸长率和收缩率越大、声速取向因子增加、各单组分结晶度增加;两组分质量比为50/50时,纤维有最大的卷曲伸长率和收缩率,且各单组分结晶度随该两组分含量差异的增加而减少,而声速取向变化相反;随牵伸比的增加,纤维的整体取向、各组分结晶度均有所增加,卷曲伸长和收缩率也增加.牵伸温度和定型温度对双组分纤维的结构和卷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