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17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5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0 毫秒
2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Ce1-XMnXO2-a-T(X=0.0,0.1,0.2,0.3,0.5,0.7,0.9,1.0;T表示焙烧温度),T=500,650,800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烷的催化燃烧。通过XRD、N2吸/脱附、TG-DSC、UV-Vis-DRS和TPR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组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结果表明,在500 ℃焙烧的情况下Mn进入CeO2晶格形成均相固溶体催化剂的最大取代值为0.7,而当Mn继续增加时则出现Mn2O3晶相偏析,同时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进入CeO2晶格的Mn最大取代值逐渐减少,650和800 ℃时分别为0.5和0.3,且比表面积相应降低。Ce1-XMnXO2-a-800催化剂的还原行为大致呈现三阶段,即为Mn2O3 → Mn3O4的还原(340~420 ℃),Mn3O4 → MnO的还原(420~480 ℃)和体相氧化铈的还原(700~900 ℃),且Mn的引入整体上提高了催化剂的可还原能力。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并非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影响催化剂甲烷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为催化剂的组成、可还原能力和焙烧温度;而其中以Ce0.3Mn0.7O2-a-800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在甲烷转化率为10%和90%时的温度分别为430 和613 ℃。进一步考察Ce0.3Mn0.7O2-a在不同温度(500、650、800和1 000 ℃)焙烧后的催化活性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2.
中國烏头之研究 Ⅱ.紫草烏根中的植物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大理县产的紫草乌根中,另分得一新植物硷,暂命名为紫草乌硷乙(isoaconitine),分子式为C_(34)H_(47)O_(11)N,熔点为144—146°,[α]_D~(20.5)=+28°,并制成多种结晶盐。紫草乌硷乙在微酸性或硷性溶液中水解时,除分得醋酸和六茴酸外,还分得胺醇C_(24)H_(37)O_7N,熔点不明显,约在118—123°,已制得其结晶的氢溴酸盐和四乙酸酯。紫草乌硷乙的部分示性式为C_(19)H_(20)(OH)_3(OCH_3)(N—C_2H_5)(CH_3OC_6H_4COO)(CH_3COO)。  相似文献   
23.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K负载量的xKNO3-Ce0.5Zr0.5O2系列催化剂,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考察催化剂对碳颗粒物(soot)燃烧的催化活性.并采用XRD、BET、FT-IR、XPS等技术对KNO3负载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NO3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表面化学环境有显著的影响;KNO3能使催化剂对soot的催化燃烧活性有较大提高,且存在最佳负载量,当x=0.5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i和峰顶温度(Tp)分别为290℃和360℃.在反应过程中,KNO3熔融状态的形成和K2CO3的生成,使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
大气中阻塞形成的一个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偶极子阻塞形成的一个新理论。文中首先使用多重尺度方法研究了基本气流具有弱切变的非线性正压Rossby波,得到了它的波包满足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指出:当Rossby波的波数满足k~2/3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储氢合金表面处理,粒度分布,稀土组成和添加剂硼对储氢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了合金表面电化学反应速度,同时促进了氢原子在合金本体中的扩散,从而改善了合金的活化性能、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能力。储氢合金粉粒度太粗和太细都使合金电极阻抗增大,导致放电容量和高保率放电能力下降,而且大电流放电平台也较低,选择合适的储氢合金粉粒度分布既可提高合金的活性和放电容量又能改善合金高倍率放电能力。随着合金中La含量的增加和Ce含量的减少,提高了合金的表面活性,使合金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得到改善。储氢合金中加入元素B,使合金易粉化并形成少量的第二相,不但改善了合金的活性和放电容量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合金高倍率放电能力。  相似文献   
26.
红茶中茶黄素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其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茶中茶黄素类[Theaflavins]物质的含量对茶叶的品质和市场价格影响很大。茶叶中茶黄素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溶剂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量,后来逐步发展了纸色谱法和经典柱色谱法,也有人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但样品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和衍生化处理Hoefler和Coggon首先将高效液相色谱用于茶黄素的分离,但定量工作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7.
Cu-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M2+/nM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含量的系列水滑石前驱物, 800 ℃焙烧4 h形成复合氧化物(CuO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5%、10%、15%、20%、30%、40%)用作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燃烧的催化剂,并采用XRD、BET、TG-DSC、FT-IR、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Mg含量对材料前驱物物化性能的影响及对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和催化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Cu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CuO含量为15%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10)和半转化温度(T50)分别为336 ℃和409 ℃.在CuO含量≤30%时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的水滑石前驱物, CuO含量为40%时出现Cu(OH)2杂相; CuO含量< 20%时,经高温焙烧可得到均匀的复合氧化物, CuO含量≥20%时出现CuO偏析. TPR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可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28.
弓晓峰  黄坚锋 《分析化学》1994,22(9):935-938
本文将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同步荧光扫描技术对含维生素B1,B2和B6的混合物进行了同时测定。对同步荧光法的测定条件及△λ的选择进行了试验和讨论,比较了△λ分别为65nm和30nm时的计算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复合维生素B片等药片叶B1,B2和B6孤同时测定,获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A general, rapid and highly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diaryl ethers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described. A series of diaryl ethers were prepared by direct coupling of phenols and aryl halid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in anhydrous DMF or NMP at 150 ℃ within 20 ra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was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llmann C-O 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aryl halides and phenol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30.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翊  吴海 《化学通报》2005,68(1):36-42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效率高、可以原位修复低浓度有害污染物的特性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